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问答 >

冼夫人

时间:2023-03-11 09:51:32 编辑:阿旭

岭南圣母冼夫人是谁

说到冼夫人其实这个人还真的是挺出名的,她被誉为是“岭南圣母”,但是应该还是有超多人都不认识这个人的,下面就给大家说说这个人是谁吧,话说她好像和高力士还有关系呢?这又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有的人天生幸运,有的人命中多舛,有的人虽生在贫户寒门,却享尽天伦,安康禄寿;有的人虽少年锦衣玉食,却后天福薄,孤苦一生;而有的人,一生都在大福大祸的轮回中坚守着一种血脉相承的忠贞,无论多么凄惨,无论多么荣耀,都能够做到大爱至上,以致流芳百世。

(一)高力士的浮沉身世

高力士,祖籍潘州,他的先祖是北燕昭成帝,他的曾祖父是左骁卫大将军、荆州大都督冯盎,他的祖父是恩州刺史冯智戴,他的父亲是冯君衡,官至潘州刺史。按说他降生在官位显赫的大家族,按理说他在祖辈功勋荫庇下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应该在父亲为他铺就的坦途上走出锦绣前程的,然而——

长寿二年(693),也就是武则天御万象神宫受尊号“金轮圣神皇帝”的那一年,武周酷吏万国俊奉了武则天的命令来至广州,查问流人阴谋叛逆之事。这个杀人狂魔,一口气杀了三百余人,血流成河。他还以“若不推究,为便不遥”上奏,因而擢升为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等代理监察御史,争相仿效万国俊,诬告岭南流人谋反,竟然错杀二千余人。高力士的父亲潘州刺史冯君衡也惨遭诬陷,家产全部被没收,家人或者被杀,或者沦为奴隶。

高力士是冯君衡的三儿子,本名叫冯元一。这个尚未经世事的可怜孩子,因父祸而受累,本应该非常美好的童年,却不得已背井离乡,被岭南讨击史李千里当做一个祥瑞仪美的玩具进奉入宫,割掉了象征着性别的器物,自此不知男人为何物,开始了男不男女不女的生涯。那一年,他年仅九岁。

假如这个孩子身处现代,那么,他应该上小学三年级吧?三年级的孩子能做什么呢?无非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非是一家四五口人全围着他转,上下学车接车送,呵护备至。而冯元一,每天匍匐在武则天的脚下,渴了不敢喝水,饿了不敢吃饭,困了不敢睡觉,整日连头都不敢抬,连话都不敢说,还有永远都干不完的活,永远受不尽的欺凌。

后来,他被一个比他大23岁的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跟了他的姓,遂改名高力士。

(二)高力士的忠贤流芳

人生真的很奇妙。生父在朝为官,却拖他堕入虎口;养父人微言轻,却带他走向通途。高延福,这个年轻的宦官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家,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机会。自此,高力士凭着体态仪美、聪慧机警,凭着做事谨慎细密,为人不骄不谀,对上谏而不犯而备受恩宠,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前程。尤其是深得唐玄宗的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他一生对国忠心耿耿,对君不离不弃,对贤臣举荐护佑,对生母及养父母孝顺赡养,累有功勋,权倾朝野。就连年迈流离之时,也不忘记心心念念的主子李隆基。当他听到李隆基驾崩的消息,一口鲜血喷薄而出,一缕忠魂誓死追随于陕西省蒲城县泰陵之侧。一个小小的土堆,一个简陋的墓室,就这样世代陪伴,无怨无悔。

这样的高力士,这样的冯元一,应该是不愧于先祖的遗训吧?应该是实现了她寄予子孙后代忠贞报国的厚望吧?她虽然没有参与他的人生,然而,他的躯体内流淌着她的血液。一种叫做“爱国”的血液,在冯氏家族中汹涌澎湃。她若泉下有知,似乎该欣慰了吧?

(三)中国巾帼第一人是谁?

她到底是谁?与高力士有着怎样的关系?

她长他172岁,姓冼名英,史称冼夫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冼英出生在岭南高凉郡的一个俚人大首领的家庭,史书上评价她“幼贤明,多筹略,抚循部众,能行兵打仗”,也就是说,这个大家闺秀,大首领的掌上明珠是个精明能干,有计谋,会领兵打仗,乐善好施,受人尊重的年轻姑娘。

当时的罗州刺史冯融,听说这个女子才识过人而又谦恭温良,就派人到大首领家为自己的儿子冯宝求亲。

这位冯融原本是北燕王室的后裔,因为北燕王冯弘战败,导致冯氏一族流亡岭南。冯融虽为罗州刺史,无奈也是有职无权,四面楚歌,迫于形势,寄希望于联姻,想通过这门亲事与地方的强大部族结成联盟,以结束自己家族独立无援的政治地位,从而更好地推行王朝政令,效忠朝廷,统治地方。

