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生活 >

杭州古城门

时间:2023-04-19 09:13:02 编辑:阿旭

杭州十大古城门,你都知道吗?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这个周末的天气非常好,最高温逼近10℃,春天的脚步已经势不可挡了。想追寻“历史的印记”的小伙伴们在周末不妨亲自去看看这十个古城门哦~

望江门

望江门是杭城古代东南部的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因为它的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又名草桥门。宋末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望江门也毁于战火。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永昌,因在此登城楼可远望钱塘江潮,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望江。

艮山门

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的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以西,改名艮山门。如今是杭城的东大门,进出杭城和到沪杭甬高速公路都可由此出入。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长途汽车站——汽车东站也坐落在艮山东路上。

清波门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涵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楼濒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为历代沿用。清波门因有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波门一带向来是休闲赏景的好地方,“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就在西边,附近还有“聚景园”、“钱王祠”遗址,它的东边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和河坊街。原址位于南山路柳浪闻莺公园南测。

钱塘门

在杭州庆春路和湖滨路交叉处,立有一块“古钱塘门”的石碑,这就是古时杭州十城门之一的“钱塘门”旧址。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杭州西城门之一。而杭州有“钱塘”之名,始自秦朝。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直通灵隐、天竺。

涌金门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它历来是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就是写涌金门。

清泰门

清泰门是杭城古代的东门,南宋初,在其南面另辟一门叫崇新门,门近荐桥,因此亦名荐桥门。南宋末元初时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往东延伸三里筑门,名清泰门。

庆春门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宋末元初,元兵进占杭州城,城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临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由此门入城,故而改名庆春门。

候潮门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当时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盛巨石,用车运去以定城墙的基石,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

武林门

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明代改称武林门。

凤山门

凤山门是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为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如今,凤山门附近被杭州市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中山南路传统商业街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南宋太庙、三省六部遗址保护区。

杭州十大古城门介绍

  关于杭州的十大古城门,有这样一曲民谣: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沧海桑田,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多数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十大古城门

  凤山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凤山门为古代杭城的南大门。南宋王朝于绍兴二十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大内北门和宁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未几,宋宫毁于火,门毁。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由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而得名),又名正阳门。凤山门为南宋御街南端,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门外万松岭一带,地居枢要,风景优美,成为骑马踏青之处,有“正阳门外跑马儿”之民谣。民国初期,拆毁城门。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凤山水城门建于1359年,历经600年风雨,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钱江之水,“自龙山河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水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2014年凤山水门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

  钱塘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钱塘门,杭州十个古城门之一。隋朝筑城时印有钱塘门之称,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南宋以后钱塘门为杭州西城门之一。清顺治七年,在杭州建旗营,钱塘门位于旗营西北角。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有计划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湖滨路、南山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

  钱塘门遗址于200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

  庆春门(杭州古城墙陈列馆 )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州,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时始名庆春。门内庆春街,历来为繁华街道之一。门外弥望皆圃,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故有民谣“太平门外粪担儿”。 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庆春门于2006年年底开工重建,2007年2月初全部建成,整体建筑以杭州清代古城墙为原型,城墙全长66米、宽5.4米、高6.65米,两端为残墙,城墙中间建有城门,城墙顶上还建有一个按南宋城楼仿建的歇山顶式全木结构城楼。整座城墙的中空部分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内有南宋城墙考古遗址、古城门故事木雕壁画、文物展示台等展示和陈列。

  武林门

  武林门西接环城西路桃花河,与西湖相望;北面是万向公园也称武林小广场,杭州十大古城门“武林门”的古迹依稀可循,古新河绿化带风姿绰约,武林门为杭城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有13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时筑罗城,建北关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称余杭门;明代改称武林门。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大集市。古时“北关夜市”为钱塘八景之一。从武林门至湖墅一带,历来是杭嘉湖淡水鱼聚散地,所以有“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卖鱼桥也由此而得。民国初,因筑路拆除武林门。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艮山门

  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故而也名坝子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门毁。至正十九年将城外展三里,在保德国门故址得建艮山门。艮山门一带,宋元以来个体丝织与机纺作坊遍布,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为弛名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故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谣。艮山门于民国初期因筑路拆除。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清泰门

  清泰门是杭州古代的东门,吴越时名南土门,南宋初,在其南另辟一门曰崇新门,门近荐桥,亦名荐桥门。南宋,元兵进占杭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东延三里筑门,名清泰。门外一片水网交错,其地多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田,因有民谣:“螺蛳门外盐担儿”。清光绪三十三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破城而入,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城拆城之始。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望江门

  望江门为杭城古代东南部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门其东有茅山河草桥门。南宋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名永昌,因凳城楼可远望江潮,清康熙五年改名望江。门外江涂田野,乡民以种菜为业,望江运菜多由此门进城,因而有“望江门外菜担儿”之谣。民国初因筑路拆除城墙城门。望江门又叫草桥门,“草桥门外菜担儿”,说的是望江门外多菜地菜农。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候潮门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石,车运之定城基,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名。门外江上旧有铁幢浦,传说为吴越国王钱镠潮处,后淹没。昔日,绍兴之酒皆由此门入城,故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民谣。民国以后,拆城筑路,门被拆除。

  清波门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为门十三,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因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垣数丈,进杭州。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成南山路,湖浜路。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

  涌金门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闹市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来杭,从城内河道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