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鸿门宴背景

时间:2024-02-26 12:27:33 编辑:阿旭

楚汉之争/鸿门宴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创作背景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奠定楚汉之争基础的鸿门宴是谁

奠定楚汉之争基础的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楚汉争斗的开端,虽然是楚汉之争的开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直接将楚汉之争最后的结果预示出来了。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一个片段。
《鸿门宴》将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性格体现出来,项羽这个性格在为后来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密不可分。《鸿门宴》在秦末农民起义战争爆发的重要铺垫,也为楚汉之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鸿门宴在后来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间接促成了项羽败亡,刘邦建立汉王朝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