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您认为教师信息素养应该涉及哪些方面?您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该如何提
综述:教学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能结合课程实际情况探究AR或VR教学。教学组织信息化特征明显。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测验、师生互动、答疑辅导、学习分析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素养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有完善信息化环境、平台建设来提供支撑,开展系统化的信息素养培训,完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支撑体系这几个方面。一、完善相关制度,引导教师提升信息素养高校应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指引下,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结合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教师的培训、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的共识,增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学校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不仅可以了解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还能促进教师提升信息素养。高校在制定考核制度时,需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结合学校长期发展目标,按专业技术类别和专业技术岗级为教师制定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并让考核结果发挥应有作用。二、建好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提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条件围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根据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建设好随处可达、易用的网络环境,先进的智慧教室,功能完善、开放灵活、统一的教学平台,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等组成的教学实践环境,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自我学习实践提供支撑。同时,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授课教师提供数据采集与分析服务,进一步辅助教师提升教学信息化效果,形成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一改善教学效果一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的良性循环。三、分层分类开展系统化培训,助力信息素养提升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能提升教学效果,形成提升信息素养的共识,强化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内在驱动力。
如何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
关于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的方法如下:1、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手段,还是教师角色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不能再局限于现有教材,教学模式也要由单纯传授知识改变为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些都要依靠先进的教育手段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对新事物有敏锐的反应能力。2、建立和完善教师计算机培训和进修制度。由专职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指导,指导教师学习操作系统、文字数据处理、多媒体及网络的运用以及课件制作等。3、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参与学习。可以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当他们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后,就不会只是旁观者,而会有意思地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日常教学。4、加强教师、学校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等。5、加强指导教师平时运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扩展知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抓住了机遇。教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管理、运用,能通过网络与外界(如家长)交流,要突破“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实效,才能符合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