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王晋元

时间:2023-11-19 16:38:14 编辑:阿旭
艺术年表

1938年戊寅,1岁;

3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初名包善余。日寇侵占扬州前,生父包宗怀避难四川;

1941年辛巳,3岁;

外婆教的第一首诗是家喻户晓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喜在地上画画。院外是牵着狼狗的日本兵;

1942年壬午,4岁;

迁住外祖母家。在扬州“正谊中学”执教的大舅舅庄祖怀(庄言)和小舅舅(庄玄)也在日本人侵占前离开扬州。生母教识几个“字块”;

1945年乙酉,7岁;

日本投降。租住的房“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深夜屋顶上时有踩踏瓦片的脚步声;

1948年戊子,10岁;

物价飞涨,国民党腐败溃逃。孤儿寡母过着朝不保夕的惶恐生活;

1949年己丑,11岁;

生母35岁亡故,扬州解放。从延安回来的舅父母庄言、田雨将寿红接到北京,补习文化课,教画石膏素描。舅父母视寿红为亲生女,姓名从“包善馀”改成“庄寿红”;

1950年庚寅,12岁;

考入香山红山头小学(北京第二小学)读五年级。校长丰元成带领师生用双手建设新校园。生活如同班主任李万昌老师教会的第一首歌“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

1951年辛卯,13岁;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学生们把少有的零花钱和到地里捡来的麦穗一起捐给国家。寿红也加入了少先队;

1952年壬辰,14岁;

北京第二小学毕业,保送北京女二中,被选为少先队大队长,分管队报;

1953年癸巳,15岁;

在每周两节的美术课上,苏州美专毕业的华老师提示学生“画自己心中最幸福的事”。回忆国庆节检阅游行后,少先队员们奔向天安门城楼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刻,《毛主席万岁!》的画,便在课堂上画完了;

1954年甲午,16岁;

《毛主席万岁》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画展”获奖,并被《北京日报》刊载;

1955年乙未,17岁;

北京女二中毕业。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打下坚实的造型功底和对西画的艺术修养;

1958年戊戌,20岁;

参加京郊农村大跃进,进行毕业创作;

1959年己亥,21岁;

美院附中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创作《出院》(油画),参加毕业展,发表于1959年《美术》和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农村新景》画册,以及人民日报等报刊;

受李可染先生有关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鼓舞,报考了中央美院国画系;

1960年辰子,22岁;

在系主任叶浅予先生“临摹,写生和创作三结合”的教学方针指引下。受到严格的传统、生活和造型能力的培养;

1961年辛丑,23岁;

在李苦禅,郭味蕖先生艺术魅力的感召下,怀着学习传统的热望选择了花鸟科;

1962年壬寅,24岁;

花鸟科临摹了历代名家作品。并在李苦禅、郭味蕖、俞致贞和田世光先生亲授下,学习当代名家风范;

1963年癸卯,25岁;

由田世光先生带领赴苏、杭写生。拜访了当代花鸟画大师潘天寿先生;

1964年甲辰,26岁;

与王晋元,陈行等同学选择了赴井冈山毕业实习。作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创新尝试。美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出版社任美术编辑;

1965年乙巳,27岁;

任美编期间,创作了《在广阔的天地里》四扇屏年画。该作参加华北地区年画展;

1966年丙午,28岁;

文革初起,《在广阔的天地里》停止出版发行;

1967年丁未,29岁;

参加出版社的批判;

元月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布正伟结婚;

10月,长女布丹出生;

1969年己酉,31岁;

参加京郊通县农村社教运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1970年庚戌,32岁;

抽调到“顺义县焦庄户地道战展览馆”,参与绘画创作;

作品《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和《战斗从这里开始》等被陈列;

1971年辛亥,33岁;

调襄阳地区湖北化纤厂与布正伟共同下放,任子弟学校美术教师;

11月,生次女布兰;

1972年壬子,34岁;

油画《春播》及与布正伟合作、反映三线建设的《争分夺秒》参加了湖北省美展;

1973年癸丑,35岁;

调湖北省轻工局工艺美术公司,分管湖北出口国画的创作设计等业务;

1974年甲寅,36岁;

请花鸟画家康师尧先生赴武汉为出口国画行业人员讲学示范;

带领创作设计人赴新安江水电站,井冈山写生;

1975年乙卯,37岁;

带领国画创作人员赴丹江水电站和湖北武当山采风,写生;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年丙辰,38岁;

请黄胄先生赴湖北为出口国画行业人员讲学示范;

带领刘一原、谢申等厂内画家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瑶族自治区写生、采风;

1977年丁巳,39岁;

请梁树年,李行简先生为国画行业人员讲学示范,并带领创作人员赴三峡写生;

1978年戊午,40岁;

请李可染先生赴武汉为国画行业人员讲学。并组织厂内画家记录整理了“李可染先生讲课纪要”。可染先生为庄寿红题写“天道酬勤”;

1979年己未,41岁;

作品《屈原》,日本歌舞伎《忠臣藏》参加了湖北出口国画在中国美术馆和香港的展出,作品在香港见报;

八月,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执教花鸟与人物的国画课;

1981年辛酉,43岁;

绢地工笔重彩人物画《春江花月夜》,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东京—北京展”;

纪念郭味蕖先生,撰文《正不必作前人墨奴》在《美术研究》发表;

1982年壬戌,44岁;

赴西双版纳进修、写生;

回京创作《傣家小姑娘和旱鸭》;

为人美社《王晋元画选》撰写前言《开我自之生面》;

绘制300*120cm绢地《春江花月夜》为北京全聚德收藏;

创作《南宋词人辛弃疾》;

1983年癸亥,45岁;

评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

1984年甲子,46岁;

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绘画教研室副主任至1990年;

人物画《南宋词人辛弃疾》获“光明日报美术奖作品展”优秀奖;

写意花鸟《版纳印象》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乙丑,47岁;

刘海粟先生以“女儿笔涌壮夫诗”之语评价庄寿红;

北京市美协收藏《版纳印象》;

1986年丙寅,48岁;

评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鱼戏图》参加“中苏日三国文化交流合同展”;

