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了什么典故?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引用了《思旧赋》古典。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烂柯人的柯是什么意思?
1;“柯”的古意指斧柄。 烂柯的传说 (1)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2;山河表里潼关路的 表里是内外的意思。
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什么
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
古人喜欢用神话去解释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云雾缭绕的深山,常常会被人们想像成不问尘世烦忧的仙人的居所。这故事中,时间对山中的童子们是宽容的,而对人间却是冷漠的。其中所寄托的一种苍凉的意味,也使历来读到它的人们不由得发出怅惘的叹息。
烂柯人,典故名。
其一: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王质去山中打柴,观仙人对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以“烂柯”指世事变幻,烂柯人可指樵夫,也可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相似例子还有晋干宝《搜神记》,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等记载刘晨、阮肇遇仙的故事。
其二:据河南长垣县志记载,古长垣有“四致八景”的奇观。其中一景便为“烂柯台”
烂柯是什么典故啊?
“烂柯”是围棋的一个典故,大意用来形容对围棋的执着。出自《述异记》,见下。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对于“烂柯”的更多解释,可以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uYbQWJRkHpmgt9f46Up0iSVStUTMTeVNKXnOh9vZlmgtco9K_ZBWHtreXD3HOWX_ElfBI-eDqHGEjC64vb5S7hiYmQ9iCffC-bZdA64I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