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哪一年正式向联合国提交自主贡献文件承诺更进一步减排目标

时间:2024-02-19 01:50:52 编辑:阿旭

联合国气候大会历届举行地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这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60%。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项协议。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2008年12月,第1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议程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在《公约》框架下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新协议将在一定程度上确定,2020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结束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据了解,本次会议的核心是抑制或控制碳排放,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2015年12月5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在经过一周的反复讨论和协商之后,法国外交部长、大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收到了来自195个代表团签署的一份长达48页的协议草案。不过,各方都在这份草案中规避了敏感问题。2015年12月12日晚19点26分,在延期超过24小时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次全会上,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举起带有大会标志的绿色小锤,宣告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诞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近几年还碳排放的数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近几年一直在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下是中国近几年的碳排放数据: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09亿吨,同比下降了1.7%。201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4亿吨,同比下降了2%。201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65亿吨,同比上升了1.7%。201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12亿吨,同比上升了1.7%。201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8亿吨,同比下降了0.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碳排放量在过去几年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出逐年趋势下降的态势。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加强碳交易等,来减少碳排放。


2005到2021中国历年碳排放量?

以下是中国自2005年到2020年的年度碳排放量数据:

2005年:6.1亿吨
2006年:6.9亿吨
2007年:7.6亿吨
2008年:8.3亿吨
2009年:8.8亿吨
2010年:9.8亿吨
2011年:10.4亿吨
2012年:10.6亿吨
2013年:11.2亿吨
2014年:11.7亿吨
2015年:12.2亿吨
2016年:12.3亿吨
2017年:12.4亿吨
2018年:12.5亿吨
2019年:12.4亿吨
2020年:12.2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碳排放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并在2020年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大力推进了减排政策,包括加快能源结构转型,鼓励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