1987年丁卯,49岁;

指导孟加拉国副教授娜斯姆?巴努研习中国写意花鸟画。并为其汇报展撰写“前言”;

《晓妆》参加“日本现代水墨画大展”获优秀奖;

《龙的世界》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东京——北京展”;

为北京国际和平年《童画》撰写前言《童心的世界》。

1988年戊辰,50岁;

《忠臣藏》参加“第四回中日文化交流合同展”;

《越秀》载入《香港文汇报四十周年》画集;

《苍翠俨然》选为“纪念周恩来九十周年诞辰”书画展画册的封面;

担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创会理事。(1988—2009);

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在深圳召开的全国首届花鸟画研讨会;

1989年己巳,51岁;

山水画《鉴真东渡》参加“第五回中日文化交流合同展”;

《雨季的版纳》载入《光明日报》四十周年画集;

《洞庭烟雨》参加中国女画家精英作品展“赴日本东京等城市巡回展”;

1989-1995年

《瑰丽的版纳》等作品参加在贵州、武汉、桂林、深圳、等省市1—9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1990年庚午,52岁;

与山水画家李春海合作绢地青绿山水《江山耸翠图》(420*270cm)陈列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主楼门厅;

1991年辛未,53岁;

《浓春》和《版纳滴翠》分别参加中国画研究院邀请展和院展,《浓春》被收藏;

《鱼戏图》入选学院香港?深圳版《现代美术全集》;

1992年壬申,54岁;

《北海》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大展”,并载入《1992中国画年鉴》;

《庄寿红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布正伟以“伯乌”为笔名撰写序《路,在无声耕耘中延伸……》;

《新葩》等作品参加赴香港,新加坡的院展;

创作绢地工笔重彩人物画“红楼梦”《大观园》(94*320cm);

1993年癸酉,55岁;

《北海》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

应台湾华冈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参加首次“海峡两岸中华书画艺术交流展”;

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盛大展览和笔会。此行拜访了国民党主张两岸统一的元老陈立夫先生;

由中国画艺委会主办和北京国金实业总公司协办的“水墨四重奏”画展在国际艺苑举办;

作品《南宋词人辛弃疾》被香港人士收藏;

作品《春消息》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文章《苦禅先生和他的艺术》载入《李苦禅纪念文集》;

“新闻出版报”记者张光以“女儿笔涌壮夫诗”为题在该报评介庄寿红;

1994年甲戌,56岁;

台湾《艺术家》刊登《丛林的主人》和评介文章;

1995年乙亥,57岁;

为天安门城楼中央创作写意花鸟《江山多娇》(175*365cm),被天安门城楼收藏,陈列;

任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1995—1999),与副会长温瑛等画家赴山西朔北为贫困小学捐画助学。走访了北岳恒山等名胜;

撰文《蒋兆和与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在中国画研究院院刊发表;

《逆风》参加“中华女画家作品邀请展”;

《待月》参加“全国女美术家作品展”;

《丛林的主人》获“亚洲女画家邀请展”优异奖;

《滟滟秋波》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王鲁湘先生在《中国画》第68期以《铜琶铁板傲风霆》为题,评论庄寿红花鸟画精神;

李燕先生主持的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播映《京城女画师庄寿红》。

1996年丙子,58岁;

评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美考察。受到陈香梅女士在华盛顿宴请;

《钱塘烟雨》参加赴俄罗斯、奥地利、葡萄牙等国的《中国画精品展》;

《南国春韵》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美术》刊登《滟滟秋波》,该作被美国缅因州立大学收藏;

1997年59岁,丁丑;

《晨曦》参加在旧金山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滟滟秋波》入选“迎香港97回归中国画邀请展”;

获97“BESETO美术节”(中、日、韩)优秀奖;

澳门《神州画报》报道《女儿情涌壮夫诗—著名女画家庄寿红》;

参加《美术观察》“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研讨”会。该刊第6期发表庄寿红论文《时代呼唤花鸟画创新》和《平行透视在花鸟画中的运用》,同时刊登《北海》和《晚香玉》等作品;

河北人美社《花鸟画谱》收录《新葩》、《丛林的主人》等作品;

1998年60岁,戊寅;

《晚香玉》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印款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印款》;

参加“东亚三国教授作品展”(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韩国东亚艺术大学);

《美术观察》发表为李行简先生撰写的《在平和中拥抱大自然》;

1999年61岁,己卯;

中国美术馆收藏《逆风》;

为纪念郭味渠先生诞辰90周年撰写《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创新方向》;

参加东亚三国教授作品展。(中国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邮政明信片《庄寿红专辑》出版;

2000年62岁,庚辰;

《北海》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和《百年中国画集》;

《春酣》收入《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集》;

《晨曦》为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丛林的主人》获“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优秀奖;

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光盘;

聘为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与布正伟及老同学赴俄罗斯艺术考察,造访列宾故居;

随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赴澳门参加《千禧濠情书画作品展》;

2001年63岁,辛巳;

《北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铜琵铁板傲风霆——访画家庄寿红》;

6月,随文联牡丹书画会赴兰州参加甘肃省画展;

作品《春风吹度玉门关》参展。并赴武威、天竺、张掖、酒泉、嘉峪关和敦煌作艺术考察和采风。此行创作了《放歌祁连山》;

参加《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与布正伟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游览。此行创作了《悉尼红花》、《暇步依姆鸟》、《墨尔本的小企鹅》;

2002年64岁,壬午;

3月,随“神州花韵”赴桂林巡展,再赴阳朔、龙胜、瑶族地区采风。创作了《清泉潺潺》等作品;

5月,参加“神州花韵”赴太原巡展。游览了晋祠、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芮城永乐宫壁画、解州关帝廟诸多古迹;

6月,与布正伟赴意大利、法国、德国及奥地利等八国旅游和艺术考察;

8月,随“神州花韵”兰州巡展并赴天水麦积山和甘南藏族自治区采风;

9月,参加“神州花韵”赴天津巡展。《千山响杜鹃》参展;

冬季参加“神州花韵”赴吉林长春巡展,观赏北国风光;

父母相继去世;

2003年65岁,癸未;

