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有什么疾病?
外耳道为一个月2.5厘米长,0.8厘米宽的横向桶装弯曲管道,外1/3的外耳道由软骨组成,内2/3由骨质组成,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较为狭窄,距鼓膜3~4毫米的骨部最为狭窄,称为外耳道峡部,外耳道异物常嵌顿于此。
正常外耳道耵聍为黄白色,一般为片状,当耵聍栓塞时,可见外耳道被黄色、褐色或黑色块状物堵塞,取出后鼓膜一般无异常;出现软骨部局限性红肿,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时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黒污状物或黄白色点片状分布的污物常为外耳道霉菌的表现;外耳道皮肤无黏液腺,当拭出粘液或黏脓时应考虑为中耳疾病,并有鼓膜穿孔。
有哪些外耳道疾病?
1.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传导性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通常耵聍向外耳道口方向排出。有时耵聍积聚在耳道内,形成栓子,可部分或完全堵塞耳道。耵聍栓有棕色,黄色,如果耳道潮湿的话,还会变成枣红色,干后会变成黑色团块(常见于老年人)。如果耳道部分栓塞,不会有听力损失。如果耳道完全堵塞,就会有听力损失。在耵聍取出之前,不要做测听或选配助听器。2.外耳道湿疹病人感觉到外耳或耳道又痒又疼,外耳道的皮肤又红又肿。如果红肿情况不严重、不影响听力的话,可以做测听,但不能马上选配助听器。3.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如果肿胀不严重的话,不会引起听力损失。可以做测听,但不能马上选配助听器。4.鼓膜穿孔由炎症、异物、骨折、爆破声或扇耳光引起。小穿孔会引起10dB-15dB的损失,通常会自行愈合。但大穿孔则建议通过手术修补(鼓膜修补术)。5.穿孔后愈合看上去像穿孔,但耳镜照上去,会像镜子一样有反光,这是穿孔后再愈合造成的。因纤维层不能再生,使愈合后的鼓膜缺少一层,而形成所所谓的“镜面膜”。不影响选配助听器。6.鼓膜硬化表现为白色的硬化瘢,由鼓膜组织的退行性变引起。不影响选配助听器。7.耳道流脓表现为白色的硬化瘢,由鼓膜组织的退行性变引起。不影响选配助听器。8.胆脂瘤一种特殊的中耳炎。多为鼓膜松弛部穿孔,中耳炎症向外耳道方向入侵。持续性流臭脓为其主要特征。有这种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诊。
耳朵发炎了怎么办
您好,亲,耳朵发炎需要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耳部护理工作。1.药物治疗:耳朵发炎,特别是发生在外耳道,如果在脓肿早期可以使用鱼石脂软膏外敷,也可以使用黄连膏或者紫金锭涂抹外耳道,有助于控制炎症扩散,如果疼痛剧烈需要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治疗,也可以服用头孢氨苄等抗生素治疗。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外耳道疖肿需要切开引流,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可以先通过外耳道点药消炎治疗,如果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对于迷路发炎并且产生瘘管的人群,还需要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封闭瘘管。3.护理工作:出现耳朵发炎的表现时,一定要做好耳部的护理工作。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经常挖耳朵,长时间戴耳机,洗澡时也要避免水流入耳内,保持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平时还要避免不良的饮食刺激,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避免熬夜,避免用力擤鼻涕。【摘要】
耳朵发炎了怎么办【提问】
您好,亲,耳朵发炎需要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耳部护理工作。1.药物治疗:耳朵发炎,特别是发生在外耳道,如果在脓肿早期可以使用鱼石脂软膏外敷,也可以使用黄连膏或者紫金锭涂抹外耳道,有助于控制炎症扩散,如果疼痛剧烈需要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治疗,也可以服用头孢氨苄等抗生素治疗。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外耳道疖肿需要切开引流,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可以先通过外耳道点药消炎治疗,如果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对于迷路发炎并且产生瘘管的人群,还需要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封闭瘘管。3.护理工作:出现耳朵发炎的表现时,一定要做好耳部的护理工作。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经常挖耳朵,长时间戴耳机,洗澡时也要避免水流入耳内,保持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平时还要避免不良的饮食刺激,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避免熬夜,避免用力擤鼻涕。【回答】
耳朵里面发炎怎么办
耳朵不舒服的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发炎,这样的情况会特别的疼痛,而且治疗的办法也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我以前的时候也得过这样的病,后来通过偏方治疗好的,现在分享一下。 1. 方法一、取蛋黄一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2. 方法二、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3. 方法三、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这种方法也是比较管用的, 的,一般几天基本上就会好的。 注意事项有了耳朵发炎的情况后要注意不能用器物掏耳朵,而且耳朵里面也不能进水,平时要加强体质防止感冒。
外耳道炎是怎么?外耳道炎临床症状是什么?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因此,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较广,尤以夏季多发。一旦患有外耳道炎,外耳道通常有灼热、疼痛感,重者则伴发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外耳道炎危害极大,检查时常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治疗外耳道炎,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外耳道炎有什么样的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外耳道炎的危害1、易导致耳聋耳鸣:当外耳道炎症状表现为灼热、疼痛、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通常易导致皮肤肿,鼓膜被遮蔽,引起听力下降,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外耳道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2、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3、预示身患疾病:当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生外耳道炎。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外耳道炎易反复发作,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3、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4、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淡水产品、海鲜。5、洗澡、理发,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