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姜泗长

时间:2023-11-15 10:26:07 编辑:阿旭
历史沿革

1935年,台湾中央大学在南京建立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大学迁往成都华西坝;

1946年11月,抗战胜利,随大学迁回南京;

1949年5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更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1月,医学院正式独立,更名为华东军区医学院;

1952年3月,更名为第三军医学院;

1953年3月,更名为第五军医大学;

1954年,随第五军医大学迁往西安,成为今日第四军医大学的主要前身;

1954年,留下的部分专家教授及老师与三所军队医科学校共同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

2000年4月,合并至东南大学;

2009年12月,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合并成为东南大学医学院。

东南大学医学院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附属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系名称专业名称基础医学系生物工程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结构学与神经科学、生理学与药理学等专业临床医学系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神经精神病学,肿瘤学、重症医学等临专业;数十个教研室师资队伍

东南大学医学院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江苏省特聘教授2名;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30多名;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名。教师中有高级职称3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多人,硕士生导师200多人,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全国及省部级医学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等职务,20多人次担任各类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和委员等(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邱海波、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委滕皋军等)。聘请了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中国国内外著名专家30多人为兼职教授。名称姓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赵春杰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顾晓春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顾晓春、赵春杰学科体系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拥有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设置

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学、护理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医学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重症医学、神经病学、肾脏病学、血液病学(联合共建)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东南大学医学院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江苏省临床技能综合训练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院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了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个项目。

国家级精品课程:放射诊断学

学生成绩

东南大学医学院

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2013年医学院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9.5%,本科生就业率高达98.9%。2013年非七年制学生读研率为34%,一大批优秀本科生被免试保送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中国国内著名高校、医疗单位读研七年制优秀学生有机会享受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到中国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可以申请与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国内著名高校交换学习,优秀学生还有资格去国际知名高校交换学习。科学研究科研成就

东南大学医学院

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包括B类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领衔国家973项目2项,973二级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80余项。获纵向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近年获得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二等奖等一批成果。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医学院在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神经发育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神经炎性反应、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干预研究、内科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器官衰竭与功能重建、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与微创治疗新技术研究、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重要成果。其中介入放射学和分子影像学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神经科学包括神经发育、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炎性、神经药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在ARDS机械通气领域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国重症医学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科研平台

东南大学医学院近年来科学研究实力和水平正在逐年提升,现有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医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改为双月刊。

学报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学术交流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韩国等多家国际著名医学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学院特别重视在国际合作环境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与德国汉堡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谢尔曼脊柱矫正学院、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中国国外多所高校签订了互换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相互学习深造的交流交换协议,每年约近20%的学生有机会到中国国外著名医院进行为期1-3个月的临床实习和游学交流。201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本科生出国实习及研学项目。

该院共有来自美国、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布隆迪、尼日利亚、喀麦隆等40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就读本科与研究生。该院每年有15名左右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中国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

文化传统精神文化

院训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医学院由1935年中央大学医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铁道医学院也以中央大学老校训——止于至善作为校训。

东南大学医学院

校训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于“止于至善”四字,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形象标识

院徽

东南大学医学院

知名校友名人名录蔡锡类何萃华贺林姜泗长牟善初阮雄中沈骥陶国泰王士雯翁建平杨焕明张涤生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