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有个疑问;
江河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发现洛子商真正身份的?
俩人第一次正面交锋,还是江河刚从诏狱里出来。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向太子太傅的洛子商示好。
“我是你母亲洛依水的故人,我曾经很想娶她”。
“你不像你的母亲,倒有几分我年轻时候的样子”。
江河看似寒暄的两句话,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洛子商的身份一一他知道洛子商是洛伊水的儿子。
当然也知道,眼前这个诡诈又狠辣的少年人,是他的嫡亲骨肉。
江河知道,却没有相认。
俩人第二次正面交锋,是在三年后。曾经风雨飘摇的大夏朝,经过范轩的三年筹谋,已经兵强马壮,海晏河清。
而洛子商这个太子太傅,也即将面临被皇权清算的境地。这时候的江河,难得有了一些做为人父的心软。
劝洛子商远走海外活命,又让白玉京放弃对洛子商的监视。
但即便知晓洛子商未来可能身死,也可能一走就再无相见之日,江河还是没有与洛子商相认。
等到他们的第三次正面交锋,就是范轩死后,范玉在洛子商的操控下,先是篡改了遗诏继位。
然后又是逼周高朗为首的悠州军奔赴南诏战场送死,最后还残忍地将周家满门屠戮得只剩一个孩童。
面对被仇恨与权利蒙蔽,从而杀红眼的洛子商,江河有过很多次机会澄清,告诉洛子商,顾朗华不是那狂徒。
他面前的江河才是。
可江河,还是选择了欺瞒。
如果说之前,洛子商在徉州犯下的滔天罪行。灭顾家满门,亲手斩杀顾朗华的罪恶行径。
是因为错误的仇恨。
那徉州之后,洛子商对顾九思行的恶,对周家下的狠手,置天下百姓于危难的卑劣算计。
都源于江河对他的欺瞒。
江河,最早是什么时候,知晓洛子商真正身份的?
俩人的第四次正面交锋,洛子商篡夺皇位失败,悠州军兵临城下,江河终于向洛子商坦白了一切。
记得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说过,你不像依水,但你很像我。
对不起……
我没有骗你,你母亲是我此生唯一想娶的女人。她曾经与我两情相悦,可她的一世清名,却被一个该死的狂徒毁了,这些都是真的。
我对你说过,我恨你那始乱终弃的生父,我恨毁了依水的那个人。我巴不得他死在火海中,被火焰噬体,不得痛快。这些,都是真话。我招惹了她,却没有娶她。你误以为顾朗华是你的生父,你弄错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我。
直到你制造了徉州之乱,我才知道与依水竟有一个儿子。可为时已晚,我没有教导过你一日,你已犯下了滔天罪孽,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怪物。今日,我亲手了结你,我这条命,也赔给你。
原来早在洛子商入东都之前,江河就知晓了洛子商的身份。
但直到洛子商一切算计都成空,直到他将匕首刺进洛子商腰间,洛子商命不久矣时,江河才选择了坦白。
也在这最后时刻,江河才表达了对洛子商的愧疚。而他忏悔的方式,却是选择和洛子商共担罪恶反噬的恶果。
“今日我了结了你,我这条命,也赔给你。”
为什么江河要直到最后一刻,才愿意澄清洛子商的错误仇恨,才愿意坦白俩人的真正关系?
江河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这一点,洛子商与他极为相像。
但江河算计来,算计去,却对洛子商一腔的错误仇恨,选择了听之任之,这是为什么?
江河这个人,亦正亦邪。
这一点,从他与洛依水的那段过往里就能看出来。
洛子商为什么会恨错人,以为顾朗华才是玷污他母亲的那个狂徒?
这完全是因为江河当年在徉州与洛依水相识时,冒用的是姐夫顾朗华的名字,以“顾三”的身份来往的。
江河为什么要隐瞒身份?
