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改变历史容颜的女人
世界上真有那么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提及撒切尔夫人,“强势”、“铁娘子”、“英国第一任女首相”等标签首映脑海。对于国人而言,香港回归应该是撒切尔夫人与中国最大的渊源了。虽然她在一定程度上做了阻碍我国主权的“坏人”,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崇仰。
可能说起引以为豪的香港回归的往事,除了战胜了铁娘子的辉煌外,另一个便是人民大会堂的摔跤事件了。有人喜欢大厥其词称之为“政治外交上的失足”,将其赋予谈判结局的色彩。我想为她正个名。
陈敦德在撰写《废约: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时,专门采访了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的唐龙彬。唐龙彬说:
“那些传媒的渲染未免过分了,其实,撒切尔夫人在这次出访之前刚刚动过大腿的切除静脉曲张血管手术,行走有所闪失也是正常的。 ”
而在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南方周末》采访了当时作为中方翻译的张幼云,报道写道:
“很多人把这起著名的摔跤事件理解为撒切尔此次访华就香港问题谈判遭到挫败的一个象征……但作为整场会谈的翻译,张幼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没有那么夸张’。 她能感受到两位领导人语言分量越来越重,但两人基本都保持了平稳的语调和波澜不惊的风度……至于绊那一下,张幼云说,‘这没什么奇怪……’
我们喜欢将自己的胜利渲染上“上天的旨意”,但事实上并不能那么夸张开涮。
进入正文...
在别人访谈时,她曾说:“过去人们总是努力做某件事,现在是要努力成为某个人。”她为千千万万的女性做了权力的代言人,成为了许多人想成为的“某个人”。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位铁娘子?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在伦敦北部100英里处的林肯郡格兰瑟姆。她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茨是鞋匠的儿子,他是卫理公会牧师,也是当地政客,并拥有一家杂货店。一家人就住在杂货店楼上没有热水的房子里。
她没有家庭背景,只是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
但撒切尔夫人从小在其父膝下了解到了政治,后又参加了父亲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市政官和区议员的竞选活动。她后来说道:“政治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撒切尔夫人从政后,曾一度不满党内、包括国家首相的决定,在《铁娘子》电影中,曾刻画了这么一幕:
撒切尔夫人愤怒地回到家中,拿着当时的时事资料翻阅个不停,丈夫劝她别那么认真,该放手就放手,她却说:
”男人太软弱了,我不能容忍这么软弱的人领导我,更不能容忍这个软弱的人让国家也这么软弱“。
在保守党的支持下,她毅然参加了首相的竞选。她说:
”我参选不是为了这个位置与权力,而是我要上去发声,让那些男人们清醒清醒,给他们点震撼!“
结果,她荣当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也是现代史上第一位执政西方大国的女领袖。大胆进取、冷静坚强的撒切尔夫人在之后的岁月里带领她所在的保守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总共执政11年——从1979年5月到1990年11月——其任期长于20世纪的任何一位英国政治人士。
她和别的政治官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如果有什么,不应该只发牢骚,而应该有所作为。”
这句话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其实是很受用的。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比比皆是,面对学校、社会的竞争压力、不公平现象,我们仅仅抱怨并不能解决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努力作为。社会不平,那就争当应对这种现象的治理人或推动人,而想成为这样的人,前提就是让自己强大。这是何等的魄力!所以,时势造英雄,每一个社会常态下,只要有黑暗面,就一定会有这个有魄力的英雄,而细观英雄的诞生,却是在看到黑暗后不是连声作叹与抱怨,而是撸起袖子干。
