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简介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和著名将领。马谡家族一共兄弟五人,他排行最小,他的几个哥哥都很有才华和名气。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马谡自幼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知道后,任用马谡为参军,并且对他深为器重。诸葛亮率军讨伐孟获时,马谡献上“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谋,成功招抚孟获。公元228年,诸葛亮命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马谡到达街亭后,不听劝阻,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魏军将领张郃赶到后,放火烧山,将其打败。街亭的失守,导致诸葛亮丧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并且安抚他的子女,将他们视为己出。

三国蜀国马谡的简介 历史上的马谡是怎样的人
马谡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撤军后,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另说死于狱中。
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