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是哪里
秦朝时期的蜀中就是今天的四川中部地区。出自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原句为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飨食三军。
蜀中是汉语词汇,拼音shǔzhōng,意思为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出自《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飨食三军。”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尽记,岂能尽数。’”
清·袁枚《随园随笔·蜀无眉山》:“卭州牧杨宏庆云:‘人称三苏为眉山苏氏,考之蜀中志书,无所谓‘眉山’者。’”
蜀中指的是哪里啊?
蜀中指今四川成都平原一带。
蜀中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面积并不是特别大。一般来说,蜀中主要是指四川盆地,约在米仓山、大巴山(陕西省与四川省交界)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长江以北,白帝城(四川奉节)以西。蜀中耕地倒是不少,但人口众多,压力较大。
蜀地的特点
蜀地有两大特点,一是险,二是富。
险,蜀地的天险属于“老天爷赏饭吃”,最适合建立割据政权,北有长长的山、东有险险的峡、西有特别高的高原,南还是比较高的高原,保证了蜀地易守难攻,连修长城都省了,为“蜀独”创造有利条件。
富,蜀地倚靠天府之国的农田、水利与人口资源,仅都江堰一项,便利在千秋。蜀地之富,足以支撑“蜀独”的资源消耗乃至“适度折腾”。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