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时间:2024-02-20 11:26:01 编辑:阿旭

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区别

二者区别在于——内涵是属性,规定概念质的方面。外延是属性的适用对象。同时,内涵决定着外延,外延反映并表现内涵。二者密不可分。符号学视角下的内涵和外延 ❶ 简单而言,符号学是有关符号的科学。符号学认为,人类的生产过程及其文化活动都可被视为能指系统中的符号而加以分析研究。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中,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身体姿态、社会仪式、时尚服装、饮食习惯以及房屋建筑,作为符号,无不对一定的社会文化成员构成特定的含义。❷ 符号学有时也按照逻辑学中的意义,理解内涵和外延。❸ 但从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开始,有了新理解——外延被理解为字面讯息,内涵则相当于文化讯息。这主要是因为他将索绪尔的意指系统做了发展,认为索绪尔的能指一所指只是意指的第一个层次,如“一个黑人士兵像法国国旗敬礼”——这个所指是通过特定的线条、色块指示出来的,通过军服知道是军人,通过三色知道是法国国旗。这第一层的意义,被巴特称为外延。而敬礼本身所折射的文化意味——“法国是伟大的帝国,没有种族歧视”则被称为内涵,或神话。此时——外延强调表面意义,是索绪尔意义上能指和所指的吻合,即语言符号。通常是一种客观事实。 内涵强调深层意义,即文化符号。表示客观事实背后的涵义, 也因此它是没有边界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符号学研究的重点正是这种文化符号。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两者的区别:1、本质不同内涵是“属性”,外延是“范围”。属性越多,则符合这个属性的范围越小。属性越少,符合这个属性的范围就越大。2、侧重不同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3、逻辑方法不同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有关概念理论在中国对概念的描述是:概念是前卫的、新颖的、潮流的,有未来的趋势,有背景有画面。概念具有严格固定内容,也有一定的模糊性。概念不是实在的,而是想象的,用概念进行思想,用概念展示其真实性。从形式角度来说:想法是较高级的方式,概念是以字词的方式出现的,想法通常是以完整的一个句子方式出现的。不过形式相同;都是以语文和符号为载体。所以可以理解成概念是浓缩较多信息,精辟的想法,因此概念具有形象性,图像性,而科学概念具有系统性。概念还必须是人们可以交互理解的,所以具有普遍性和达成客观性。