火烈鸟《晨曦》参加“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参加《美术观察》在烟台举行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悠游的鱼》参展;

《南国春色》等作品入选《中国艺术》特辑;

与布正伟赴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游览。创作《美丽的斯里兰卡》;

2004年66岁,甲申;

《千山响杜鹃》入选天津《中国书画艺术家》;

《晚香玉》等三幅作品入选《当代中国花鸟画优秀作品选》;

与布正伟赴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群岛采风。创作火烈鸟《肯尼亚的阳光》和《阿鲁沙的乐手》等作品;

2005年67岁,乙酉;

随牡丹书画会赴郑州巡展。参观龙门石窟、少林寺和黑川纪章设计的会展中心;

再画《焦庄户地道战》——“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艺术展”;

火烈鸟等作品参加“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览”;

福建《画坛》专题介绍庄寿红;

与作家包立民先生、山水画家裘兆明及书法家杨剑同游武夷山大峡谷和拜谒朱熹《紫阳书院》;

《遨游的鱼》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参加“中国市花巡回展”赴贵阳展。参观美国建筑师设计的市府大楼和会展中心。赴黔东南苗寨和黄果树瀑布采风;

随“中国市花巡回展”赴西安展。参观西安碑林、法华寺、秦始皇陵墓及新建的“大唐芙蓉园”。游览黄河壶口瀑布和拜谒黄帝陵;

参与女美术家联谊会新春慰问,为驻守门头沟的部队作画;

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庄寿红》出版;

参加《西部风韵画展》,走访延安;

2006年68岁,丙戌;

中国民航日报《艺术财富》“三十年代三十家”栏目通版介绍庄寿红;

参加洛阳画院举办的“北京八位女画家作品展”。洛阳电视台新闻播报了《神州春色》和《疑是洛川神女破朝霞》两幅作品和采访;

湖北美术馆收藏《地久天长》;

2007年69岁,丁亥;

与布正伟赴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地中海的马尔它采风;

《美术论坛》发表《肯尼亚的阳光》和文章《探寻文脉,放眼未来》;

澳门《中国画坛》名家推介“庄寿红”;

书法《老鹤高飞》参加纪念辛弃疾800周年书画展;

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作《正梅花万里》;

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8年70岁,戊子;

新作《妍丽版纳》(245*125cm)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和潍坊郭味蕖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郭味渠先生百年诞辰”书画作品展,并收入该展画集;

《中国画家》——纪念郭味渠先生专集,刊登《几许春风》等作品;

《学院派书系——庄寿红》出版;

《千倾霞光》参加北京市文史馆赴印尼雅加达“中国传统书画展”,并访问了巴厘岛和万隆市;

《天堂版纳》参加“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应深圳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政府部门邀请,与裘辑木、郭石夫、张士增等画家参加了“2008?深圳中华名家中国画邀请展”;

2009年71岁,己丑;

聘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特邀研究员;

《肯尼亚的阳光》等作品参加了世界女艺术家“她的色彩空间”画展和女美术家联谊会的“双年展”;

与布正伟出游日本,观赏了樱花和富士山的绮丽风光;

聘为“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书画家;

《小鸟鸣翠碧山丛》参加中国出版集团“庆祝建国60周年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并载入《正当代?盛世中国画集》;

《润物无声》等作品参加北京市文史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作品展”;

参加邵大箴先生在人美《艺术沙龙》上主持的“中央美院与中国画教学”(1954—1963)的研讨。撰写《承前启后?共创中国画的辉煌》一文,与作品在该刊发表;

2010年72岁,庚寅;

《著名画家庄寿红作品欣赏》在羲之书画报头版整版报道;

《妍丽版纳》等作品载入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当代中国书画典藏》;

北京文史馆六位女馆员《翰墨凝香》书画展在荣宝斋美术馆展览,副市长何鲁丽观看展览。展后《小鸟鸣翠烟雨中》挂入荣宝斋;

为人民日报创作《艳剪春光》(270*95cm),该报收藏陈列;

应仪征市邀请与书画家“烟花三月扬州行”;

江苏卫视《境界》栏目录制“庄寿红艺术人生”,演员李诚儒先生主持。中央电视台播映;

参加《艺术沙龙》“相约鄂尔多斯”活动,《东风也逐情浓处》参展收藏。走访了鄂尔多斯大草原和拜谒了成吉思汗陵墓;

参加《艺术沙龙》博客连载;

《美丽的斯里兰卡》等作品参加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东方之韵”赴印度艺术作品展。参观泰姬玛哈陵;

为纪念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创作《米颠拜石图》。参加襄樊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为宁夏大厦创作牡丹《华夏同春》;

《百家画坛》录制庄寿红写意花鸟,在网上播映;

2011年73岁,辛卯;

应河南宇宝文化传播公司和许昌市的邀请。《千顷霞光》等作品参加“山水情深—北京名家中原行画展”,参观南阳画象石等古迹;

参加中国画学会成立大会,为创会理事。《东风烂漫时节》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兔年大吉》参加市文史馆赴美国辛辛那提市的“传统中国画展”;

《宇宙的彩虹》随“天宫一号”步入太空;

画作《青山意气生妩媚》载入“人民美术出版社60周年社庆展”和《盛世华章——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

赴巴基斯坦参加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为中巴建交60周年举办的“东方之韵”艺术展。《天竺祥和图》等作品参展;

2012年74岁,壬辰;

人美社《大家之路》画集载入《艳剪春光》等作品;

《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作品集》刊载《天竺祥和图》;

随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赴苏州采风,撰写《中国的大建筑师蒯祥》在基金会网站发表;

建立庄寿红艺术网站。由国家画院与澳门画院联合创办的《中国美术报》刊载《妍丽的版纳》等作品,并以陈红军的文章“如椽笔,云飞风起”作庄寿红画作的赏析;

2013年75岁,癸巳;

《中国美术家大系—庄寿红(卷)》出版;

新作《天堂版纳》入选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彩云南》美术作品展。聘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放歌祁连山》、《韶光千叠》参加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全国女美术家作品展”;

