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时间:2024-02-26 21:39:36 编辑:阿旭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有哪些?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如下:1、杀猪示信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2、立木建信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译文: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3、济阳之贾原文: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译文: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4、季札挂剑原文: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译文: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5、曩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译文: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有关诚信的文言文

有关诚信的文言文有:
1、《礼记·大学·修身》战国墨翟: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译文: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2、战国子思《礼记·中庸》: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译文:天下只有最诚信的人和事能感化万物。
3、《酬崔五郎中》唐代李白: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译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4、《四书集注·孟子集注》宋·朱熹: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译文: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5、《论语·为政篇》春秋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