逻辑学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别指什么?并请举例说明之

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例如,“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三角形,其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至于三边的长短及其他两个锐角的大小都是特殊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形成的.\x0d概念这一思维形式是和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用词语表现的.概念的词语表现叫做名称.例如,关于一般三角形的概念,是用“三角形”一词来表现的.有些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现.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正三角形”、“正三边形”都表示同一个概念.\x0d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而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含着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而它的内涵包含着一切平行四边形所共有的“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x0d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广,则其外延愈狭;反之,内涵愈狭,则其外延愈广.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是“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而“菱形”的内涵除了这两条本质属性外,还包含着“四边相等”这一本质属性.“菱形”的内涵比“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广,而“菱形”的外延要比“平行四边形”的外延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这种依存性只适用于具有从属关系的那些概念,即只适用于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的那些概念(如菱形的外延包含在平行四边形的外延之中).\x0d“白马非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x0d春秋战国时代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命题二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诡辩的着名例子广泛为人们所引述.普遍常识告诉我们白马明明是马,说它不是马肯定错误,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诚然,公孙龙在论证“白马非马”命题时,犯上了把“马”与“白”,“白马”与“马”截然分离,绝对对立的错误.例如,他回答“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时说:“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显然,他已经走极端,不承认白马是马,而陷入诡辩.可是,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论域来说,“白马非马”的命题是十分合逻辑的.\x0d因此,当孔夫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孔穿为了这事找上门去与公孙龙辩论上述命题时,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话可说,吃了败仗.\x0d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x0d当年楚王曾经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 仲尼听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x0d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和“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不对的.\x0d上述故事说明,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命题,是指严格逻辑意义上“白马”的概念不是“马”的概念,即白马不等于马.\x0d从内涵来说,公孙龙认为,“马”只揭示了马形,“白马”不仅有“马之形”的内涵,而且还有“白之色”的内涵.所有的马固然都有颜色,但“马”的颜色是不确定的,而“白马”、“黄马”、“黑马”等的颜色则是确定的.因此,公孙龙揭示了“马”与“白马”的不同内涵,前者“不取其色”,后者“取其色”.\x0d从外延方面看,公孙龙指出,你要一匹“马”,给你牵一匹黄马或黑马都可以算数;但若你要的是一匹“白马”,那就不能用黄马、黑马来顶数.“马”是包括了黄马、黑马的,而“白马”却不包括黄马、黑马.“白马非马”的命题区分了“马”与“白马”的外延是不等的.\x0d从以上例子中知道,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内容或质的规定性,而外延则是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性.\x0d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外延是古今中外各色各样的人.\x0d“语言”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外延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切语言.\x0d“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市场上供买卖的产品,而它的外延则包括一切日常用品、用具、服装、奢侈品等等.一些贫穷者,为环境所迫而出卖妻儿、血液或身体的重要器官等,他们的妻儿、血液、器官等也就变成商品.同样的,如果有人无耻地出卖朋友或良心,他的朋友或良心也就被沦为商品.\x0d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除了表现为质与量的关系之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反变关系.所谓反变关系就是说概念的内涵增多,外延就缩小;反之,内涵减少,外延就扩大.\x0d例如把猫的内涵增加,使它具有花斑色彩,成为花猫,那么“花猫”的外延肯定比“猫”的外延缩小,因为它排除了白猫、黑猫及其他非猫.如果把花猫的内涵再增加,使它具有会捉老鼠的本领,它就变成“会捉老鼠的花猫”;这么一来,它的外延就再度缩小,因为它排除了所有不会捉老鼠的花猫.\x0d相反的,如果去掉花猫会捉老鼠的本领或内涵,花猫的外延自然扩大;如果再去掉花猫的花斑色彩这一内涵,它的外延就扩大到泛指一切猫了.\x0d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那么,外延大的就叫属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就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例如“马”的外延包括了“白马”的外延,所以“马”是属概念,“白马”是种概念.\x0d再以水果、苹果和红苹果为例.以水果和苹果的关系来说,水果包括苹果在内,所以“水果”是属概念,“苹果”是种概念;但若以苹果和红苹果的关系来说,则“苹果”变成属概念,而“红苹果”则为种概念.换句话说,属概念和种概念是指相对意义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


逻辑学中“外延”与“内涵”是什么意思?

外延是指具有该词项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也即词项指代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各种商品对象所组成的那个类。内涵是指该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即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扩展资料设P是属,S是种。这样,“P”的外延就比“S”的外延广,而“S”的外延就比“P”的外延窄;“P”的内涵比“S”的内涵浅,而“S”的内涵则比“P”的内涵深。这就是传统逻辑所谓词项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但这不是一条严格的数学规律。如“人”的外延就比“动物”的外延窄,因为凡是人都是动物,而有动物不是人;而“人”的内涵却比“动物”的内涵深,这就是说,人的特有属性包括动物,而动物的特有属性并不包括人。在传统逻辑里,减少一个词项的内涵以扩大它的外延,从而过渡到外延较广的词项,就叫做概括,如把“人”扩大到“生物”;增加一个词项的内涵以缩小它的外延,从而过渡到外延较窄的词项,叫做限制,如把“动物”缩小到“人”。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什么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即指同一个属种序列中,内涵越丰富,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简单,外延就越大。
比如:“花”的内涵少于“红花”,但是“花”的外延大于“红花”,相反“红花”的内涵多于“花”,但是“红花”的外延小于“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人”与“青年人”,“动物”与“哺乳动物”等。
注意必须在同一属种序列中,即概念之间必须具有属种关系,或叫从属关系,也叫包含、包含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