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此句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言行举止好的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那么加以改正。”
《论语》出于战国前期,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该书同时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广为流传,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述而》。直译为: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要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要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则要加以改正。”
扩展资料:《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