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翻译及赏析
《襄邑道中》的翻译:河岸两边,落花缤纷,把船只都映红了。沿着长满榆树的百里长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卧在船上看着天空,满天的白云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赏析:全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东行时所见的风景,即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即将入京的畅快心情。
《襄邑道中》的原诗
宋代: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的作者
《襄邑道中》的作者是陈与义。陈与义是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陈与义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古诗《襄邑道中》全文
全诗如下: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所作诗词,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译文如下: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作品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
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