从一开始,他对洛依水就存了些许打量,些许保留,还有一些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算计。
而到了后面,江河的问题就暴露得更明显了。他那时候都想与洛依水谈婚论嫁了,甚至俩人都发生了肌肤之亲。
但江河却仍未向洛依水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原因?恐怕还是没有勇气去澄清谎言吧。
江河的懦弱,却也暴露了他的自私。
他没有想过,自己用一个假身份与洛依水有了肌肤之亲。万一不能娶她,在这世间她一“失贞”女子又该如何自处?
也没有想过,徉州城就那么大,当他顶着姐夫顾朗华的身份,与一个世家小姐私定了终身。
会给商贾出身的顾朗华带来什么麻烦,又会给顾朗华与江柔的这段婚姻,带来什么危机。
甚至没有想过,自己的这段隐瞒,会给后面的顾家带来灭门之祸。
又会让顾朗华在不知道任何缘由的情况下,就枉死在洛子商的剑下。
直到顾朗华去世,顾家从徉州迁到悠州,又再从悠州,迁到了东都。直到他再见顾九思与江柔,江河都没有勇气承认。
顾朗华的死,另有隐情。
江河的懦弱与自私,在知晓洛依水就是洛家的女儿后,被揭露得更彻底了。
且不说,洛依水父亲犯的错,与洛依水有什么关系。就算俩人婚事,真无法求得圆满。
但最起码,也要给洛依水一个解释,一个交代吧。就算要判人家死刑,多少也得让人知道错在哪。
可江河是怎么做的?
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就选择了一声不吭,彻底断了和洛依水的这段关系。
在原著里,因为江河的懦弱,洛依水到死都没有等来自己该得的解释,以致心结难消,抑郁而终。
但原著里的洛依水,好歹还有一个真心待她的秦楠。
而剧版的洛依水有什么?
她到死都没有忘记江河啊。
看懂了江河骨子里的懦弱与自私,再来看他不与洛子商相认的这个行为,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徉州之乱以前,洛依水还只是江河生命中一个刻骨铭心的插曲,他不知道洛子商的存在。
但徉州之乱后,江河知道了这世上,还有洛子商这样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却是他的儿子。
对这个儿子,江河没有教养过一天,没有让他喊过一声“爹爹”。
等江河知晓他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罪孽深重的怪物。
面对洛子商这个被仇恨蒙蔽双眼的“怪物”,江河充满了愧疚。
一边为洛子商受过的苦,感到深深自责。同时也一边为他作下的恶,觉得憎恶与森森寒意。
这样两种矛盾的情绪掺杂在一起,等江河真正面对洛子商时,就没了相认的勇气与欲望。
“就让他继续错认下去吧,如果他还继续作恶,我就亲手了结了他”。
这是江河的选择。
而他最后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江河没有勇气向洛子商坦白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勇气告诉世人,洛子商这个罪孽深重的怪物,是他江河的儿子。
更没有勇气,向外甥顾九思,姐姐江柔坦白。洛子商之所以仇恨顾家,顾朗华之所以会丧命。
皆因为他的懦弱。
江河到底有多懦弱?
直到决意要赴死,江河才有勇气以“遗书”的方式,向顾家众人坦白洛子商的身份,还有顾朗华的死因。
也直到临死之际,江河才有勇气向洛子商承认,自己才是那个让他仇恨了半生的狂徒生父。
“我亲手了结你,我也把我这条命,赔给你。”
江河的最后选择感人吗?
不,很可笑,也很可悲。
但凡江河有点担当,不那么懦弱,在洛子商刚入东都时,就鼓起勇气与他相认。
徉州之乱虽然无法挽回,可至少,顾九思入东都后受的这些磨难,周家眼下的灭门之祸,还有险些让天下苍生置于危境的局面。
都是可以避免的。
江河曾有半生的时间,去弥补,去拯救。引导洛子商从善,给予他从未有过的父爱。
但江河的懦弱,让他认定,洛子商此生已无药可救。还没开始干预,就已经为洛子商定好了结局。让洛子商到死,都没能喊出那声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