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布局第一家线下工场店,去年底工场店数量突破 4600 家……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汽车后市场服务商,面对这个蕴含千亿商机的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赛道,途虎养车能否行稳致远?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突进的历史进程中,以换轮胎、做保养起家的途虎养车,虽然布局新能源售后业务,却走得磕磕绊绊,将面临“养不活自己”的尴尬。
困局
近期业内有一些声音传达了消极的情绪,即汽车后市场企业的日子似乎已经没那么好过——线上与线下互搏激烈、新能源车压缩燃油车市场空间,后市场前景渺茫。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指向是汽车行业正从燃油车转向到电动车。电动车无需机油类保养项目,新能源车企通过建设直营网点渠道打造自产自销的模式,挤压了第三方维修保养平台的生存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然而,当前新能源车的售后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也暴露了行业的一些发展痛点。比如各新能源车企“各自为战”,售后服务彼此独立,缺少行业规范;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维修网点少;新能源汽车配件贵、维修工时贵,造车新势力无法长期独立覆盖所有的相关成本;新能源车维修人才本就短缺,技术与配件又一直在升级,需要提供更专业的后市场服务等。
当前,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正处于早期品牌方回收数据和自建口碑阶段。类比早期苹果产品,随着时间推移也开放授权第三方门店进行维修监测。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有望成为汽车后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中信证券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售后市场产值规模就将突破千亿大关。
破局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老牌玩家,途虎养车当然不会放弃这个金矿:在招股书中途虎表示,现阶段途虎已完成约20000笔电池养护和服务订单,进军电池养护这一细分后市场。
而这一市场,天然不好混。正如途虎招股书中所说,目前电动车平均电池更换周期为8年。但据J.D.Power发布的中国车主图鉴报告显示,43%的国内车主平均3年就会换车,5年内换车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0%。换车周期小于换电池周期,天然缩小了途虎的客户范围。
这也就意味着,若途虎不能在其他新能源车企护城河形成前完成布局,那么途虎难免又要陷入越努力越心酸的困境。
在行业大坑仍然存在、车企强敌环伺,新能源汽车日益壮大的汽车后市场,途虎养车光是啃老本行,哐哐砸钱,是玩不转的。
据了解,途虎养车已率先规划新能源布局,落地多项新能源售后服务,比如加速融入主机厂体系,与零跑、极狐汽车等多家达成战略合作,在越来越多工场店实现“油电兼修”;长期与亿纬锂能和蜂巢等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达成了稳定合作关系,上线动力电池检测和专修等业务;构建充电桩售后全流程服务体系,与特来电等头部充电桩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充电桩维保解决方案。
而丝路新闻在走访多家途虎养车线下门店发现,虽然公司此前已声称开始布局新能源业务,但多家门店都是“只能修油车、不修电车”,同时也不配备相关技能的员工。
建议
在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看来,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兴市场。两者既相互依附又因为各自的发展阶段而出现不均衡的现象。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属于全新领域,对于维修机构和人员的技术和资质要求更高,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高,而出现了维修人才缺口较大,维修机构能力和意愿不足的现状。
屈放认为,作为传统汽车后市场的老牌玩家,途虎养车等维修机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在市场立足。
首先,加大维修人员培训与储备,在加强现有维修人员培训的基础上,与汽车维修培训机构广泛合作,甚至可以参与到维修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制定相关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教材,尽快促进维修人才的成长。
同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由于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从商业机密、企业资质、市场竞争等角度考虑,目前能够维修新能源汽车的主体依然是自身的4S店。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饱和,未来车企的竞争重心会逐渐向售后市场倾斜。如果能够率先抢占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市场,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此外,管理层还应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维修的行业标准。目前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服务标准、细则不明晰,很容易造成服务质量的偏差,甚至灰色产业链。伴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未来形成标准化维修与养护准则,更有利行业健康发展。
屈放说,伴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未来几年将迎来市场维修的巨大需求。而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的一体化,电气化,在维修养护方面市场的成本反而高于传统原油车。面对这个市场蛋糕,可以说大家都看到了,但谁能分到蛋糕则要看自身的硬实力。(周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