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
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成语故事东晋名士谢安,天资聪颖,从小就才学过人,而且写一手好字。谢安虽很有才学,但无意于做官。起先,他在司徒府里著作郎,没多久便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会稽。后来,扬州刺史庾冰慕名来找他,请他到扬州做事,他也不愿去。庾冰几次派人来催他不得已,只好赴任。但只过了一个多月,他就找个借口回来了。不久,吏部尚书范汪举荐他为吏部郎,他也坚决拒绝了。谢安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当时的名士王羲之、孙绰等人交甚密。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写诗作文,很是悠闲。他常坐在山中的石窟中,面对着峡谷大川,悠然叹道:“我这样的生活离古代的隐士伯夷又有多远呢?”这时,谢安的弟弟谢万当了西中郎将,很受朝廷重用。但他的名气还是没有谢安大,人们都认为谢安是治国平天下、辅佐君王的大才。谢安的妻子见谢万当了官后,家门富贵,而谢安却安于平淡的生活,就对他说:“大丈夫不求功名,不求富贵,还求什么呢?”谢安仍不为所动。不久,谢万被罢官了,谢安为了挽回谢家日趋衰微的地位和声,萌发仕进之意。那时,他已四十多岁了。恰好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一职,他就接受了。在他要上任的那天,许多朝廷命官都来为他送行。有个叫高崧的官员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多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来做官高卧东山,悠闲得很。今天你到底出山了。”谢安听了,感到很羞愧。谢安官至宰相,在淝水之战中,他指挥有方,以少胜多,打了大胜仗。谢安功绩卓越。那时朝廷内部的和睦状态出现危机,晋孝武帝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并重用同母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是一个整天只知道喝酒的酒徒,专横跋扈,合力排斥、陷害谢安。谢安为了躲避灾祸,外出镇守广陵的步丘。谢安虽然在朝廷处于依附的地位,但是当年在东山立下的游山玩水的志向始终没有泯灭,经常从言语和神情中表现出来。
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
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 【成语】: 东山再起 【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解释】: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举例造句】: 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 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歇后语】: 谢安复职 【灯谜】: 谢安复职;夕阳西下几时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重新得势 【成语故事】: 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