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角鸡
角鸡一般指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隶属于角雉属,又名角鸡、寿鸡,1857年由英国人Gould在福建西北部发现并命名,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和CITES(华盛顿公约)附录I(禁止国际贸易)物种,零散斑块状地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南部、江西省、浙江省西南部和西部、福建省、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等亚高山地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雉类学会名誉主席郑光美先生1998年的研究表明,我国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在4000只左右,珍稀程度堪称“鸟中大熊猫”。扩展资料:黄腹角雉主要栖息于海拔800-14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性好隐蔽,善于奔走,常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起飞。常成5-9只的小群活动。主要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如白蚁和毛虫等少量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繁殖季节。影响种群发展因素主要是窝卵数小,孵化率低,天敌(青鼬、松鸦、豹猫)危害严重,加之森林砍伐、生境丧失和盗猎等人为干扰,使黄腹角雉的分布区愈来愈缩小,种群数量亦不断下降。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亦有分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腹角雉
角鸡是什么动物
角鸡又名黄腹角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角鸡头顶有深灰褐色长毛。雄鸡头两侧有淡蓝色的肉质“角”,喉下有肉裙,上体羽毛大都呈红色,并杂以黄色卵状斑。雌鸡头黑色,体羽呈灰褐色,腹部呈土黄色,栖于海拔800米至1600米山地林区,胆小善潜伏,受惊即起飞。
角鸡是黄腹角雉的别名。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亦有分布。
什么是角鸡
角鸡指蓝马鸡。蓝马鸡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到3000米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山柳、腊梅灌木丛间,秋后随着雪线下移,而迁到有水的山谷或开阔的灌丛草原。喜欢10到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扩展资料蓝马鸡雄鸟前额白色;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后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带;头侧裸露为绯红色;耳羽簇白色,长达50-60毫米,长而硬,突出于头颈之上;向斜后方突出,宛如围着雪白的围巾被微风轻轻掠起,长长的中央尾羽向上翘起,柔软细密的羽支披散下来,就像马尾巴一样。颏、喉白色;体羽大都蓝灰色,羽毛多披散如发状;尾羽24枚,中央尾羽特别延长,高翘于其它尾羽之上,羽支分散下垂,先端沾金属绿色和暗紫蓝色。虹膜金黄色;嘴淡红色;腿、脚珊瑚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