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罗晋搭档的新作《安家》目前已经更新到24集。
《安家》有另一个剧名叫“卖房子的人”。
但为什么官方剧名却要叫“安家”?
在第23、24两集或许就能告诉你,为什么剧名叫“安家”。
在最开始的剧情,房似锦把宫蓓蓓的二手房卖给做包子的严叔严婶。
而且是全额付款,一次性付清。
这个房子是严叔严婶在上海打拼几十年,从小严到老严,一个包子慢慢积攒出来的。
可想而知,这个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而在第23回里,严叔严婶想搬去和儿子一起住,因为儿媳怀孕,住在一起方便照顾。
可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搬过去时,亲家母已经住在他们买的房子里。
严叔严婶的儿媳看到他们想搬进来,立马给了严叔严婶一个黑脸。
严叔严婶怕儿子难做,就主动离开。
而严叔严婶的儿子,居然连一点挽留双老的意思也没有。
这是多么讽刺。
严叔严婶自己付钱买的房子到最后却住不上。
而没有出过一分钱的儿媳和亲家母却能住得如此理直气壮。
在第3回,双方在签合约时,严叔严婶的儿媳就好声好气求严叔严婶在房产证上写上她的名字。
可一旦严叔严婶没有利用价值,儿媳妇又是另一幅嘴脸。
而更让人可气的是严叔严婶的儿子,儿媳妇不亲就算了,可严叔严婶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居然也不向着他们。
严叔严婶最后没地方住,只能窝在小小的包子铺,最后还因此导致包子铺被封掉。
安家?安家?谈何安家?
最后还是在徐文昌的帮助下,才帮严叔严婶在工业区找到更便宜的铺面和房子。
而剧情还有更高明的地方。
严叔严婶是好父母的典范,尽管儿子儿媳不孝,但依旧处处为儿子儿媳着想。
与之相反的是房似锦和母亲潘贵雨。
潘贵雨要跟房似锦拿100万帮儿子买房子,她拿不到钱就在门店大吵大闹,逼得房似锦没办法,只好把现存的20万给她。
但付完首付后潘贵雨还不满意,要房似锦还完最后的房贷。
房似锦不给,她就再次闹到店里,最后还在房似锦住的地方的门口打地铺。
而更可恶的是,为了拿到钱,潘贵雨听信张乘乘的话,在电梯口截堵房似锦,在邻居面前喊冤唱一出子女虐待老人的戏,张乘乘在一旁偷拍,把视频发到网上。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纷纷把矛头指向房似锦,房似锦还因此被停工。
房似锦不是一次性付完最后的房款,而是帮弟弟每月还贷款。
最后潘贵雨才愿意离去。
在这两个故事里,严叔严婶和房似锦是两个极端。
严叔严婶不管儿子如何苛待他们,严叔严婶都一心为儿子着想。
而潘贵雨从不体谅女儿的难处,只把女儿当做赚钱的工具。
房似锦也像严叔严婶一样,都表现出让人敬佩的品格。
房似锦愿意帮弟弟还房贷,并不是惧怕潘贵雨的威胁,而是念及弟弟往日的恩情。
看完这两回故事,既让人感慨,也让人唏嘘。
怎么会有严叔严婶这么好的父母?
也怎么会有潘贵雨这么自私自利的母亲?
安家的主题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