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时间:2024-02-20 18:34:48 编辑:阿旭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灵意思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灵”的意思是: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安宁稳定,神得到道而灵验有效,河谷得到道而充盈有生机,万物得到道而生长。
出自《道德经》,原文(节选):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安宁稳定;神得到道而灵验有效;河谷得到道而充盈有生机;万物得到道而生长;君王诸侯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使天下安定。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灵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说明道的普遍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离不开道。如果失去了道, 天、地、神、谷、万物、侯王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虽然不高贵,高贵的东西却不得不以它作为基础。侯王自称孤、寡、不谷,用这些卑下的字眼来称呼自己,这就更显出侯王的高贵。老子宣扬处世不要过分拔尖,以柔弱谦下为处事原则。一,是道的另一个称谓,或者一即道。经文认为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皆以道为存在的根据。而道却是以虚和无的形式为存在,它不争居万物之上之前,反而甘居万物之后之下。天地万物是实,道即是虚;天地万物为有,道即为无。天地万物以道为本,这就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但是,侯王身居高位,贪恋权势与财货,争处万民之前,却不能施惠于万物,自称孤家、寡人、余一人。这就是不是以贱为本,以下为基。侯王背离大道,未能实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所以天下不能得太平清静。欲得天下大治,必须要效法玄德,无为而治。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翻译】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翻译】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的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的注释

1、得一:即得道。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3、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5、谓:假如说。帛书作“胃”。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7、废:荒废。8、歇:消失、绝灭、停止。9、竭:干涸、枯竭。10、正:一本作“高贵”,一本作“贞”。11、蹶:跌倒、失败、挫折。12、自称:一本作“自谓”。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14、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15、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16、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 上一篇:锚垫板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