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老舍资料

时间:2024-02-20 21:29:46 编辑:阿旭

老舍简介

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满族正红旗,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白话小小说《她的失败》,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英文名字Colin C. Shu(应为其基督教教名)。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名“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分别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上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从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9年,老舍翻译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共发行四次。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着老舍自己的一句话,也是其一生的座用铭:“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资料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扩展资料:文学思想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同时老舍也未曾加入苏汶和梁实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认为文学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同时认为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远期的。文艺影响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