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老架一路那种好学 陈氏太极拳新架1路和老架1路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就是新架缠丝更多、更细,有很多细小的动作,学的不认真的话很容易丢动作。网上有很多视频,老架看陈小旺、陈小星、陈正雷的,新架看陈瑜、马虹的,很容易看出区别。
其实老架打多了也会越打越细,但从入门上来说,老架确实易学一些。不过这也是相对来讲的,老架学起来也挺不容易,关键要多思考拳理,多体会。一方面注意基础,比如站桩(一定要找正经的拳师调桩)和缠丝,一静一动,掌握好了,学拳很容易;另一方面注意别玩命练,初学一定要把精力放在每个动作的合理性上,而不要追求每天打多少遍。【摘要】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老架一路那种好学 陈氏太极拳新架1路和老架1路有什么区别?【提问】
新架难学。不过难到什么程度要看你个人情况,如果你比较有耐心,爱琢磨,也不在乎多花些时间,那么新架也不算太难【回答】
主要区别就是新架缠丝更多、更细,有很多细小的动作,学的不认真的话很容易丢动作。网上有很多视频,老架看陈小旺、陈小星、陈正雷的,新架看陈瑜、马虹的,很容易看出区别。
其实老架打多了也会越打越细,但从入门上来说,老架确实易学一些。不过这也是相对来讲的,老架学起来也挺不容易,关键要多思考拳理,多体会。一方面注意基础,比如站桩(一定要找正经的拳师调桩)和缠丝,一静一动,掌握好了,学拳很容易;另一方面注意别玩命练,初学一定要把精力放在每个动作的合理性上,而不要追求每天打多少遍。【回答】
学会了老架一路再学老架二路看视频好学不?【提问】
可以的【回答】
可以看视频学习【回答】
他们重复的内容多,所以好学些吗?【提问】
会的【回答】
你可以看慢动作【回答】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有什么区别?
区别:二套路属大架系列,为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拳架中所总结与编排的。陈式太极拳---雀地龙老架以缠丝为轴心,贯穿于整个套路。古朴而无花架势。一路拳以柔为主。主要练习并建立起陈氏太极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称一路拳为基础拳,练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学习二路拳。二路拳,亦称炮捶,以刚为主。尤其突出太极八门劲的四隅劲: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弹抖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陈氏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别。其它套路还包括器械和对练等等。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不像太极拳的拳种,是陈王廷集蒋发所授的三丰太极拳与陈式炮捶改编而成,陈家十四世陈长兴将秘不外传的三丰原式太极拳传给了杨露禅,后来太极拳分成了杨、吴、武、孙、赵堡五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太极流派没有的招式套路如跳跃,腾空,跌岔,震脚等非太极拳招式。陈式太极拳不仅有拳术,还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长杆等传统器械。陈式太极拳有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和太极四大金刚同样有名的太极大师还有陈小星、陈瑜、陈全忠、陈皂森、陈世通、吕林红等等。还有新一代太极大师,如陈斌、陈自强、陈军、陈军团、陈大虎、陈二虎、张东武、陈炳、王占海、王战军、张福旺、朱学峰、李文学等等。陈式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可以使人气息通顺,延年益寿。老少皆宜。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名称
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分别是: 〇一 起势 〇二 金刚捣碓 〇三 懒扎衣 〇四 六封四闭 〇五 单鞭 〇六 金刚捣碓 〇七 白鹤亮翅 〇八 斜行 〇九 搂膝 一十 拗步 一一 斜行 一二 搂膝 一三 拗步 一四 掩手肱拳 一五 金刚捣碓 一六 撇身捶一七 青龙出水 一八 双推手 一九 肘底看拳 二十 倒卷肱 二一 白鹤亮翅 二二 斜行 二三 闪通背 二四 掩手肱拳 二五 六封四闭 二六 单鞭 二七 云手(并步) 二八 高探马 二九 右擦脚 三十 左擦脚 三一 左蹬跟 三二 前趟拗步 三三 击地捶 三四 踢二起 三五 护心拳 三六 旋风脚 三七 右蹬跟 三八 掩手肱拳 三九 小擒打 四十 抱头推山 四一 六封四闭 四二 单鞭 四三 前招 四四 后招 四五 野马分鬃 四六 六封四闭 四七 单鞭 四八 玉女穿梭 四九 懒扎衣 五十 六封四闭 五一 单鞭 五二 云手(偷步) 五三 摆脚跌岔 五四 金鸡独立 五五 倒卷肱 五六 白鹤亮翅 五七 斜行 五八 闪通背 五九 掩手肱拳 六十 六封四闭 六一 单鞭 六二 云手(并步) 六三 高探马 六四 十字脚 六五 指裆捶 六六 猿猴探果 六七 单鞭 六八 雀地龙 六九 上步七星 七十 下步跨肱 七一 转身双摆莲七二当头炮七三金刚捣碓七四收势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有什么
陈式 太极拳 是众多太极门派中成立最早的,其中陈式太极拳小架是现代人练习的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搂膝拗步
9、初收 10、上三步 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上三步 14、掩手捶 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 18、青龙出水 19、三换掌 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 22、白鹅亮翅 23、搂膝拗步 24、收式
25、闪通背 26、掩手捶 27、六封四闭 28、单鞭
29、云手 30、高探马 31、左右插脚 32、左蹬跟
33、击地捶 34、二起脚 35、护心拳 36、踢一脚
37、蹬一跟 38、掩手捶 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后招 44、野马分鬃
45、六封四闭 46、单鞭 47、玉女穿梭 48、懒扎衣
49、六封四闭 50、单鞭 51、云手 52、摆脚下岔
53、金鸡独立 54、倒卷肱 55、白鹅亮翅 56、搂膝拗步
57、闪通背 58、掩手捶 59、六封四闭 60、单鞭
61、云手 62、高探马 63、十字脚 64、指裆捶
65、白猿献果 66、六封四闭 67、单鞭 68、铺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虎 71、摆脚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氏太极拳的拳谱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 武术 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陈氏太极拳的奥妙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 方法 ,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 其它 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陈氏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以太极阴阳、消息盈虚之理为立论,本屈伸开合、缠丝螺旋之法为演练,呼吸自然,动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为根本。
因之,具有增强体质,疗治疾病的功能,而于技击则有以小力胜大力,弱慢胜强快的效果。实为我国武术中极为上乘、高深、奥妙的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