出版著作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庄寿红

出版 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庄寿红

编著:庄寿红

出版日期:2013.12

开本:8

印  次:2014年2月第一次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380.00

I S B N:978-7-102-06622-6

千顷霞光·庄寿红绘画艺术展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0.00

中国美术家大系·第11辑·庄寿红卷

出 版 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

开  本:8

印  次: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300.00

I S B N:978-7-5140-0291-1

著名花鸟画家庄寿红作品集

出 版 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编  著:庄寿红

出版日期:2014.06

开  本:8

印  次: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320.00

I S B N:978-7-5140-0511-0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美术名家荟萃·庄寿红

出 版 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开  本:8

印  次:2015年11月第1次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68.00

I S B N:978-7-5140-0761-9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美术名家荟萃·庄寿红

出 版 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所属类别:中国画

定  价:0.00

I S B N:978-7-5140-0761-9

主要艺术活动

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

为天安门城楼中央创作写意花鸟《江山多娇》。

为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主楼门厅创作青绿山水《江山耸翠图》。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安门城楼、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江苏省美术馆及台湾、澳门等文化机构收藏。

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庄寿红》、《中国美术家大系—庄寿红》等。

曾赴美国、俄罗斯、法兰西等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做艺术考察和交流。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东西方艺术的精华,以当代人的审美情怀,对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画的新语言,新形态作了多方位探索,形成奔放、淳厚和富有人文气息的艺术风格。

作品展览共12张逐写春光——庄寿红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前言

刘曦林

庄寿红乃当代写意花鸟画之大家,尤其女画家之佼佼者。

她诞生于文脉深深之扬州包姓人家。“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诗意,“扬州八怪”之画风,有如灵气久已潜移默化于其基因之中。

少年时,父母故,随舅父画家庄言进京,改为今名,文化环境艺术氛围益佳。更有幸于中央美术学院从附中至本科经九年科班教育,得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等名师培养,尤其李苦禅、郭味蕖、俞致贞、田世光亲授花鸟画理法,得天独厚,兼之悟性与苦学,渐由传统正变踏入推陈新途。

不惑之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理论思考愈深,写意花鸟益精,更融现代结构于传统笔墨之中,画格风姿益独,人皆言有“丈夫气”,海粟老有“女儿笔涌壮夫诗”之评语。观其作,如阅铁马秋风,豪笔壮气,浑朴苍拙,浓丽沉稳,真大手笔。其精品,如《江山多娇》,花鸟山水一体,铁铸江山映灼灼杜鹃,悬之天安门城楼中央,诚新中国壮美之象征。又如《北海》《待月》,墨韵苍苍,灵光闪闪,巧空鱼鸟,不似之似,乃写意精神之当代图式。再如《晚香玉》者,紫罗蓝衬如玉山花,皎洁而充满生机,可视为女画家之自我写照也!

天地正气,岁月如歌,金秋时节,适逢新中国七十华诞,读庄寿红之画最是壮心励志,情怀相谐。谨此祝贺展览成功,祝她如其画中花草精神,与青山共妩媚,祝福她笔精墨妙,如晚香玉再创高峰。[1]

评论文章

毕加索也当把

同行

文/庄寿红

世人敬重毕加索,是因为他在绘画上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从而开启了西方艺术的新时代。近日在“毕加索走进中国”的画展上,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毕加索评价齐白石的一段语录,他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位艺术大师,那就是齐白石!”

毕加索如此推崇中国画家齐白石,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纪他曾赞扬过的,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精神”。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三个地方有艺术,一个是非洲,一个是日本,还有一个是你们中国!”而世人皆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可见毕加索推崇的“东方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国精神”,也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人们不禁要问,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I”究竟以什么样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毕加索?诚如大写意花鸟画家汤立先生所描述:“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代表的中国画最具表现性,抒情性和笔墨表现的抽象性”。也即是从艺术表现形式到作品的精神内涵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人们记得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千古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画家在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融人作者本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品要体现两千多年前老子和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而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则要求作者精准、科学地描绘现实。这导致西方十九世纪工业文明给画家所带来的照相机与写实绘画比美的烦恼和困惑。以至于引发以印象派莫奈为代表的一些画家,如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米罗、克利等,他们面向东方,面向世界,打破了西方固有的写实主义传统,吸纳日本浮世绘的单线平涂和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作画。毕加索则不受焦点透视的局限,运用几何图形的语汇画出三维、四维的空间,挣脱了写实主义的束缚,充分发挥了画家的个性和想象力。

《遨游的鱼》68×68cm 2003年作 曾于2005年随神州飞船遨游太空

一批西方画家仰慕东方艺术,以这样一一个文化现象反思,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先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感到自豪,一反列强侵辱中华所带来的文化自卑感。由于一个多世纪文化上遭受的欺辱,造成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不甚理解或断裂,因而当今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毕加索作为一位西方画家,由于远隔重洋和语言文化的障碍,能够把齐白石尊崇为世界顶级画家,他的远见卓识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企望他能读到张彦远的著述,读到春秋战国时代老子的“知白守黑”的学说,历史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六十年的绘画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子“知白守黑”的哲学理念实际就是中国书画审美体系核心的美学观。“黑”和“白”的相互塑造,相互衬托,恰如道家太极图:在有限空间中的阴阳鱼的相互游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亦即辩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人“素以为绚”的审美习惯,可以从湖南楚墓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夔凤》图帛画上的黑白线描画面上得到印证。老子“知白守里”的学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书法的美学发展。需要厘清的是:中国画中的“黑”和“白”并非是西画中的“光影”和“明暗”,而是画面物象的“实体”和“虚空”,它们不受焦点透视影响,基本上以平行透视中的固有大小,固有色彩取象。遵循“气韵生动”的原理互相生发,形成画面的“气”和“韵”。近代画家吴昌硕题画道:“老缶画气不画形”,说明他画中所有线条的疏密组合,笔墨的来龙去脉都统一在物象“黑”,与虚空“白”所构成、从而在有序运转的抽象的韵律与节奏的表现中,体现画家的审美情怀。吴昌硕金石意味的花鸟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不仅是花鸟画的形态美,同时从他酣畅淋漓的笔墨抒写中感受到的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强悍美。

中国画是特立独行于西方绘画之外的绘画体系,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赋予它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试想,如果毕加索亲临现场,看到齐白石当年挥写“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作时,该当作何会意和感想?齐白石奇妙的构思,潇洒而富有韵律的墨线,充满生命活力的蝌蚪浩浩荡荡地游出山泉。通篇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青蛙,更没有听到青蛙的叫声,却没有一个人质疑齐白石所表达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意内涵,须知这在西画中几乎是不可能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看看齐白石的后继者李苦禅、郭味藁、潘天寿诸先生的画作,真可谓诗情画意、气吞山河!我相信毕加索如身临其境也会激动得与他们把袂同行!

