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含义

时间:2024-02-25 16:04:46 编辑:阿旭

《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的目录名称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目录内容: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四.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一.遭白匪追逐二.造反者三.贺龙二三事四.红军旅伴第三篇 在保安一.苏维埃掌权人物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三.论抗日战争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五.红军剧社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一.童年二.在长沙的日子三.革命的前奏四.国民革命时期五.苏维埃运动六.红军的成长第五篇 长征一.第五次围剿二.举国大迁移三.大渡河英雄四.过大草地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二.死亡和捐税三.苏维埃社会四.货币解剖五.人生五十始!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一.同红色农民谈话二.苏区工业三.“他们唱得太多了”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一.“真正的”红军二.彭德怀印象三.为什么当红军四.游击战术五.红军战士的生活六.政治课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一.红色窑工徐海东二.中国的阶级战争三.四大马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一.再谈马二.“红小鬼”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四.关于朱德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一.兵变前奏二.总司令被逮三.蒋、张和共产党四.“针锋相对”五.《友谊地久天长》?六.红色的天际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红星”向世界传播的70多年时间里,斯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还包括大量的新闻照片、毛泽东的长征律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星”为顺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以及相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红旗下的中国》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现了《长征25000里》等几个新版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多场政治运动中,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红星”一度在中国国内渐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风行畅销。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斯诺的再一次访华,“红星”得以作为“内部刊物”再度印发。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00册。扩展资料:“红星”畅销世界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都曾阅读这本书,它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来华工作的主要动因之一;从二战时期,到上世纪末,美国多任总统承认曾阅读“红星”,这本书也成为他们决策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本、韩国,学者也把阅读“红星”作为了解20世纪中国的“一把钥匙”。作为“红星”的主要翻译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这个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海员的新闻记者,拥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这是西方的一些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斯诺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参与。他不仅仅准确记录了历史,还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孙华认为。现在,斯诺的部分骨灰就安葬于当年他奋笔疾书“红星”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斯诺墓前仍会定期有人祭扫,但显然不是每个路人都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各种往事。译者们认为,该作品传播70多年之后,重读《红星照耀中国》依然不会过时。事实上,在每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期,“红星”仍在照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必考点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必考点有:选择题类: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红星照耀中国》有何特点?

具体如下:1、《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手法是记录式写作,这本书是埃德加·斯诺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事实的真相,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3、故事情节十分的突出,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4、大量的战地报道,在战争的背景中产生,采访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提供最新的战争概况。5、《红星照耀中国》体现了作者的家庭出身、教育层次、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造就的独特文风。内容概括: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长达十年之久的群众性斗争。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性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