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热点 >

研讨:中国家长为什么不愿意送孩子学足球,看完本文也许会有答案

时间:2023-07-06 13:09:41 编辑:阿旭

“颜之有理”栏目谈到一个话题很讨论的价值,即“中国家长们,为什么不愿意送孩子去学足球?”在这里,我们不妨讨论一下。我认为,因为这是一个黑暗闭环的循环,而它已经实现了自洽,因此你们的外力怎么加入,目前来看都还动不了它可靠的根本。

第一,足球事业起源于兴趣爱好,没有兴趣就根本不会“用爱发电”,没有“用爱发电”就不会持久,没有持久就不会日积月累、遇到困难时不退缩,没有这些就不会在明天等来成功。这就是其闭环。

插一句,其实做足球编辑、媒体从业者也是如此的。看着糟糕的内容满天飞,看着一些编造的素材换取流量,真的只能靠本心和兴趣安慰自己了。

回到足球。中国足球则不是这样的闭环,始自于功利的开始,要的是立刻出成绩,出成绩后就迅速包装、炒作、挣快钱,目的就是这样,你还谈什么信仰?地产与金元的介入本质太不纯粹,则更加推波助澜。就此,虚假繁荣背后的退缩,是不可避免的。

挣到快钱的,吃喝嫖;没挣到的,假丑黑。看到这些,家长怎么还会把孩子送去学球呢?

说完开始,再看构成。“学习不好才去体校”的模式可为深入人心的,体校自己也知道带了群“问题娃”,因此什么因材施教、德智体美发展根本不可能落地。“练不好你还会什么?”是孩子们听到最多的批评。在这里,足球不能和学习文化课一起,至少之前,是不行的。

说完构成,再看环境。在舆论的一片支持中忘乎所以,在发挥下坡后一片责骂中迷失自我,中立、客观从不存在,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大氛围。媒体、球迷、看客,就像是疯狂的原始人,今日爱、明日骂,足球成了垃圾桶。自信由此而消退。

消退的自信也反映在比赛本身。就此,传球都不敢的大家,看着烫脚山芋第一反应就是传出去,别在我这坏了就好,这样的信念能赢么?

不能赢,市场只能靠溢价来宣传。又回到了上个问题的。

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出成绩时,在起始点、构成、环境都如此糟糕时,依然能有人从这里分走N杯羹。这就导致了改革压力和阻力,绿茵事业也成了捞金工具,看看今年的狂飙吧,看看昔日高官们是怎么落魄的。你就知道了。

这还没谈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教育,比如压力,比如资源分配,比如舆论话语权。粗略看下来,谁还乐意让自己的孩子学球呢?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有的时候,问题真的没那么复杂;只是利益,太多了。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