中国画大写意的表现,有时是让西画勉为其难的,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相结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文化理宝,作为子孙后代在祖先无尽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基础上,我们只能永保之、继承之、光大之!

《来之于天地正气的大美——读庄寿红的画有感》

文/郭怡孮

我与庄寿红是同行、同道、同门,相知相交已五十多年,经历过同样的社会变革和艺术思潮的激荡沉浮,也有着同样的教学经历和艺术创作的艰辛体验,她特别注重自身的全面修养,从人品与画品,继承与创造,生活与艺术等关键问题上深入研究,是一位创作和理论研究双轨同步并进的画家。更重要的是有着十分相近的艺术观念和追求。她是我一直关注的画家和益友。

1960年,这是中国画从冷遇到复兴的大好时机,更是中国画高等教育的崭新一页,庄寿红自愿报名花鸟画科,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分科后最早的学生之一。在叶浅予、蒋兆和、刘凌仓、李斛、李可染、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诸先生的培育下,在“传统、生活技巧同步进行”,“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创建过程中,庄寿红经历这个难得的机遇,影响了她一生艺术思维和创作导向。从此她坚持而毫不动摇地在这条正途大道上走下去。

庄寿红的画展带给我们的是充满生机、生命精神和情感趣味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明媚阳光的世界;更是一个充满着天地正气的世界。我们徜徉其间,会得到精神的启迪,会感到精神为之一振。画展中充满着清新、刚健之风,没有雾霾。

1993年 晚香玉 84cmx75cm (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中国画最核心的艺术观是“写意”、“写意精神”,是指画家对于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之总和,是画家的情与意,借助于客观物象,而用笔墨表达出来,立意为象。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庄寿红既重客观,又重主观,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既有再现,又有表现。庄寿红在牢牢把握中国画写意观的基础上,去寻找自己的结合点,她找到了以大写意笔法为主,又能融入中国画的各种技法的笔路定位,她结合写实造型,意象造型,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的造型方法,运用平面、构成、图像等图式创造的新思路而形成自己的风貌。她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她理论上的明确,同时也与她绘画基础的全面密切相关。当年她的导师郭味蕖先生曾对我说过,“在花鸟画科的学生中,庄寿红的绘画基础是非常全面的”,对其有厚望。她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底,有工写兼能的技法,有人物画、山水画的功底,有对当代绘画表现的研究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她多年绘画实践、探索的结果。

庄寿红的作品有极强的感染力,从她的作品中能读到她心灵深处的幽情壮果,她们来自于天地之美,人性之美,更是人间的大美。作为同行祝愿庄寿红展览成功。

张 仃(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庄寿红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过严格训练,基本功扎实。她专攻花鸟,兼工山水、人物,写意、工笔全能,创作上有探索精神,又用心于文学修养,其画作气息浑厚端正,风格豪放。社会上早有定评。

1995年 江山多娇 175cmx365cm(天安门城楼中央陈列并收藏)

王镛

(美术评论家):

看了庄寿红老师的画展,很受鼓舞,感觉庄老师继承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特别是李苦禅先生的传统。我觉得她是从苦禅先生的人品到画品都全面继承下来了。大家对苦禅先生的人品画品评价很高,我最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下关于庄老师的评论,大家都说她为人朴厚耿直,这种性格和苦禅先生一脉相传,画也非常大气。刘海粟给庄老师题词“女儿笔涌壮夫诗”,评价比较准确。庄老师本来就是女中豪杰,应该说是“女儿笔涌女杰诗”。她作为女画家的绘画风格比一般男画家更豪放,拿诗词来比喻,她更接近豪放的苏辛词派。庄老师的画风以豪放为主,也不失婉约。

庄老师早期作品有庄子逍遥游的味道,向往崇高宏大的境界。李苦禅的作品有文人的耿介、孤傲,庄老师的作品基调更多的是热烈、明快。她把李苦禅画风变得更丰富了,广泛吸收了郭味蕖、王晋元的画风特点,她画的西双版纳密林热带植物系列,把山水花鸟结合起来,比王晋元笔墨更粗犷。我更喜欢她那些纯水墨的画作,丰富中有单纯,水墨中有色彩,很热烈、很特别。《奔跑的益母鸟》画得简约单纯,虚实浓淡,很有韵味。庄老师应该把纯水墨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在这个领域进一步突破自己,丰富它的层次。另外,她的山水画也有几个层次,很大气。我希望庄老师作为一个女画家,把当代中国纯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一个更高境界,而且也可以在山水、人物画等多方面发展提升,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姿多彩!

2001年 翩翩馥馥舞春辉 68cmx136cm

薛永年

(美术评论家):

庄老师画了几十年画,我看了几分钟,要我把庄老师几十年的东西都理解感受到是不可能的,作为专业画家,学院出身,她比较全面,基础,能力,山水花鸟都好,庄老师主攻花鸟,有大写意的高度提练,又有小写意花鸟的鲜活,把苦禅,郭味蕖的艺术高雅加以借鉴综合,和同辈画家相互间也有借鉴探索。

