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问答 >

黎笋

时间:2023-02-04 10:17:21 编辑:阿旭

黎笋是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

说道黎笋,这是越南历史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重要政治人物,关于黎笋的发迹历史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那么黎笋是如何做到在众多竞争者中爬上高位的呢?又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利的呢?见风使舵与不择手段是他的特点。与胡志明、武元甲等人不同,黎笋从参加队伍以后,一直在中南半岛地区工作,组织武装斗争,还曾多次被捕入狱。这样的资历也奠定了他未来走向权力顶峰的基础。

1946年开始,抗法战争开始。胡志明的武装力量主要依托越北山区进行战斗,黎笋则被派往了更加艰苦的南方地区。这基本相当于重新拉起一支队伍,一切从零开始。但他不仅在法军和伪军的无数次围剿和抓捕中活了下来,还壮大了越南方的斗争力量。他可以被认为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创建者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支支持自己、忠于自己的力量。

奠边府战役后,法军部队遭到重创,但越军力量有限,也无法继续取得胜利。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双方以著名的17度线作为停火线,北越控制的武装力量和南方民族阵线的军队都要撤到线以北。但黎笋仍旧要求自己留在南方坚持工作。

虽然在后来,黎笋和他的手下以亲苏派而著称,不过在这时他们实际上是被俄国人——确切的说是赫鲁晓夫出卖了。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后期广泛的推行所谓“缓和道路”,其实背后是想和美国达成对世界的共同统治,为此不惜放弃对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甚至出卖这些国家的利益。

如为了增加与美国、法国“缓和”的筹谋,创造缓和氛围,赫鲁晓夫多次向越方施压,要求其放弃在越南南方的武装斗争,“解放阵线应该走出森林,交出武器,进行公开的宣传”。赫鲁晓夫甚至以减少甚至中断对北越的物资援助作为要挟。当然,减少武装斗争的南方解放阵线并没有得到对手对等的“和平”,美法支持的南越伪军毫不留情地对他们举起了屠刀。很明显,放下武器乞求和平,那可真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黎笋得以回到了北方,但他相当多的手下却倒在了南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巴结俄国人——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取而代之的勃列日涅夫——巩固自己在北越的力量,他没有去计较俄国人的行为,但却看到俄国势力的支持对他上台的重要性。其不择手段的钻营能力,击败了众多对手,而随着胡志明因为健康问题逐渐衰老,精力充沛的黎笋和手下更是夺取大权,几乎把胡志明架空了——他更多的成为了一个偶像式的角色,而不是军队的实际指挥者。

胡志明去世后,黎笋终于走上了北越的权力顶峰。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黎笋用一轮又一轮的清洗活动清除自己的对手和“不听话者”。有10万余人在其清洗活动中入狱。朱文晋等8名与黎笋不和的老将军虽然因为威望很高,没被投入监狱,但也被撤职,处于监控和软禁状态。

战功赫赫的武元甲也被排斥出了军队指挥层,给了个闲职——这倒是和苏军的朱可夫结局十分相似。朱可夫在卫国战争结束两年以后,就被丢到了偏远的乌拉尔军区当了个空头司令,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元帅最终手下只有几个三流师和一堆物资储存仓库。而在完成清洗的同时,黎笋在越南全国安插自己的亲信,甚至还从东德学来监视技术来打击反对者。

黎笋是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

黎笋去世中国发唁电了吗

黎笋去世中国没有发唁电超级大国苏联意图拉拢越南,完成其南北包抄中国的战略思想,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黎笋开始实行亲苏政策,并在1976年之后演变为大规模的反华。越战结束以后,黎笋要求中国归还前南越政权非法占领过的南海部分岛屿,而之前胡志明曾明确承认该区域为中国领土,在中方明确拒绝的情况下,黎笋派兵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了南海六个岛屿。同时,不断在中越陆地边境挑起争端,侵占我边疆、射杀我边防人员,并大规模驱逐华侨,由此,中越之间分歧和矛盾开始公开化。
在越战已结束的情况下,黎笋没有将越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战后重建、恢复生产上来,而是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扩充军备,于1978年12月发动了侵略柬埔寨的战争,还仿照勃列日涅夫主义,加紧对老挝的控制,意欲将其变为“卫星国”。于是,曾经由胡志明为了联合抗美救国需要而提出的“印度支那联邦”的设想竟成了黎笋对外扩张的理论依据。随着越南在中国边境的挑衅行为不断升级,中国方面最终忍无可忍,对越南实施了武装反击,中越战争爆发。从此以后,中越关系陷入低谷,实际上断绝了关系(象征性的代办级外交关系),中国官方也开始将黎笋领导下的越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