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诗意
《蝉》是初唐政治名家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对蝉的外形、习惯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对蝉的赞赏,咏物即咏人,并且借由蝉用嘴吸取清露,语义双关,暗示为官者要追求清廉,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品性。
全诗原文如下: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的大意是:蝉垂下想帽子上吊带一样的触角吸取甘甜又清澈的露水,它的声音从高高的梧桐树上传出来。蝉的声音之所以传得远是由于蝉停留在高的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把声音吹的远。
作者通过这些诗句想传递给大家深层次的意义是,做官做人要洁身自好,德行高尚,才能说话响亮,美名远扬。作者也通过蝉不依靠秋风表达了自己不需要任何依靠,也可以让自己声名远播,表现了自己从容不迫的风度°
虞世南的诗《蝉》的诗意是什么?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全诗译文如下: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