在新时期以来,无论画工笔还是写意花鸟画,纷纷到新的天地开拓探索,产生了一批与以往不同的作品。庄老师有大视野,不是画一个折枝,是画一片,是画鲜活的,生机勃勃的感觉,在这种成片的雨林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气,不是画的太满太密,有光的闪动,气的流动,有她个人的特点。另外庄老师的画有壮气,丈夫气,画界一直有一种传统的惯性思维认识,认为女画家就是巾帼不让须眉,我觉得她是超越女性身份地观察感受大自然,不是失去女性特点,也不是简单追求男性粗犷,包括大写意吸收小写意因素,都是难能可贵的。再一点她善于广取博收,除吸收李苦禅先生、郭味蕖先生的特点,还吸收了陈子庄、潘天寿画风,小鸟拙朴灵光、生动活泼动、顽皮可爱。她的画气厚,笔壮,这是真功夫,写意画除了描写的对象之外,还要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趣味,不能说她的画已经完全抛开别人的审美趋向影响,但有些画是非常精彩的,只有自己的特点,能看到她还在广泛吸收,逐步强化显示自己的个人风格。

我为学长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和祝贺,希望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庄老师的年龄正是出成绩的时候,希望您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

2006年 莲叶何田田 68cmx68cm

王鲁湘(清华大学教授):

阔笔纵横,墨渖淋漓,树如屈铁,石如斧斫,一点一拂,具含气韵——这就是庄寿红大写意花鸟所追求的生命姿态。要的是那份潇洒,要的是那份率意,要的是那份大气!

她将对笔墨的认识,渗透于绘画中,随机而作,相机而发,妙用破墨、泼染种种技法,取得许多意外的艺术效果。有些甚至超越了“传神”的范囿,而进入略具形而上意味的“妙语”境界。她的目的就是要织就一张黑白虚实的秩序网幕,把这种秩序化的理性冲动,同她性格中热烈挥洒的一面恰形成互补的两极。

花鸟画的秩序,起源于神秘的“三"。庄寿红对“三”的感悟可以说是得益于她多年潜心于“秩序”探讨中的一种重要体验,三片竹叶,三根兰草,三茎荷梗,三块石头,三棵树枝,这是中国画的基本单元和细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创化之道的高度概括,活用“三生万物"这个大道理,花鸟画的造型和布局就会有一种特有的韵致。

在庄寿红的众多探索中,我认为最具传统底蕴因而极有发展前景的当属《北海》这类作品,毫无疑问,此画融入了西画的明暗,甚至透出塞尚的造型意趣,鱼的抽象变形及采用留空的表现手法,似乎同传统画法相去甚远,但这不正是古人高唱的“舍形而悦影”的恰当表现吗? (摘自《铜琵铁板傲风霆》原载于《中国画》1995年第3期)

2007年 放歌祁连山 回彻疏勒川 145cmx145cm

孙美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三峡的激流、西双版纳的热雨、鄂西的酷暑、北国的冰霜,给予她大自然的洗礼,使她体验到宇宙的博大、万象运化的生命力,也给予她发现自我的灵感启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庄寿红从青山脊梁发现辛稼轩铮铮铁骨、爱国热肠和自负,又从辛稼轩反观自己,诗情喷涌,灵感突来,一气呵成《南宋词人辛弃疾》。《北海》则是20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的代表作,是纳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于一体的大胆独造。

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鹏展翅九万里,负苍天,绝云霓。”这是庄寿红代表作《北海》构思的灵感启示。祝愿庄寿红以鲲鹏精神,搏击长空,优游于水墨天地,共同追寻和把握当代中国的民族魂。(摘自《北冥有鱼》)

2008年 天堂版纳 190cmx154cm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庄寿红的花鸟画颇具创造胆识,风格朴厚,思维自由,同时注重理论研究,更以花鸟画创作与山水画相联系,对“无序中的有序美,有序中的无序美"进行了独到的发挥,颇有意味,并引起美术界的关注。

李 燕(清华大学教授):

庄寿红敢于把光的力度与韵律感融进大刀阔斧的大写意画中:一幅“待月”图,仅由通体皆白得嘴眼皆无的三只鹭鸶,折射出行即中天的月色,朦胧意境自是幽远。(摘自《雾散山露》原载于《北京晚报》)

2009年 正梅花万里 136cmx68cm

何燕明

(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在数十年潜心探求的笔墨生涯中,庄寿红怀着一颗画家虔诚的心,驮负着传统文人画中汲取的文化精神,以及从现代艺术中领悟到的象征与幻化的韵致,本着由苦练得来的扎实功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境地。

展读庄寿红的画作,一个突出而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博采众长,又出自心灵的感情去为山川写意、为花鸟传情、为人物谱魂。不论是大幅宏构或尺页小品,都涌溢出一派浩然放达,寓灵动于拙朴的豪壮之美。(摘自《洗尽铅华直抒胸臆》 原载于《装饰》杂志)

2008年 盛装祁连山 147cmx147cm

汪为新

(青年书画家):

在我所敬重的前辈画家中,对庄寿红老师,虽无缘聆其教诲,然其人品却一直为我所仰,尤其作为女性,她的豁达、豪迈和她的坦坦荡荡,令我觉不出任何的陌生感或留点鸿沟。

庄老师作画重逸趣天机,行条理于粗布乱头之中。观其临阵,阔笔纵横,苍动沉雄,一扫女性执笔靡弱之弊,大开大合,精备处多留拘滞,决无率尔任性之笔。(摘自《庄寿红花鸟画作品浅析》)

2011年 华夏同春 95cmx180cm

杨庚新

(美术理论家):

庄寿红师从李苦禅、郭味蕖、李可染、叶浅予等名师,虽是女画家,但画风大气淋漓,其作品不拘一格,集奔放、细腻、典雅于一身。

张 光(《新闻出版报》记者):

“女儿笔涌壮夫诗”是绘画大师刘海粟对她的评语。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庄寿红画中的豪气来自她那颗燃着火焰的心。尽管她如同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

记得罗曼·罗兰有句名言:“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敢于正视自己半生的功过,敢于在时代的洪峰中逐浪,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识。(摘自《女儿笔涌壮夫诗》)

2012年 洗雨烘晴 一样春风几样靓 180cmx95cm

洪铁成

(建筑师):

寿红兄的画诚如序言所说,很大气,的确。我说,我还很钦佩,因为女子手中,画出了雄 壮、凝重和辽阔,然而,又不失女画家的细腻、委婉。

如椽笔云飞风起

庄寿红先生写意画赏析

文/陈红军

古人为文习艺,常以“十年磨一剑”之功自励。

写意画家庄寿红先生与中国画结缘六十多年了。一直以来,她醉心翰墨。并以写意花鸟画兼山水、人物画享誉画坛。此间的创作实践和探索,无论是在时间的跨度和专注的深度上,都甚于古人“磨剑”之工。

我关注和赏析庄寿红先生的作品已有三十余年。这一时段,是一个有成就的中国画家的画风确立的重要时期。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上,有幸欣赏到庄先生的花鸟画作品,从作品中那开张的笔势和淋漓的墨气中,感受到画家激越的情感以及画中花鸟、草木劲健的生命活力。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种画品中的“丈夫气”竟然是出自一个女画家之手,不禁使人暗暗称奇,也由衷感叹:画坛之大,巾帼不让须眉!

