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时间:2024-02-20 16:46:29 编辑:阿旭

中耳炎症怎么治?

中耳炎要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要区别对待。急性期要全身用药,口服消炎药。如果没有青霉素或者头孢过敏,主张口服青霉素类或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但是,如果患者除了耳朵痛、耳流脓,而且出现发烧,主张静脉输液,能够得到更快的压制病情;慢性中耳炎主张局部用药,因为慢性中耳炎,病变主要局部在中耳腔内和外耳道内,局部用药可以提高用药浓度,而且用药时间2周以上。急性中耳炎局部没有流脓,可以使用局部抗生素滴耳药,可以缓解疼痛。如果局部已经流脓,请到医院进行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将耳朵内的脓液清理干净之后,再局部消炎药滴耳,全身用药要7-10天左右的时间。慢性中耳炎用药,因为慢性中耳炎病情比较局限,病情比较迁延,主要症状是以耳流脓为主,而疼痛比较轻微。所以,用药选择局部用药,要把耳道内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也便于局部使用消炎药。
希望解决了你的问题,望采纳。


中耳炎一般都怎么治疗

1、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初期可试用药物治疗:1%麻黄素滴鼻,适当给予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如果没有见效,应做鼓膜穿刺术,抽出积液;病情较重,可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酶或醋酸可的松。病情反复,可采取鼓膜切开或粗针穿刺、放入引流小管,留着可暂不取出,长期观察,经常插管自行脱出,穿孔自愈。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要全身治疗,止痛镇静,足量抗生素。鼓膜彭隆时,切开引流。如已穿孔,穿孔过小时,应扩大切口以利引流。采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随时清除耳道积脓,可用过氧化氢洗净,选用含抗生素的滴耳剂或滴眼剂滴耳等。
滴耳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儿童进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密切观察病情,如持续流脓,应注意乳头炎合并症。如有脑膜刺激症状,应除外颅内外合并症,一旦发现,应手术治疗。


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平常应该注意什么?

中耳炎基本上有两个大的类型:1、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病因就是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咽鼓管堵塞造成了中耳的负压,使中耳腔内的黏膜充血、肿胀,有渗出液积聚在中耳腔里,引起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平常要注意保证咽鼓管的通畅,特别是鼻腔的通畅,防止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2、化脓性的中耳炎,主要是由于细菌和病毒通过咽鼓管的途径逆行感染,形成中耳黏膜化脓性的炎症,容易造成鼓室内的积脓、鼓膜穿孔,从而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甚至会出现头疼、眩晕等并发症,患者一定要保持鼻腔的通畅、鼻咽部的清洁,防止咽鼓管功能不良或者咽鼓管的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