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声音阶正确顺序
古代五声音阶从低到高排序是: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
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第三”中写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先取一根长度为81单位的竹管用来定为“宫音”,用三分损益法便可以依序求得“徵音”、“商音”、“羽音”、“角音”的长度分别为54、72、48、64。中国的“三分损益”或“五度相生”,在这五个相对音高与纯律所取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声学理论中,以上的长度可视为基音的波长(由于竹管两端是开放端,故管长正比于基音的波长),并与其频率音高成反比。在下面列表中可以看出前五个音之间都成简单的整数比,而这正是构成和弦的基础。因为这五音容易构成和谐的优点,所以古代中国便采取宫商角徵羽作为作曲旋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个声调的顺序是什么?各代表西洋音乐的哪个声调?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个声调的顺序是“宫、商、角、徵、羽”对应西洋音乐中的声调是: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
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读jué音)、徵(读zhǐ音)、羽”了。
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扩展资料:
乐律上的“五声”就是“五音”。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商、角、徵、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
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宫(1)、商(2)、角(3)、徵(5)、羽(6);如以徵为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低音5)、羽(低音6)、宫(1)、商(2)、角(3)。
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为主音,其余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