从此,庄寿红先生其艺其人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庄先生的大写意画峥嵘渐露,继而誉满当今画坛。

花鸟画自五代开始形成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艺术样式,也产生了后来“院体派”与“在野派”两种不同风格。及至近现代,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写意花鸟画继往开来,融会合流,加之西风东渐,中国花鸟画获得了崭新的审美视野,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画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当我们仔细品味庄寿红先生的一系列画作,不难看出,她在兼顾各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令人赞叹的。从庄先生所处的学院环境和师从关系来看,她是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出身。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就具备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传统功力。继而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从艺六十年,师从李苦禅、郭味蕖、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诸前辈,但庄先生得益于苦禅先生和郭味蕖先生的教诲更多。从不以学院派的严谨、规矩所束缚,吸纳野逸派的阔达气象,开自己的生面,经大师们传授而获得的深厚功底和学养,在她的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兼收并蓄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各派之异,是庄先生画风的显著特点。在法度沉稳而简练的用笔中,从来就不失生涩、朴拙的线条。请看早期一幅《洞庭烟雨》(见《庄寿红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三只鹭鸶造型生动,用墨随性,野趣横生;芦苇线条坚劲,墨色淋漓。这些笔墨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有机汲取。当看到那些迷蒙的墨气所营造的飘摇风雨时,也可以窥见她自己的尝试与追求。继续探究庄寿红先生对中国画艺术的深切领悟,另一个突出点是她对中国画中“力”的准确理解。

《奔跑的伊姆鸟》95×90cm 2006年

中国书画自古强调力常用“百钧弩发”、“力能扛鼎”来形容笔底毫尖的充沛力量。书画家笔下之力冲和含蓄、沉稳内敛,这绝不类于武夫壮汉之外力。大凡女性画家,画风多是娟秀娴熟,细腻圆润,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性灵,画作以风涛磅礴之气传世者甚少。作为女性画家的寿红先生正是以大气、雄壮的笔风著称于画坛。这种艺术性格上的卓尔不群,源自于她早年深受恩师们对她做人习艺的影响,源自于她性格气质的大方磊落,更源自于她对中国画艺术本质的透彻领悟。

庄先生从事中国画写生、创作,饱含着画家对世间万物的热爱。激情四溢的表现手法,充满着画家的创造力。她取法多家,从明清之际的青藤、八大、任伯年,到近现代的吴昌硕、潘天寿……她学习着这些丰碑式的大师们及其作品的神髓,使之成为她创新求变的基础和养分。在继承和学习中。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心境:多以神遇,而不以迹求。固执己见,探寻自家面目,在传统根基上积极开拓。同时,她在绘画内容上也进行了视野的拓展。

近年来,一批表现热带地区和国家的花鸟作品,在她笔下创作出来,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这些异域的花草珍禽,无论是形态还是颜色都呈现新奇瑰丽的面貌,这与中国传统意义的花鸟内容迥然不同。画家用中国画笔墨来准确表达其造型色彩,表现异国情趣,无疑是有很大难度的。

这些内容,前人和今人均很少涉及,这就要求创作者完全自出机杼,独辟蹊径。代表作《肯尼亚的阳光》表现的是一群引颈交错的火烈鸟,她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火烈鸟昂首振羽的雄姿,阔笔酣墨擦染的土红色随意随行,背景的蓝灰色信笔皴擦,烘托出一派火红热烈、神完气足的异国景象。这幅新作取材新颖,手法鲜活,令人耳目一新。

庄先生在作品的表现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画面中始终充盈着那种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她特别注重生活的感受和写生,所有的作品,皆有所本。她处世态度随和恬淡,但对极富生命力的大自然,她是有着持续不竭的创作冲动和探索。在敏锐地观察中表现这些可爱的生命,如花鸟作品《林香雨落,小鸟晨起歌春风》中,她用简洁的笔墨点染出小鸟活泼欢动的神态,浓墨表现的竹丛和淡墨勾画的大叶春意盎然,一层浅淡花青晕染四周。画面中春风和煦,鸟啼悦耳的气息扑面而来,小鸟鸣叫出了生命的赞歌。她喜欢这种生命的温暖感觉。她在处理冷色调的画时,特别注意对生命内在活力的表现,这恰是一个女性画家心底温情的自然流露。

“画者,文之极也”(南宋邓椿《画继》),中国画家自古就离不开文化修养对书画的促进与影响。庄寿红先生画风格调高雅,立意深远,得力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潜心研究。在她所尊崇的师长中郭味蕖先生的文学修养一直都是她心仪的楷模。她深深喜爱古典诗词,尤其推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吸收稼轩词中那奇伟、壮美的意境;另一方面,她用了很长时间叩问庄子哲学中淡远盈虚之法门,领悟到庄子“道无月在”的玄妙。庄子的幽渺情思与辛词的激昂奔放是中国文化静与动、柔与刚、虚与实的突出代表。

庄寿红先生参悟着这些丰厚的传统文化,刚柔兼济、明暗相生、平险互动,她的作品内蓄庄子的玄妙哲思、外呈辛词的雄奇高阔。她在创作中追求这种境界,甚至用庄子或辛词的意境为画、为题。获奖作品《辛弃疾》是她早年创作的一幅人物画。人物线条元气厚重,草木山石恣肆刚劲,构图上匠心独具,人物虽以平静的坐姿来表现,但掩藏不住辛弃疾那壮怀激烈、忧愤动荡的内心世界。此画题款两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是辛弃疾《贺新郎》中的词句。这幅作品寓动于静、藉险于平,观者无不为庄先生深邃的构思而赞叹不已。有如缶老所言:“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

