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时间:2024-02-21 13:08:14 编辑:阿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魏国臣子司马昭。当时他想要效仿曹丕的做法,让曹髦禅位给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天下人知道。司马家经过司马懿和司马师的经营后,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了魏国权力最大的家族。这样一个场景,像极了汉献帝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禅位;谁曾想曹家的后人,也会有这一天存在。如果汉献帝泉下有知,应该会乐开怀。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三国时期真实历史事件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当时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实际大权,曹家人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也只能够忍气吞声。有了权力之后,人就会变得飘飘然,想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司马昭在整个魏国,只需要对一个人尊敬,这个人便是当时魏国的皇帝曹髦。曹操和曹丕做梦也不会想到,父子两辛苦打下的江山,只传到了孙子这里,就摇摇欲坠。司马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逼迫曹髦禅位给自己,重现当年汉献帝和曹丕的场景。而他的这份心思,已经是天下人皆知,由此可见司马家的实力,已经大到了无惧任何力量。二、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我们大家都只听过上半句,却并不曾知晓这句话,原来还有下文。当时的魏国皇帝曹髦,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眼见司马昭的野心,一步步紧逼,便想到了利用皇帝身份,这张最后的王牌,去杀掉司马昭。他知道不可能就此平息这件事情,但却可以借此震慑司马昭,让事情出现转机。可惜他遇上了一位二愣子,司马昭的门客,直接将其刺死。司马昭之心,一直用来比喻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他们的野心已经不用隐藏,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

有句古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就是一个歇后语,就是一个俗语,意思就是说路人皆知嘛。。就是说你的目的很明显,目的别人都能看出来,就是说让他不要再掩饰了,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他来源于三国就是司马昭嘛,他当时准备篡位,。。当时曹操死之后,他儿子曹丕。。就是那种曹爽被司马懿夺权了,然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之类的,然后就掌握了曹魏的全力。大权独揽,然后基本上想要篡位自立自己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谁说的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 - 历史评价


▓史臣: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晋书》
▓房玄龄: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晋书》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三国志·魏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