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的内容是: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延安为中心,对周边地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在采访期间,他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并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除此之外,“埃德加·斯诺”还采访了当地百姓、红军战士等,对军事策略、政策以及当地的社会制度,做了广泛的调查。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作者从多个方面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外貌描写有哪些?
外貌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颜骨凸出。是—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要有新意。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是写到人就必须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外貌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 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 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 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他谈吐缓慢安详,态度温和地说话,深思熟虑,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介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拥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写周恩来外貌的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写周恩来外貌的有:在《红星照耀中国》第3篇里介绍周恩来形象,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周恩来,字翔宇,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南开大学,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国军政治部驻渝办事处主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