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萨哈被灭族了吗
顺治帝于1661年临终前,委派了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依序为:索尼、苏克萨哈、鄂必隆以及鳌拜。
首辅大臣索尼由于年老多病,往往无力过问政事。精力旺盛的鳌拜乘机把持朝政,扩张自己的势力。他成了实际上的首辅大臣,大权独揽。四大辅政大臣原本的职责是和其他大臣团结一心,但来自不同派系的这四大辅政大臣之间经常意见不合。特别是苏克萨哈,尤其与鳌拜不合。鄂必隆鉴于鳌拜的实力庞大,便投靠了鳌拜集团,只有苏克萨哈同鳌拜对抗。
苏克萨哈深得康熙帝信任,索尼死后,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第一辅政大臣”的职务。这个举动别有意味,身为辅政大臣的鳌拜也要卸任,而鳌拜位高权重,不愿将自己的权力归还给康熙。鳌拜便用言论诬陷苏克萨哈“背负先帝”、“别怀异心,以24项罪名逼令康熙将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同意,认为“核议未当,不许所请”,鳌拜胁康熙帝执行,逼迫康熙将其处死,其子孙数人及数名支持者被处斩。
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苏克萨哈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牺牲品,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苏克萨哈是怎么死的?
苏克萨哈是冤死的,此案发生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康熙六年,辅政大臣索尼等再三奏请玄烨亲政,经太皇太后喻允,玄烨于当年亲政。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因帝已亲政,上奏请免辅政之职,奏折中有“伏祈睿鉴,今臣往守先皇帝陵寝,如线余息,得以生存”之语。
玄烨览奏言曰:“苏克萨哈奏请守陵,如线余息,得以生全;不识有何逼迫之处?在此何以不得生?守陵何以得生?朕所不解,著议政王贝勒会议具奏。”
另一辅政大臣鳌拜与苏克萨哈素有仇怨,因而必欲置之丁死地,于是操纵议政工会议,罗列苏克萨哈—二十四大罪状,内有“怀抱奸诈,存蓄异心。欺藐幼宅,不愿门政”等罪名。
议决苏克萨哈应坐“大逆律”,争处其与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凌迟处死;其余六子及孙一人,兄弟之子二人,皆斩决,族人前锋统扳白尔赫图、侍卫额尔等皆斩决。
鳌拜将此诬构之狱具奏皇上。玄烨知鳌拜宿怨苏克萨哈,积以成仇,此案必为构陷,故以“核议未当”,不允所请。鳌拜不肯善罢甘休,强奏累日,竟然致使玄烨批准处苏克萨哈以绞刑,余悉依鳌拜奏议。
苏克萨哈人物生平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康熙八年,鳌拜败,诏以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此皆鳌拜挟仇所致,命复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苏常寿袭。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