刘海粟先生称其人其画为“女儿笔涌壮夫诗”。其语恰与庄寿红先生的斋号-“吹云轩”,取吹云弄翰,笔耕不辍之意相吻合。今投先生所好,集稼轩词句为题,来赏析先生的作品,一句“如椽笔”仿佛看到她舒卷大笔时的豪情,一句“云飞风起”直达其艺术精神之肯綮。今后,我们不妨坐看云起,看吹云轩主庄寿红先生是如何把她笔下的天地渲染得更加多姿多彩。

戊子立秋于北京金台乾元书斋

2012年

《意在清泉白石间》44.8cm×54cm 2017年

杨力舟

(著名画家、前中国美术馆馆长)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庄寿红学友相识。学院教育有许多优势,有许多艺术规律给学生,同时也会被“形似”的教条束缚住手脚。我们读了庄寿红的作品,感到她脱去了学院气。彰显着自我个性的天资流露。是一种可贵的本真体现。即大气豪放、清新向上的真性情,挥写的是对大自然的倾心至爱。我曾经感叹庄寿红:她的真诚纯朴让我感动,从心底里佩服油然而生。由此对她的人品有了认识。也验证了学画先贵立品的古训。立品高,笔底自有一种正大气象,正因为如此她对人对事充满着平等心,平常心。她的内心是充实的,富有的。从事艺术创作,又充满着对新生活的激情,践行着淡泊名利,兴高意远。

《松树小鸟》68cm×68cm 1993年

刘海粟(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

刘海粟先生称赞庄寿红其人其画为“女儿笔涌壮夫诗”。

马振声

(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

庄寿红是充满着激情去体验生活的,她把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感受艺术化,变成了一幅幅有血有肉的画面。这么多年她始终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画起画来废寝忘食,笔耕不辍。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理念,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为人民的艺术方向,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她的花鸟画艺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庄寿红既有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由衷热爱,又有历史担当、面向时代的强烈责任感,所以她有决心要把花鸟画画好。和一般花鸟画不一样的地方是,她的花鸟画有时代感,有时代精神。她是通过花鸟画的形式表达她对时代的热爱!是大花鸟画的境界!

《千丈晴虹 百里翠屏》140×95cm 2012年

朱理存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

“庄寿红在附中的时候是我们的班长,学习成绩非常好,人品也非常正,以前我就说过,“庄寿红你是一个大师的胚子”我当时就感觉到,她虽然画得很粗犷,但实际上她的感情非常地细腻,特别是附中毕业创作《出院》那张油画,一位农妇生了孩子,和丈夫、婆婆一起从卫生院走出来画得非常概括,没有画多余的衣纹啊什么的,我跟庄寿红就说了:“你画的风格啊,就像那个德国画家柯洛惠支一样,你有一颗慈母的心肠,但是你用的笔法,却是父亲的胸怀......她的人物画一直画得不错,到大学分科的时候,因为叶浅予先生希望能在人物科分一些同学去学花鸟,庄寿红响应号召就去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还没有学过李苦禅先生的画,还没有上过他的课,李苦禅先生的画那么大气,我想到花鸟科向李苦禅先生学习。我们那一代的画家,把艺术都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当成一种责任,所以庄寿红的作品,始终都充满着对社会的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蓬勃向上爆发出来的力量......庄寿红吸纳的艺术营养十分丰富,所以她对色彩等技法运用和对生活的观察,有些是别人没有的。经过这几十年的创作磨炼,庄寿红已走向成熟。她无拘无束,走自己的路,而她的作品却让人看着痛快。

《双燕归来微雨中》61cm×47.7cm 2017年

王迎春

(现为中国画研究院业务处长,中国白洋淀诗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五、六届委员)

“庄寿红有幸能够亲受中央美术学院李苦禅、郭味蕖先生的教导,这是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花鸟画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她又不局限于我们老祖宗的优秀传统技法,而是在这个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面向生活,肩负历史使命,去拓展我们中国画的创作视界和表现手法。因此呢,她的画面就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面貌,非常符合我们时代的一种审美追求。从庄寿红的画里可以看到,她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作支撑,使得她的画面非常耐看,非常厚重。再一个特点,庄寿红的笔下没有一般花鸟画常见的秀美和柔弱,而是充满着一种丈夫气,这正是她内心性格的自然表现,也是她自已审美意识中的一种特别追求。我认为,她的画是非常独特、非常成功的。

《逆风》95cm×90cm 199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孔紫

(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

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庄寿红老师为人非常大气,很有那种大女子的情怀和气质。她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艺术创作中的思路与观念非常清晰,她曾经特别明晰地阐述过她对花鸟画艺术的理解。庄寿红老师对当下中国美术发展的看法,对未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展望,都有明确的艺术主张和探索思路。这些年看到她不少的创作成果,感觉她永远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她总想着要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融人到艺术创作当中去,并不以画种来界定自己的画家身份;她的艺术思路和视野是那么开阔,而且在自我把控力方面,她还特别有一种自信。

——摘自 2019 年 《逐写春光--庄寿红中国画作品展》采访文字整理

《肯尼亚的阳光》95cm×90cm 2006年

邹德侬

(天津大学教授、博导,建筑学家兼西方现代艺术史学家)

读到寿红《画集》,出现在我心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大”,大气的大,胸怀宽大的大,下笔大方的大......同时出现的另一个字就是“美”,题材的美,构图的美,画内角色的情趣之美,在传统画中极为少见的色彩含蓄之美......寿红的画,自传统来,而不见某家的踪影,而且不落个人的窠臼,是为大家也。可贵的是,寿红的许多画,极具现代精神。如今,寿红有如此之成就,自己的辛苦那就不用说,而基本功的支持亦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品欣赏共11张庄寿红作品共4张庄寿红书法作品
  • 上一篇:高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