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热点 >

医护您多久没回老家了?为医务人员减负!

时间:2023-07-06 11:03:10 编辑:阿旭

端午节出门诊,遇到了我的老病号陈大妈。

陈大妈得了白内障,一直想来做手术。可惜老伴去世的早,儿子又在外地工作,住院没人陪护,于是就一直拖着。这次儿子回家过节,发现了问题,急忙带母亲来看病。

经过裂隙灯检查,我发现陈大妈左眼白内障严重浑浊,最佳矫正视力只有0.3,已经达到手术指征。

可是当建议陈大妈手术时,她却不同意了。

「白内障手术只有十分钟左右,很快就可以做完了。」起初,我以为陈大妈害怕手术。

「不是的。我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住院太耽误时间了,我想多陪陪他。等过完节我自己再来手术吧!」原来陈大妈不想住院另有原因。

「可以办理成日间手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检查、手术、出院,不耽误您家人团圆。」明白了陈大妈的心情,我建议可选择日间手术模式。

陈大妈最终选择了日间手术。手术进行的很顺利。

第二天早晨,陈大妈来复查,除了术后角膜轻微水肿,其余一切正常,于是办理了出院。

「李医生,您端午节不放假吗?多久没回老家了?」陈大妈临走时关心地问道。

「不放假。医院都放假了,你们去哪里看病呀!」我一边笑着回答,一边回忆自己是怎么度过端午节的。

夫妻同在医院 节日都得值班

今年端午节前,我邀请爸妈来城里住,想一块过端午节,二老答应了虽说养儿能防老,可是二老自打我结婚后,就没在城里住过一天。

去年他们得新冠的时候,我在医院收治新冠重症患者,也没在身边陪伴。那天中午下班,我兴冲冲回到家,看到了爸妈。爸爸黑瘦了许多,妈妈头发也白了很多,可能是前几天在老家抢收麦子导致的。

妈妈知道我爱吃她做的包子,于是在家连夜包了许多,馅儿是豆腐韭菜粉条。吃完午饭,二老在家睡了个午觉,然后趁我去上班,就不告而别回老家了。

对此,我十分生气,因为第二天就是端午节了。二老说在城里住不惯,我知道这是一方面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给我增加负担。

我老婆同样在医院上班,她也因为值班没回家过节。

端午节那天,岳母托人捎来了一大箱槲包。槲包是中国最早的粽子,是卢氏的特产。晚上下班回到家,我和老婆把槲包煮了煮,加上红糖,香甜可口。

老婆刚开始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后来就叹息起来:「不知道我妈为了做槲包在山上摘了多少槲叶?再过几年等我妈老了,我就不能吃槲包了。」说完,流下了眼泪。

老婆平时吃饭挑食,可这次她把槲叶上沾的每一粒米都吃干净了,因为那是她的妈妈亲手包的。

关注医护的身心健康

我在老家附近的医院上班,每年还能回去看望父母两三次。而老家在周口的的刘大夫告诉我,他已经三年没回去了。

「如果从医,一定要选离家近的医院,否则赡养老人是个问题。」刘大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道。

「是呀,我们不仅没有节假日,每天要背着写病历、医保、医患关系这三座大山。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被罚款,直接影响工作状态。」我不禁吐槽起来。

「医护由于值班错过和家人团聚,写错病历被罚点钱,这些再正常不过了。」刘大夫笑着说道,「做医生这么多年,咱早就应该习惯了。人家患者是生病了才来求医的,医者父母心,我们应该努力调节自身心态来专心看病。」

确实,我每天接诊的患者大都被病痛折磨——因为白内障无法看清事物;因为角膜炎疼痛难耐;因为青光眼饱受煎熬。他们大都是普通人,其中有一多半是农民。我很清楚患者就医时面临的困难:对看病流程不熟悉,担心医疗费用过高。

而当我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抱怨端午节不能和家人团聚时,农民却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军人在守卫边疆,他们也都没有和家人团圆。面对芸芸众生,我们既然选择了从医,就要以白求恩、林巧稚为榜样,有所奉献。

然而,也需要有更多政策来关心医护。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通常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缺乏可支配时间,近年来的医患矛盾加剧,也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受损,工作效率降低。

对此,近期颁布的《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里也提到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医改的同时,应做好政策保障,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举措。

为医护减负!医务人员安心了,患者就医体验才有好的氛围,这应当作为主题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简介:李鹏伟,黄河三门峡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眼科学硕士。

曾在《国际眼科纵览》、《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眼科学报》等多家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兼任AME医学译者,翻译大量英文著作。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