冯融的儿子冯宝当时也已经是高凉的太守,年轻有为,满怀抱负,又长得一表人才,且加上是王室后裔,门当户对,因而两人结为秦晋之好并无曲折。

两家联姻后,夫唱妇随,冼英竭尽全力协助丈夫处理政务,并以在本族中的威望和权力,制定法规法纪,约束本族男女老少,自觉遵守王朝法令。若有违法者,不论亲疏,不徇私情,皆与庶民同罪。在岳父恩威并重的庇佑下,在冼英尽心尽力的帮助下,冯氏在当地的威信逐渐建立起来,从此政事顺利,政令通行,非常顺畅,没有人敢违抗。

俗话说,家有贤妻,福荫后代。事实确是如此。

冼英既是贤妻,又是国之良将。她为冯家培育了一位以身试险、精忠报国的好儿子——冯仆。

冯仆自小聪明伶俐,幼年在战乱中长大,深受母亲言传身教的熏陶,小小年纪便能抚众用兵,智勇双兼。九岁时便受母亲派遣,率领各族酋长于严寒之际长途跋涉朝贺陈武帝,以示高凉人民归附陈朝的意旨。

公元557年,岭南叛乱,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已经攻克始兴。六年之后,欧阳纥承袭父亲的爵位,担任广州刺史。又一个六年后,欧阳纥将冯仆召至南海扣押,劝说他一起谋反。冯仆派人告诉母亲冼夫人,冼夫人书信一封对儿子说:“我们忠贞报国已经两代,不能因为怜惜你而辜负国家。”于是不惜儿子性命整军发兵,率领部落的酋长们配合章昭达一起击溃欧阳纥的大军,活捉欧阳纥并斩首于建康市中。

母亲忠贞报国,儿子深明大义,孙子更是个个英勇善战。冯仆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冯魂、冯暄、冯盎。老三冯盎起初以祖辈功勋荫庇任宋康县令,武德五年(622年),接受唐朝名将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顺唐朝,封越国公。他的长子冯智戴被任命为春州刺史、次子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

冯盎一生功绩卓著,深受唐太宗的夸赞,获得赏赐财物不可胜数,占据之地纵横二千里,奴婢一万多人,珍奇宝物甚多。政治勤勉清明,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冯盎的两个儿子能文善武,尤其是长子冯智戴,勇而有谋,善用兵,能诗文,会占卜,唐高祖非常欣赏他的才能,迁任其为左武卫将军,追赠洪州都督。

(四)冼夫人与高力士的关系

那么,冼夫人与高力士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再捋顺一下:冯仆是冼夫人的儿子,冯盎是冯仆的儿子,冯智戴是冯盎的儿子,冯君衡是冯智戴的儿子,冯元一即高力士是冯君衡的儿子。所以,这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是冯元一即高力士曾祖父的祖母,高力士是她的第六代孙。

岭南圣母冼夫人是谁

冼夫人的资料

在广东省茂名电白区电城镇山兜丁村的路边,立着一座花岗岩牌坊,上面书写着七个遒劲的隶书大字“巾帼英雄第一人”,这是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对一位在历史上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杰出贡献的广东女性的评价,而这位女性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代,作为岭南地区领袖,她毕生竭力维持国家安定和民族融合,极大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冼夫人丰功伟绩中,有一方面不应被后人忘记,那就是她推动和保护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早在1500年前,冼夫人就向海而兴,她从如今的茂名滨海新区出海渡船海南岛,平定海南后,借助粤西以及海南岛临海的地理条件,开始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和贸易上进行交流往来,管辖地区的繁荣稳定使得过往商船能够正常停靠补养和航行通过,保障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冼夫人赠送给陈后主的信物“扶南犀杖”,就产自现在的柬埔寨、越南、老挝一带,证明当时粤西已经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上世纪60年代,在高州等地发掘出不少如波斯币、昆仑奴铜像等舶来品,也是当时粤西与东南亚海外贸易密切的有力物证。如今冼夫人的精神感召随着华人的足迹远至南洋各国。目前,全球冼夫人庙有2000多座,冼夫人已成为东南亚华人华侨与当地老百姓认同、崇尚、信仰的巾帼英雄,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位于茂名电白的博贺渔港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历史上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避风港和中转站,早在南朝这里就与广州以及海外来往通商。高凉郡悠久的桑蚕养殖史及广阔的经济腹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古高凉铸铜技术、造船技术水平高,刘恂《岭表异录》里曾记载俚僚铸铜的精湛技艺,高凉人在博贺沿海建设港口,利用高大结实的树木建造铜铁木结构的船舶,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必要的航海条件。据明《水寨条约》记载,明末海禁既开,粤西境内的博贺等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南洋、欧洲、美洲各国的货船相继而至,商人纷至沓来。为了加强茂名地区的船舶及对外贸易的管理,广东市舶司还曾移至“高州之电白县”,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

时光荏苒,曾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浓墨重彩的茂名滨海新区,并未在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中消逝,反而更加熠熠生辉。如今的茂名人秉承冼夫人精神,继续朝着向海而兴的梦想前进,努力把博贺建设成为中国吞吐能力最强的新港区之一和南海岸边最大的海上贸易基地之一,推动滨海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续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