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1、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2、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3、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4、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通常是指光、热、水、风、大气成分等。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资源,可被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或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及能量。
生态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环境包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即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环境的介绍: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如下:一、城市环境污染态势严重。1、大气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我国大气污染近些年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冬季,雾霾天还总是会出现,这跟我国长期使用燃煤有很大关系,煤炭消耗大,导致部分地区酸雨污染严重,尤以西南和东南部酸雨区最为突出。2、水环境污染呈现恶化:全国各大河流湖泊有近半数受到严重污染,将近90010的城市水质超标,几千公里河段内的鱼类几乎全部灭绝,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小河流不满足渔业水质标准,每年的污染死鱼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四亿元之多,严重威胁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3、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依然严重:城市道路噪声污染严重,且很多城市呈现恶化态势。在城市环境中,还存在另一大污染现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快速增长着,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很有可能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二、生态破坏态势严重。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导致过度开发严重,自然资源也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不断出现恶化和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下:1、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以及植物种类,然而在生态环境破坏之下,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它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命受到威胁,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五千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占比达百分之十五以上。2、植被破坏严重:作为生态系统重要支柱之一的森林系统近些年破坏严重,成熟林储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由于过度放牧,以及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国草原资源也出现大面积退化、沙化现象,导致风沙严重。3、土地退化严重:我国土地沙漠化自建国以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还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目前面积已达一百七十九万平方公里。保护环境的措施:1、减少浪费,够用即可,太多浪费生产废弃之后还需要解决环境消化。2、减少污染,如乱丢垃圾,垃圾分类丢弃到指定垃圾桶有助于环卫工人分类再循环使用。3、阻止不文明行为、阻止保护环境行为、阻止浪费资源行为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法。4、响应公益组织,经常有类似全球关灯一小时,如果大家都不响应活动这活动就变的没意义,通过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动。5、从自身做起,做好了自己行为再去影响别人,让这种意识深入多每个人心里,环保就能得到保障。6、加入公益组织,为环保添砖加瓦,公益组织经常招人都不好招,多些人响应这些组织会越来越壮大。
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
1、大气污染:我们身边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水污染: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3、垃圾处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4、生物破坏: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国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推动解决国内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中国秉承开放、合作、积极的态度,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一是要持续推进贫困地区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扶贫举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巩固提升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要素向经济发展要素转变,让生态环境优势成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优势。就目前来看,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的抓手,生态扶贫推动脱贫减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双赢,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让良好生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坚持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发展,既要着眼当下,也要考虑长远,切实担负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看得见山、看得清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三是大力推进全国人民自觉环保意识。建设美丽家园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要把建设美丽中华切实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内化于人民群众心中,外化于人民群众行为习惯,推动形成生态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什么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1、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同时加强法制,严格监管。2、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3、近期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远期目标为,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物种丰富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