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时间:2024-02-25 14:12:48 编辑:阿旭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礼》是我国的儒家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它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在汉代开始普及,于唐朝初年定型,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简介
中秋节又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有的地方还会举行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周礼》简介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 上一篇:牛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