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流传着很多关于中秋的民间故事,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嫦娥奔月》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其他的中秋节传说故事。1、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2、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3、玄宗故事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 #中秋节# 导语】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叫中秋,因为每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所以也叫仲秋。八月十五夜,朗朗明月,如玉如盘,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所以也叫“团圆节”。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中秋节频道! 1.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为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作为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从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于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颗可以长生不老,服下两颗可以去天上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去天上,所以就把两颗仙丹交给嫦娥珍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名叫逢蒙,是个小人,嫦娥将仙丹藏进百宝匣时,被他看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后,后羿带领弟子们去狩猎,逢蒙称病没去,等后羿走后,就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就手疾眼快地打开宝匣,把两颗仙丹一口气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后,立刻感觉身体轻飘,已经能够飞了,于是飞出窗口,飞向天空。因为牵挂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离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后,侍女们向他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又惊又怒,恶徒逢蒙已经逃亡,后羿悲痛欲绝,顿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发现,当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日,并且月亮里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于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月宫里的嫦娥。从此以后,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们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祭拜嫦娥,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义 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四、烧塔起义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等白莲教首领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潮汕人民为了与周边地区的起义军步调一致,按事前密约,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烧大火,作为起义的行动信号。后来,烧塔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被世代流传下来。 五、舞龙驱疫 相传在很早以前,香港铜锣湾大坑区,在一次风灾之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到处作恶,危害乡邻,村民们非常气愤,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却发现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区便爆发了瘟疫。这时,村中的父老忽然在梦中被菩萨告知,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就能将瘟疫驱除。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六、兔爷治病 传说在古时候,老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病苦,非常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 于是,玉兔就变成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为人治病,什么报酬都不要,只借别人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是女人,一会儿是算命的,一会儿又是卖油的,最后走遍北京城内外,直到瘟疫消除。 2.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3.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在我五岁时,奶奶曾给我讲过一个叫嫦娥奔月的传说。 自从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以后,它便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他叫嫦娥。他们一家过得十分幸福。有一天,后羿领着众弟子去打猎,让嫦娥留在家里。等后羿走后,嫦娥突然觉得四肢无力,头十分疼,可后羿又不在身边,该怎没办呢?心急的她只好找出后羿向王母求来的不死药吃下。不一会,她突然感觉身体象要飞起来,她轻轻低头一看,发现身体真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这让她十分伤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只好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等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不见了,当他问街坊邻居时,得出的答案使他大吃一惊,嫦娥成仙了!悲痛的他只好在后院摆上香案,蜜食,来拜望在月亮上安家的嫦娥。 “啊?那嫦娥一定很伤心吧?”我问,“是啊,一家分散怎能不伤心呢。”奶奶说。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是呀,人间要有情,没有情怎能是人间更美呢? 4.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嫦娥姐姐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她很勤劳,又很善良,爱帮助别人,人们都非常喜欢她。 嫦娥姐姐可漂亮了,她那光滑白皙的脸像一朵洁白柔嫩的玉兰花,她的长发乌黑发亮,她说话的声音就像山泉的流水声,好听极了。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每天围着她蹦蹦跳跳的。 有一天,恶霸地主派人把她和小白兔抓走,让她当仆人,她坚决不答应。地主就把她和小白兔关在一间又黑又湿的小屋里,不让她吃饱饭,她又饥又渴。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她穿的衣服很单薄,手和脚冻得又红又肿,只得无力地躺在冰凉的地上打着哆嗦。屋里不时还有老鼠跑来跑去,她又惊又怕。小白兔也乖乖的伏在她的怀里。 每到晚上,嫦娥姐姐都在窗户里望着外面皎洁的月光,心想:我要是能去月亮上该多好哇!那里肯定是一个又自由又美丽的地方。她天天盼啊,盼啊……,有时在梦里她觉着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越飞越高,一直到了月亮上。 5.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售后羿长期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台湾并没有专祀月神的庙,都配祀在太阳公庙里。台北市内湖太阳公庙,八月十五日信徒们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四)*元朝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挂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了。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小时候,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大家人围坐在一张矮脚方桌前,望着天上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月亮,吃着厚厚的圆圆的甜甜的月饼,长辈便开始讲述那些每年中秋节都会讲的传说。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但因为有月饼吃,听起来仍觉得有兴趣。下面来说说我听过的那些故事。一、嫦娥奔月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二、吴刚伐桂相传在天上有一个叫吴刚的神仙,他杀了炎帝的孙子伯陵,被罚到月宫去砍桂树。但月宫的桂树是不死的树种,当吴刚砍出一道刀痕,桂树就会立刻愈合,所以吴刚砍树是无止无休的,传说每当中秋节月圆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月光看到砍树的吴刚。另外还有一神话传说,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于是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了人间。三、玉兔捣药该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这只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此外,还有一个传说,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不愿施舍,而兔子想接济却没有食物,于是它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三位神仙甚是感动,便把兔子的灵魂送到了广寒宫与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四、玄宗故事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五、兔爷的故事说有一年北京城忽然闹起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到处是哀嚎之声。月宫仙子嫦娥在天上看到了这个惨不忍睹的场景,十分不忍,就派身边的玉兔儿,下到凡间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给人们送药丸儿,这药丸儿有红的也有白的,吃完病就好,这红白药丸后来就演变成了中秋节吃的“自来红”和“自来白”月饼。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小贩,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扮,一会儿又变成妇女。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鹿、狮子、老虎,这下儿比走路快多了,走遍了京城内外,救了更多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玉兔的恩德,就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骑虎的,还有骑狮子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他,摆上好吃的瓜果和毛豆,用来酬谢他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中秋佳节是一个十分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节日,身后掩藏着众多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时间传说故事,以上几个就是我听过的故事啦!
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比如:《玉兔捣药》、《吴刚折桂》、《玄宗览月》、《嫦娥奔月》等。
1、《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月兔便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2、《吴刚折桂》:相传,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吴刚被太阳神炎帝发配到了月亮上,并命令吴刚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吴刚砍了很久,仍然没有砍倒月桂树。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来惩罚吴刚的。
3、《玄宗览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道士鸿都,相约在中秋赏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他们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婉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数日过后,玄宗回忆起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根据其音律,谱曲编舞,编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嫦娥奔月》: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子开始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
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