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时间:2024-02-18 09:11:15 编辑:阿旭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叫做《自由与爱情》,出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作品。这句话的出处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即“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为了追求自由而必须选择放弃生命或爱情,那么这两者都可以被放弃,因为自由的追求是至高无上的。【出处】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原文节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译文】生命虽然珍贵,爱情更高贵。但为了自由,这两者都可以抛弃。【赏析】这首诗的主旨在于表达裴多菲对自由和爱情的态度,他认为这两者都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如果为了追求自由,就可以放弃爱情。他认为自由是至高无上的追求,为了它,一切都可以牺牲。【创作背景】裴多菲生于匈牙利帝国统治下的贫苦家庭,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在这种环境下,裴多菲深受匈牙利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的影响,他把自由视为人生最高追求,为此可以舍弃一切。【注释】匈牙利人:指生活在匈牙利的人。胡斯:匈牙利民族英雄,曾经领导匈牙利人民起义反对奥地利帝国的统治。斯洛伐克语:斯洛伐克共和国官方语言之一。【生活启示】这句诗表达了为了自由可以放弃一切的观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取舍的抉择,有时候需要我们做出一些牺牲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例如,为了事业的成功可能需要放弃某些个人时间,为了家庭的和谐可能需要妥协一些个人想法,为了梦想的实现可能需要经历一些困难和磨难。但是,我们在做出这些抉择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个度的考量,不能盲目地放弃生命和爱情等最宝贵的东西去追求所谓的自由。我们需要理性地权衡和选择,不能为了一时的自由而牺牲了太多。因此,生活中的取舍需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个人经验上,我曾经面临过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取舍。在一段时间里,我为了事业的发展不断加班加点,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后来,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逐渐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状态。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在取舍时要做出明智的决策,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意思是:如果是因为自由的缘故,这两者我都可以抛弃。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桑多尔.裴多菲。全是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意思是:生命是很宝贵的,爱情的价值也很宝贵,若是没有了自由,这二者对我们来说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扩展资料:作者介绍: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1842年发表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184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并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裴多菲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1848年3月15日领导佩斯人民举行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裴多菲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这样的高产率,在欧洲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意思是如果是为了自由,那么生命和爱情都可以不要。在这里,作者只是用生命和爱情来衬托自由的重要性。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创作的一首短诗《自由与爱情》,而它的翻译者正是左联作家殷夫。原文翻译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想要表达主要的意思是人的生命一生只有一次,很珍贵,但和爱情比起来,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求的精神食粮,但是自由确是每个人都最向往的,为了自由生命的意义和爱情的珍贵都可为之放弃。扩展资料:作者简介:裴多菲·山陀尔(Petofi Sandor,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生平:他在25岁那年,领导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后来演变成为伟大的爱国战争。在与沙皇军队协助的奥国统治者的战斗中,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手持战刀和羽毛笔,驰骋于战场,最后壮烈牺牲于疆场,年仅26岁零7个月。然而早在1907年,裴多菲的生平和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首功者乃大文豪鲁迅先生。鲁迅在其著作《摩罗诗力说》、《希望》、《编校后记》等多篇文章中,都以极大的热情推荐、介绍裴多菲其人其事其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由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