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长风渡》大结局,真是全反了!
竖子小儿范玉大逆不道、六亲不认,气死老爹范轩,害死叔伯亲戚,天理难容!
奸佞小人洛子商彻底疯魔,假传遗诏、强行让新皇登基,架空皇权、残杀忠臣,罪不容诛!
《长风渡》看到结局,气得我心律失常,让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这真是我看过的最愤恨的大结局了!
秦婉之的结局,最是意难平。
谁说女子不如男,秦婉之就是最好的证明,她比男儿更加骁勇善战、英姿飒爽。
她担得起女将军,统帅军中,当得起父亲的上司,以身作则。
昔日梁王攻打悠州时,眼看三十万百姓要和望都城一起毁于一旦,各州都不敢轻易带兵支援,是秦婉之不惜违抗父命,也要解救黎民百姓。
秦婉之虽是一介女流,但她从没把自己当作弱势群体。
她不想拘泥于儿女情长,不愿把自己困于后宅,征战沙场、造福天下,才是她一生所追求的大事。
也正因如此,周家小儿子周烨才深深地爱上了巾帼英雄秦婉之。
周家原本就打算和秦家联姻,周烨由于还没见过秦婉之,心中很是抗拒,但是为了大局,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幸福,索性对爱情不再抱有希望。
周烨和秦婉之很像,他们的性格和追求是一样的,他们也就是彼此的理想伴侣。
二人支援悠州时在战场相遇,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先是结拜为兄弟,后是心照不宣,约定终身。
只是,天下大乱之时,家国未定,何谈儿女情长?
周烨和秦婉之都把这份感情藏在心中,周烨承诺打仗回来求娶秦婉之,秦婉之替周烨保护周家老小,等着他归来表白。
等待虽漫长,但心中有美好的期盼,便是幸福的。
周夫人跟秦婉之谈心,向她提了婚事和周烨的心思,周烨也跟父兄表明对秦婉之的心意,他们都很赞同,很高兴。
周烨的两个哥哥都已成家,周家父子四人一直驰骋沙场、守卫边疆,自家也该办一场喜事了。
周高朗率三十万大军打了胜仗,还没等到班师回朝,周家就被洛子商灭门了!
洛子商想要这天下,顾家和周家是他最大的阻力,他一个也不会放过。
洛子商故意传假诏,把周高朗支开,让他带兵攻打南肇,让北方的骑兵去湿热的南方,就是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柳玉茹解决了他们的粮草问题,洛子商没能拿下顾家和周家父子,赶紧对周家下了杀手。
“只要有我在,任何人都允许伤害周家!”
秦婉之还没过门,就答应周烨会替他守好周家人。
她也真的做到了,她以一敌百,满身是伤,她在牺牲前的最后一刻,都是站着的。
在断气那一刻,秦婉之脑海中满是周烨的美好承诺,耳边尽是老弱妇孺被杀的悲惨声。
她终究是等不到相爱之人,也终究无法再护着周家了。
这是秦婉之生平第一次掉眼泪,是遗憾,是无奈,是愤恨。
为何好人总是不长命?为何忠烈之臣总被奸人残害?这世道,有太多的不公和无奈。
上一个没有反的人,已经被剔骨了。
周高朗也早就该反,在洛子商让他去南肇时就造反,或许就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命。
“周高朗拥兵自重,通敌叛国,他的三族家眷,杀。”
这是洛子商一贯的计俩,借刀杀人这招,他玩得最溜,目的达到了,最后还能成功把锅甩给范玉。
范玉彻底被洛子商拿捏了,他本来对顾九思和周家还有那么一丝感情,只因所有的把柄都在洛子商手上,只能做他的傀儡。
范玉本来也因篡位而心虚,愧疚是自己害死的父亲,念及顾九思是先皇的宠臣,是自己少时的义兄,念及周家视他为亲生儿子,他不想对他们赶尽杀绝。
范玉内心仅存的良善,最终还是被邪恶取代了,他彻底沦为恶魔,无可救药!
“老子想让我死,儿子也想让我死”,周高朗对范轩的误会越来越深,一切皆因范玉和洛子商的阴狠毒辣。
周高朗为君为民征战数年,他从未有过二心,却还是被奸人忌惮,落得个功高震主的罪名,太让人心寒!
周夫人早就不想让将军再征战了,孙子孙女都会认字了,周高朗也决定解甲归田,去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好好陪陪家人,自己也歇歇。
正当周高朗沉浸在跟妻儿团圆的喜悦中时,以为当朝皇帝已对他们打消疑虑之时,他们收到的却周家被灭门的消息!
一生戎马,平定外患,拿命为他打下江山,换来的却是卸磨杀驴,一点活口都不留,这种痛,谁懂?
再看看众将士饱经风霜的脸和身躯,不反也对不起他们!周高朗这次彻底心碎了,睚眦欲裂:
“杀回东都,向范玉竖子,讨回公道!”
看到这段,我肃然起敬,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得不说,这帮演员的演技真好!
《长风渡》这剧泪点也太多了,前有顾九思和柳玉茹的感情,江柔的操心,范轩的劳碌,如今又有周高朗的痛,太扎心了!
而范轩真正的遗诏,就是禅位给周高朗,没谁比他更适合坐这个皇位,他和范轩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亲兄弟尚会为了争权夺利,反目成仇,周高朗对范轩始终如一,愿意为他肝脑涂地!
范轩也从没提防过他,就算当了皇帝,在周高朗面前,只想做他的的范兄。
周高朗杀进东都,让这天下改姓为周,是范轩的遗愿,周高朗终究不负所望!
除了三个儿子和一个长孙,周高朗再也没有别的血亲了。
坐上皇位的他,天下百姓都是自己的家人。
他打算御驾亲征,跟外敌决一死战,把皇位传位给周烨。
至此,周高朗也终于理解了范轩在位时的想法,范轩禅位给他,跟他把大夏交给顾九思这帮年轻人手中,是一样的心理。
有这样的明君,是臣子的福分,更是百姓的福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奸佞小人总比忠烈之士过得好。
但邪不压正,流芳百世的永远是忠臣,小人只会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