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热点 >

L3级自动驾驶加速落地!网约车司机大规模淘汰的时代并没有到来

时间:2023-07-07 01:47:58 编辑:阿旭

在“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IHS Markit在《中国自动驾驶市场与未来出行市场展望》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其中,无人驾驶网约车占比将达到60%,即1.3万亿元,共享出行市场未来会逐步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42%的自动驾驶汽车(约占全球车辆总数的2%~8%)将实现共享;到2040年,53%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共享(占全球车辆总数的7%~39%)。

L3商业化:政策支持,加速落地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的分级,驾驶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

L0为无自动驾驶,有部分应急辅助,L1为驾驶员辅助,L2为半自动驾驶,L3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是高度自动驾驶,L5则为全自动驾驶。

L2是目前上车最普遍的辅助驾驶功能。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已超过30%。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L2级以上智能汽车的销量将突破1000万台,渗透率将达到50%。

L3-L5级称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其中,L3级别的划分标准是指“自动系统既能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也能在某些情况下监控驾驶环境,但驾驶员必须准备好重新取得驾驶控制权”。

2022年8月1日,国内首部L3法规在深圳开始落地实施,开放L3准入,明确事故权责认定。

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L3提速:网约车司机大规模淘汰的时代没有到来

中国的道路环境复杂,理论上来讲,自动驾驶在中国不可能胜任各种道路场景。

因此,不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数据测试维度来看:在规定道路上,有人监控的前提下,车辆的自动行驶是可能的;在开放道路上,完全的自动驾驶,前景遥远。

将自动驾驶与网约车结合来看,现阶段自动驾驶L3的提速,并不意味着大规模淘汰网约车司机时代的到来。

那么,为什么说自动驾驶是网约车最具想象力的方向呢?

自动驾驶在网约车领域的应用,推演结果是,机器会开一些场景,人也会开一些场景。

当下,网约车行业价格已经卷到了极致,靠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单纯价格调节已经没有多少空间。

后续的网约车要大幅度降本,只能从能源和人工来入手。

新能源车在网约车领域的渗透,降低了能源的成本占比。

自动驾驶在网约车领域的渗透,不但能在人工上降本,还能大大降低由于人工驾驶失误所产生的事故成本,降低这一潜在的风险成本。

众所周知,网约车是一个高劳动强度的行业。目前,大部分网约车司机的出车时长都在12-13小时,甚至部分司机还有14-16小时的工作强度。

因此,自动驾驶的L3级别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

自动驾驶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职业。像标注人员,安全驾驶测试人员,远程监管的服务人员、车辆质检维修清洁等,都是自动驾驶在发展中新增的岗位需求。

L3落地:是新能源车的一环

整体来说,自动驾驶在现阶段并不是颠覆重构式的存在,没有如同人们13年前预期的那样在10年内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自动驾驶是新能源车的一环,主要价值在于提升车辆整体的竞争力。

对网约车司机而言,自动驾驶的L2-L3级别,仍然是日常跑车接单的辅助。

自动驾驶已经完成了99%的发展,在那剩下的1%的发展过程中,网约车司机仍然是驾驶主体。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