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制派议员是什么意思
建制派指拥护或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现有建制及中央政府的政党和爱国人士。
亲建制派简称建制派,是香港的政治派系,主要以爱国爱港的政治团体为主,包括民建联、自由党、新民党、经民联、工联会、劳联等。
建制派发展历史:
香港回归后,在董建华管治下,亲建制派如自由党田北俊、民建联曾钰成、工联会郑耀棠等,皆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建制派凭藉功能组别,纵使直选议席不及泛民主派,取得立法会控制权。
2003年七一游行,超过五十万名香港市民上街反对二十三条立法以及各种市民认为的施政失误,时任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以反对立法,其后工商界功能组别议员跟随自由党改变立场,在失去立法会多数支持下,政府最终撤回方案,而自由党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成功取回直选议席。
七一游行后,民建联在2003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惨败,但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取得10席,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共得117席大胜,民建联从此坐大,成为建制派第一大党。
因民建联主席马力逝世而出缺的2007年港岛区补选由因推销二十三条而下台的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对撼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虽然叶刘淑仪落败,但她在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成功当选。
2008年立法会选举,建制派直选减少一席,但凭功能组别继续控制议会。
2011年,叶刘淑仪与史泰祖及田北辰创立新民党,以中产及专业界别选民为对象。近年来,愈来愈多“独立”的建制派人士参选立法会,但被指获中联办支持。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建制派“大获全胜”,全取十八区议会的控制权。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虽然总得票仍不及泛民主派,但直选议席比例由11:19变为17:18,取得五个新增地方直选议席,连同大幅占优的传统功能组别议席,维持对议会的控制权。

香港议员建制派占几席
截止2020年1月,香港议员建制派占两席。
香港于2018年11日举行立法会4个议席的补选,结果12日揭晓,建制派候选人赢得2个席位,在功能组别及一个直选议席中胜出。香港网媒“思考香港”12日报道称,这次补选的整体投票人数约有90.4万,投票率为43%,反对派在4席之中只赢得2席,包括新界东与港岛区的范国威和区诺轩。
但在九龙西直选选区,因宣誓无效而丧失议席的姚松炎,从功能组别转战地区直选失败,建制派候选人郑泳舜胜出。建测界也由建制派候选人谢伟铨当选。
扩展资料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补选于2018年11日7时30分至22时30分举行,共有15名候选人获有效提名。在2016年的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就职宣誓仪式上,有6人未按香港法例规定宣誓,被先后取消议员资格。此次补选的是6个空缺议席中的4个。另2个空缺议席因所涉及议员仍在上诉,而暂未进行补选。
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特区第一届立法会任期为2年外,立法会每届任期4年,第六届立法会的任期从2016年10月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