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曦
配图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顾廷烨和明兰这对《知否》里的官配CP,在国产剧众多高甜CP中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了。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虽然他们在剧情进行了一半多一点的时候就结为了夫妻,但是两个人产生双向奔赴的爱情的时间却相当晚。
在顾廷烨对明兰萌生爱意并下定决心要娶她为妻的时候,明兰对这段感情的存在还懵然不知。
顾廷烨对她来说,是哥哥的至交好友,是可以绝对信赖的人,是每次命悬一线时一睁眼就能看到的保命真人,是值得以命相酬的恩人。
却唯独不是她想象中能够与她相伴一生的人。
在顾廷烨费尽心机把明兰娶回家之后,明兰仍然没有很快爱上顾廷烨。
她真正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顾廷烨的爱,实际上已经是在顾廷烨和官家演戏被夺爵下狱以后。
即便如此,也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看剧时,在各个阶段都能感受到这对CP间的甜蜜氛围。
这当然不会没有原因。
在我看来,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在没有产生爱情的情况下依然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首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彼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理解彼此艰辛的过去,对未来有同样美好的希冀,既是战友,也是知己。
对于这一点,剧中早早就开始了铺垫。
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次被顾廷烨和明兰的感情触动到,都是从顾廷烨在马球场上远远望着纵马驰骋的明兰时说出的那句“你不知道她,她日子过得很艰难。”开始的。
简单的一句话,是一个被压抑的灵魂对另一个身处困厄的灵魂的理解,也是两个同样优秀却被家事所累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种理解,不是流于表面的客套话,而是以相似的人生经历为前提的情绪方面的深度理解。
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他们各自童年的创伤带来的隐秘情绪,在对方那里总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在他们这段婚姻产生爱情之前,这份理解就是维系他们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程度的理解,相比爱情而言,甚至更加可遇不可求。
01
新婚阶段的明兰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弄懂顾廷烨到底想要什么,也不明白顾廷烨为什么总是因为她不吃醋而生气。
但她对于顾廷烨内心深处的痛苦一直是理解的。
顾家的几个兄弟因为牵涉了逆王案件被捕入狱后,顾家的亲长们一改当初赶走顾廷烨时的嘴脸,使出道德绑架的武器,利用顾廷烨的善良和心软逼他去帮他们救儿子。
果然,“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这句话放在顾家这帮“亲戚”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朝遭难个个都急得跳脚,顾廷烨和他母亲所受的不白之冤却从来没人放在心上。
面对这样的情形,顾廷烨表面上摆着架子,内心却早已心寒。
这个顾家,就只有明兰站在他这边,一心为他考虑。
她看透了顾廷烨真正想要的其实不是顾家的人在他面前跪地求饶,而是想让他们真心认错。
一开始顾廷烨还嘴硬不肯承认这一点:
“我为什么不想让他们求我?我还要吊高了卖,让他们狠狠来求我呢。”
这时候的顾廷烨看上去就像个任性的孩子,可明兰接下来说的话戳中了他的心事,他也问出了自己纠结已久的问题。
对此,明兰不是一味顺着顾廷烨,鼓励他发泄愤怒,而是真的站在顾廷烨的角度替他着想。
她知道以顾廷烨的心性,如果这一次真的放任不管,只怕一辈子都会困在后悔和自责中。
还不如放别人一马,也放自己一马,以免落入仇恨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后来顾廷烨的亲弟弟三郎也被牵扯进去,顾廷烨所面临的压力变得更大了。
虽然在顾家其他人面前他还能维持着强硬,可当身边只剩下明兰时他的悲伤情绪就无法抑制地流淌出来了。
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明兰,她一直静静地听着顾廷烨的话,尽力走进顾廷烨的内心世界,去体验顾廷烨的悲伤。
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所谓的“共情”。
顾廷烨自然也感觉到了,虽然明兰这一次并没有说什么安慰他的话,但这种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带给了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感慨,顾廷烨这短短二十几年人生,已经经历了比很多人的一生加起来还要多的苦难。
幸好如今他身边有了明兰,往后漫漫余生无论还有多少劫难,都有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相陪。
02
前面说了,虽然顾廷烨和明兰对彼此的爱情产生的时间不是同步的,但他们对对方的理解一直是双向的。
顾廷烨对明兰自然也有类似的“共情”时刻。
在一次回娘家吃饭的饭桌上,墨兰当着全家人的面,提出要把生母林小娘的牌位奉入玉清观。
眼看着大娘子不作为,父亲碍于面子也打算答应了,明兰坐不住了。
如果是别的事,明兰或许还可以忍让,可一旦涉及到母亲,就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她就算担上忤逆父亲的罪名,也要守住母亲的尊严。
于是顾廷烨穿着官服匆匆赶来时,看到的刚好就是红着眼睛,像一只受了伤还倔强不肯服软的小动物一样的明兰。
明兰受了欺负,顾廷烨当然是二话不说先护着她。
但实际上,顾廷烨看到的和想到的不止这么简单。
除了祖母之外,就只有顾廷烨从明兰一反常态的愤怒中窥见了她对母亲的爱。
别人看到的是明兰的嚣张跋扈,顾廷烨却能理解到,明兰愤怒的情绪背后是生母在她心中无可比拟的重量。
所以他不仅不会因为明兰在娘家发了通脾气就觉得她不够温雅贤良,反而会更加心疼她。
于是回程的马车上,顾廷烨主动提出把卫小娘的牌位移到玉清观正殿,还称呼她为岳母。
可想而知,这当然让明兰大为感动。
在这段情节里,顾廷烨的做法充分证明了:
只有真正理解一个人,才会完全站在她的角度看待她的一切行为和情绪。
如果换做一个不理解明兰的人,即便想讨她开心,也绝对不可能像顾廷烨这样,把事办到明兰心坎里。
03
每次重温《知否》,看到顾廷烨和明兰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戏份时,我总会想:
其实以他们对彼此的理解程度,就算最终没能产生爱情,也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得很好,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两个人相伴相守最重要的条件。
不过话说回来,在两个人已经是灵魂知己的情况下,又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感情也会不断累积,最后诞生爱情或许是一种必然。
所以不管重温多少次,我都坚定地认为顾廷烨才是最适合明兰的那个人。
并不只是因为他总是能在明兰遇险时及时相救,更是因为他对明兰的理解,是小公爷和贺弘文都没有的。
用顾廷烨的话说,人和人之间相处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疼疼别人,别人也疼疼你”。
但是如果没有理解,又何谈疼爱呢?
小公爷对明兰的感情也是爱情,可是他对明兰的好只是他自己认为的好,所以才会一再伤害明兰。
而顾廷烨和明兰的感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两个人的内心是相通的。
有了这个前提,即便一开始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最后的结局也一定不会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