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顺序列表及在位时间和年号是?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表内容是什么?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表内容如下: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详细介绍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元天历元年(1328年)生。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身郭子兴义军,渐成义军领袖。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朱元璋用其年号号令军中。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封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进吴王,仍以龙凤纪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韩林儿死,朱元璋改次年为吴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崩,庙号太祖,谥曰高皇帝。永乐元年,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明朝有多少年?
明朝有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简介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明代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明朝是中国历史中上承蒙元,下启满清的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王国历经276年,共有十二世,传十六位帝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底都有那些皇帝。
明朝总共统治多少年?
明朝总共统治276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明朝的政治制度: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罢中书省,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的建立,离不开朱元璋和手下的一众文臣武将。朱元璋从一位乞丐,一步步成长为大明王朝创立人,其中经历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也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牺牲。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义,从而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义军,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最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说起明朝的简历,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下面这两个部分。一、打败其他义军元末时候底层百姓无法忍受繁重的苛捐杂税,出现了很多揭竿而起的情况。郭子兴一行人,便是最早的一批。他们被称为红巾军,反叛起义之后,夺取了自己的地盘,并开启了享乐模式。这些最早的起义军,心中并没有天下,而是局限于几个城池的胜利,就开始沾沾自喜,有一种占山为王的感觉。在郭子兴等人之后,义军逐渐分为了三股势力,分别为张士诚、朱元璋和陈友谅,其中以陈友谅势力最为强大。朱元璋想要取得天下,就需要打败这两股势力,其中以陈友谅最难对付。有了众人通力合作,最后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成为了最大的义军队伍。二、推翻元朝统治义军虽然被统一,元朝的疆域也被占据了大半,可元朝的统治依然存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想要建立新朝,还需要推翻元朝的统治。这时候朱元璋派遣自己的兄弟徐达,前往攻打元朝最后的残余势力。一直到大都被攻破,元朝逃到大漠后,才停止了追击。就此元朝统治覆灭,一个赞新的王朝,重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离不开刘伯温、李善长等人,武离不开汤和、徐达、常遇春等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各展所长,才有了一个全新的王朝诞生。
明朝建立于哪一年?
明朝建立于1368年。明军南征北伐胜利后,元朝灭亡。朱元捧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建年号为洪武,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
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经济衰退,灾害不断。百姓生计难以维持,纷纷起来反抗。各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1352年二月,定远土豪郭子兴、农民孙德崖等在濠州起义。
闰三月,出身微寒,曾做过和尚的朱元璋也参加到这支队伍中来。朱元璋作战勇猛,谋略过人,得到郭子兴的器重,于是将爱女许配于他。1355年郭子兴死后,这支起义军便由朱元璋领导。
后来的开国元勋李善长看到朱元璋的队伍军纪好,就前来投奔。朱元璋因李善长文韬武略,便留他在身边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自带领水陆大军攻克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并将其更名为应天府。在应天,他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大量招集贤能的武将谋士,刘基、宋濂等都得到朱元璋的特别倚重。
接着,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四处征战,附近的元军据点都被他逐次攻占。
这时,朱元璋的占领地区东北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他们都割地称雄,独霸一方,对朱元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1363年秋,陈友谅带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今江西省南昌)。朱元璋亲自带领20万大 军前去援救。两军船队于鄱阳湖相遇,进行了一场为期36天的大决战。
最后,陈友谅战死, 全军覆灭,朱元璋乘胜占领武昌。
陈友谅被消灭之后,南方群雄之中再也没有敢和朱元璋抗衡的了。第二年正月,朱元璋 即吴王位。随后,朱元璋先是打败了东北邻张士诚,不久方国珍就不战而降,这就奠定了朱 元璋建立帝业的基础。
朱元璋在南征的同时,决定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25万大军,水 陆并进,北取中原。
朱元璋的北伐战略有三个部署:第一步“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第二步 “旋师河南,断其羽翼”,在前两步胜利后,形成三面包围元大都的军事形势;第三步就是“进 兵大都”。
尽管元朝调集各路兵马作困兽斗,然而此刻大势已去,在朱元璋带领的强大军队的打压 下,溃不成军,连连告败。
元顺帝携太子向北逃往上都。明军于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