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的辞赋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二十多岁时的司马相如,用钱换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的官。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与邹阳、枚乘等辞赋家结交。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在临邛用一曲《凤囚凰》邂逅了才女卓文君。后来,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郎官。公元前135年,唐蒙攻打夜郎引起巴、蜀子民恐慌,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去传达圣意。因此,司马相如到当地后发布了《谕巴蜀檄》的公告,安抚了当地民众。随后,他用一篇《难蜀父老》成功地说服了当地少数民族,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病免了官职,返回茂林去世。
鲁迅曾评价道“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他也为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司马相如的名人简介有哪些?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他在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由于景帝不好辞赋,他辞官游历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交好,创作了《子虚赋》。汉武帝即位后,对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于是又写了《上林赋》进献,并拜为中郎将,作为使者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之间的融合起了积极作用,并写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文风遒劲,豪迈宏放,是公认的佳作。代表司马相如最高文学成就的是他的辞赋。这些作品结构宏伟、富丽堂皇,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充分体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强盛局面,把汉代散体大赋推上了一个顶峰。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