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热点 >

量子纠缠?量子穿越?盘点那些在电影里的量子概念!

时间:2023-07-04 12:54:39 编辑:阿旭

量子纠缠?量子穿隧?盘点那些在电影里的量子概念——《我们的生活比你想的还物理》

近年来,“量子”成为科技领域最新的关键词或流行语,量子科幻电影也不遑多让,例如《蚁人》、《复仇者联盟4》描述的世界和科技想象,皆连结量子的概念。

虽然科幻片吸引人的主因可能不在科学本身,或其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见得完全依循严谨的科学研究,例如时间旅行、超能力等。但不可否认那些关于科技的想象,已让观众深深着迷,并启发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说不定多年后,可能实现电影的情节。

经典的量子科幻片很多,而且无法用古典物理学解释里面的部分元素。例如1966 年《星际旅行》,描述舰长寇克与舰员,在23 世纪的星际冒险故事,其后又衍生动画影集和电影。

《星际旅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创意之一是传送器,这是电影里一种常见的近距离旅行的方式,能将人体或物质分解为量子,并将量子传送到终点后重新组合。虽然只有在科幻片或魔术表演中可以看到传送器现象,但传送的概念与现在的量子远端传输,其实有些异曲同工,只是量子传输只能传送与复制讯息,而非物体本身。其他如1985 年的《回到未来》系列影片也可说是跨时空传送的想象。

2020 年上映, 英国与美国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信条》,则是一部融入几个科学幻想元素的电影。这部电影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创新烧脑名作,如果没有一点科学知识,很难一回就看懂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这部影片不仅在网路声量高,引发热烈讨论,其中隐含的各种剧情,除了科幻片中常见的祖父悖论外,信条不断地在多重宇宙间往复穿梭,此想法是基于多个量子位元的高维次,在空间中不断往复式的操作。剧情复杂的程度,甚至连剧中演员也常不知到底在拍什么,一直到电影剪接完毕才初步了解。

量子力学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量子纠缠。1990 年的《人鬼情未了》叙述一位被杀的男子,死后心有不甘而化为鬼魂, 与女友心电感应,并将谋杀他的幕后凶手绳之以法;2014 年上映、曾经在我国台湾省取景的法国科幻动作片《超体》,主角超体是一个25 岁的美国女子,居住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她意外吸取抑制药品后,大脑功能快速进化,可以产生心电感应及念力,甚至具有读心术,可读取他人记忆。

其他科幻片中也常用心电感应,例如《星际旅行》中瓦肯人特有的心电感应能力,能透过触摸他人脸部达成心灵相通,分享对方的意识、经验、记忆及知识。心电感应是指不借助任何已知工具,而能将讯息传递给远方另一个人的现象或能力,常被称为第六感,至今尚无法以科学证实这种超级本能。

有些人喜欢把量子纠缠与心电感应连结在一起,主要是量子纠缠有远距离的影响,而且一旦量子测量后,就出现相互影响,这些与心电感应的一些基本要素有些相似。然而,量子纠缠是严谨的科学,是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重现的科学现象,这又与心电感应截然不同。

不过科幻影片喜欢呈现这种特殊能力,对这类科幻情节的喜好,也反映人类期待的未来世界的轮廓。

另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是2018 年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剧情中,主角“鬼女”爱娃在一场意外后,身体出现量子的变化状态,竟然可以穿过各种物体!

编剧以身体已成量子状态,合理化爱娃可穿过任何物体,这是发挥科幻的想象力。但依据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这其实不可能发生,因为以人类的尺寸的物质波,是无法在巨观体系中被观测到。为何这样说?主要是物质波不是电磁波,也不是光速传递, 物质波是一种机率分布的概念。

若以一颗棒球而言,棒球快速飞行时,对量子世界而言,其质量太大,造成物质波的波长极短,一般的世界无法察觉波的特性,人的身体也是如此。然而,如果能把一个人分成无数个微粒原子,然后再让这些原子同时发生量子穿隧效应,当原子穿墙过后,再重新把这些原子组合成人,用这种方式或许可以完成人体穿墙术。只是这些论述已经超越现在科学知识的理解。但在科幻片中,穿墙术的想象仍是观众的最爱。

如前面章节所说,量子是一种近代物理的概念,不是像棒球、乒乓球或电子、质子的粒子,它是用来描述电子或光子的能量特性。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且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具有最小单元的整数倍关系,称为量子化,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电子等微观物质,有时会穿透原本理应无法穿透的障碍物。把障碍物想像成一道墙壁的话,电子应该像棒球一样被墙壁反弹,可是在微观世界,电子具有“波”的特性,可穿越墙壁这个障碍物, 以电子波的形式通过墙壁,这就是量子穿隧效应,而且不是只有电子才有这种鬼魅幽灵的穿隧能力。但质量愈大的物体,愈不容易发生穿隧效应,所以人类的身体或一颗篮球,虽然穿透墙壁的机率不是零,但与零相去不远。至于质量极小的基本粒子,穿透墙壁的量子穿隧效应就大得惊人。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