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将军向宠是个怎样的人
说起向宠可能大部分朋友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因为在演义中,向宠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被提到。当时,向宠在刘备手下任牙将军,此后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只有向宠带领的部队全身而退,因此得到刘备的赞赏。据说刘备托孤时,还特别向诸葛亮推荐向宠,希望能够好好重用他。因此诸葛亮北伐时,向宠任中领军,算是军中蜀军中的一员大将。那向宠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刘备托孤起始
关当刘备得知关羽被东吴斩杀,偌大的荆州被东吴和曹魏联手瓜分之后怒发冲冠,这不仅仅是因为关羽是他义弟,而且也因为荆州对于自己来说非常重要。为此他一意孤行,倾尽全国之力出兵荆州,但没想到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尽管捡回一条性命也即将油尽灯枯。于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把蜀汉和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能够辅佐刘禅,实在不行也可以取而代之。得到诸葛亮的态度之后刘备还和诸葛亮提起了一个名叫向宠的将军,刘备认为向宠很有才能,以后肯定会是诸葛亮一大助力。
向宠得到刘备青睐的原因
向宠出身荆州士族,他的哥哥叫做向朗,当奶刘备还在新野城主事的时候向朗已经在刘备账下做事。向朗因为出身士族,家族也在荆州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刘备从他身上搭上了荆州士族这一条线。赤壁之战后荆州变成了无主之地,刘备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荆州士族们的支持下成功坐拥荆州一地,可以说向朗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对刘备帮助很大,刘备做为回馈,于是让向家有贤能的人加入集团内,向宠也就是赤壁之战过后成为刘备手下一名偏将。
尽管向宠属于世家子弟,但他身上没有普通世家子弟的浮躁,而是熟读兵书,行事果断,以上古名将做为目标。刘备攻打益州时向宠被编在魏延部队内,魏延作战以勇敢狠辣著称,向宠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得到锻炼以及战功。
夷陵之战时向宠跟随出战,尽管他觉得刘备的军事部署不够妥当,但这不是他所能左右的,只是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事。后来蜀军绝大部分部队都被吴军剿灭,仅仅只有向宠一支部队完好无损,刘备大感惊奇。当他了解到向宠的军事理念和部署之后才向宠的能耐,向宠由此得到刘备的重视。
向宠在后期的表现
刘备作为诸葛亮的主公以及伯乐,向宠作为刘备推荐的人才,诸葛亮自然不敢轻视。当刘禅上位后诸葛亮推荐向宠任职中都督,接替赵云负责皇宫以及皇室人员的安全。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带着向宠出征,向宠在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战后被任命为南中都督,主要负责南中事务。因为南中有向宠坐镇,诸葛亮才得以带着蜀军开启北伐战争。遗憾的是后来南中再一次发生叛乱,向宠在这次平叛中阵亡,一代名将还没有展现他所有的能耐就提前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就是他“默默无闻”的原因。
结尾
刘备留下的蜀汉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土地、人口、军力、国力都远远不及东吴和曹魏,更严重的是人才极度匮乏,蜀汉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原本诸葛亮有意提拔青壮派将领马谡、向宠作为接班人,奈何马谡是当代赵括,而向宠英年早逝,无奈的他只能让外来人姜维接班,所以后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窘迫。假若向宠还在世的话,由他接班将不会有姜维遭遇的连续失败,蜀汉或许可以延续几十年。

向宠受诸葛亮高度重视,向宠为什么一生默默无闻?
备受诸葛亮重视的向宠之所以一辈子都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刘备在世时的大将太多了;2、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效;3、刘禅“远贤臣亲小人”。
1、刘备在世时的大将太多了首先,在史料中第一次出现向宠的记载是公元223年,当时的向宠在刘备伐吴的时候担任了领军,而在陆逊火烧连营以后仅仅只有向宠手下的军队完好无损,刘备当时就夸赞向宠是一个能干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向宠也是在此时开始露锋芒的,而在此之前的向宠年纪比较小,而且当时还有五虎上将在,向宠这样的小将实在是无法出头,那么在刘备在世时,肯定也没有得到大展宏图的机会。
2、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效其次,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其实向宠一直都受到重用,而且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只是没有取得成效,但是我认为这也不能怪向宠,向宠也是按照诸葛亮所说的去做,但是北伐战争本身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这也只能说明诸葛亮的判断失误,而不能怪向宠无能,所以向宠此时的确是获得了机会了,但是此时的蜀汉已经不强大了,所以向宠也很难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果实。
3、刘禅“远贤臣亲小人”最后,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曾经夸赞向宠是“性行淑均”,后来向宠遇害后,向宠的部下也是拼死抢回了遗体,这也说明了向宠在军队中是很受尊重的,但是《出师表》中也明确说明了,刘禅在位时期是“远贤臣亲小人”,像向宠这样的贤臣并不得刘禅看重,所以向宠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也没有获得多少机会,只能默默无闻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