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刚当上齐国国君的时候,齐国还比较弱小。当时,四周强邻环伺,虎视眈眈,想要吞并齐国。齐国的老百姓非常渴望富国强兵,但作为国君的齐威王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满朝上下都非常着急,却无可奈何。
齐国大夫淳于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有一次,他与威王一起喝酒,借机向威王说道:“有一只大鸟,落在您的院子里,三年来不叫也不飞,您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吗?”威王笑着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回答了淳于髡的问题之后,齐威王非常高兴,马上召集御前会议。在会上,他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你治理即墨以来,我就不断听到关于你的谣言。但我派人到即墨,了解到那里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齐国的东部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我想,是因为你没有给我身边的人任何好处吧?他们就是对你不满,这才传播你的谣言!”于是重赏即墨大夫。然后,他转向阿城大夫说:“自你治理阿城以来,我经常能够听到对你的赞美之辞,可是我派人去了解,发现你阿城田园荒废,百姓劳苦,就连赵国攻打甄地,你也见死不救;卫国占领薛陵,你也若无其事。奇怪的是,我身边的人却都称赞你,这又是什么道理呢?”然后下令处死阿城大夫,对经常制造谎言的人也同样逮捕处死。
齐威王的这个行为,让齐国的官吏非常震惊,从此以后大家都实心做事,齐国慢慢强大起来。后来,齐威王整顿兵马,击败赵国,迫使赵国退还占领的土地;又击败卫军,围困了卫都,让卫君割地求和。自此齐国成为中原强国,齐威王成为诸侯国的霸主。
这就是“不鸣则己,一吗惊人”的由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对战国齐国的记载,但最早的蓝本为战国韩非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典故。这或许并不矛盾,可能齐威王也被问过这个隐语,然后想起楚庄王说过的话也顿然醒悟,脱口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