铁娘子那句“男人真软弱”是很震撼自己的,问自己一句,你软弱吗?还是挺软弱的,尤其在面对强势时尤为突出。听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殊不知这句话是在不能伸张的时候才选择屈。但是现在的我们好像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开始屈,像司马懿手中的“心猿意马”一样,毕竟缩起来肯定会少一些事端,但却把我们的勇气与刚劲也一并藏了起来。
无论何时,在发牢骚的时候,不妨写下自己抱怨的究竟是什么,把精力放在如何解决上,可能比郁闷一整天要有用的多!而在实施上,多一分敢作为的魄力,勇敢是我们最常用的词,也是在紧要关头人人缺失的词。
她既活力四射又善于雄辩,很少愿意让步,也痛恨妥协。与她观点相左的同事,常常被淹没在论据的海洋中,在这种时候,很多人会说,其人被“手袋砸晕了”。
她曾常说,“我不是一个寻求一致意见的政客,我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政治家。”
她的第一任期是十分艰难的,英国战后经济萧条,经济凋敝,而她大刀阔斧直接对经济方面大手笔改革,削减税收,同时由于税收减少也降低了福利,使得当时一大批福利受益者奋起反抗;她主张赋税平等,穷人与身价百万的富翁缴纳相同的税收,并直言:“我要让所有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知道,懒惰等着喂养是无法让国家崛起的,这样的一批人我们不能白养。”结果遭置大批低收入阶级的罢工、游行、暴动等反抗行为,但铁娘子毫不妥协。
她的政治手腕如此强硬,毫不留情,也丝毫不留过渡期。台阶式的改革最容易激起未受益人的大规模反抗,而如何应对这样的反抗,没有足够的底气、信念与勇气,是寸步难行的。
但是她挺了下来。英国经济在改革下通货膨胀率从18.4%降到了4%,也是的战后经济重新发展起来。她说:
“一个人要承担责任,就要更勇敢。”
她在1993年出版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The Downing Street Years)一书中写到,“首相的工作是孤单的。必须这样;因为站在人群中是无法领导的。但是和丹尼斯在一起,我从不孤独。”
人很多时候是矛盾的,在坚持自我的路上生怕自己固执己见傲视轻人,往往选择放弃认定的信念,选择投降大众;可是在追随大流的路上,却又觉得对手的方案远不如自己的有效,但无奈错失机会,只能在不满的情绪中循迹而行。
我们缺乏对决策的果断判定,在选择面前飘忽不定。人本是最容易发现别人错误的动物,但是在决策面前,却又是最容易放弃自我的动物。
“我的观点可能不行,万一执行后出了差错就不好承担了”这是我们最大的顾虑——不想承担后果。事实上,很多伟人的决策都是三七分的,很少有人能够百分之百的决策正确,而那些风生水起的,往往是敢于坚持自我,提出自我想法并推广践行的人。
其实,撒切尔夫人也有过很多其他的绰号,如“大母象”、“阿提拉母鸡”、“杂货店主的女儿”等等。但撒切尔夫人对"铁娘子"的称呼最为满意,认为符合自己的性格。铁娘子这一称呼来自她一贯敌视的苏联。
1976年,撒切尔夫人在一次演讲中抨击苏联:"苏联人正不怀好意地存心支配世界……当我们把一切放在大炮(军事)前面时,他们却把大炮放在黄油前面。"苏联《红星报》回应称她为"铁娘子"。面对苏联,她建议国内发展核技术,这一主张曾让克林姆宫一度警惕。
1983年,阿根廷出兵袭击马岛(英国在阿根廷的殖民地),认为马岛应当属于自己国家。撒切尔夫人得知后,完全没有犹豫,直接下令“开战”。尽管当时英国经济尚在风雨飘摇中,并无经济实力供远海作战,党内甚至美国国务卿长都劝撒切尔夫人最好以和平谈判解决。
撒切尔夫人回绝说:
“面对这样的暴虐行径,我是不会同蛮乱之人谈判的。你们美国曾经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你们当时选择放弃远海作战进行和平谈判了吗?没有,这是耻辱,你们没有允许这个耻辱白白发生。我们英国也绝不会!”
1990年(65岁),她强力推行“人头税”、反对“欧盟”,引起巨大争议。保守党内部分裂,重新进行党魁选举。与此同时,在巴黎召开美苏冷战结束庆典。当国内支持党派建议铁娘子回国进行演讲竞争时,铁娘子回复说:
“我这个位置是你们推选我当的,你们也有权利罢免我。我现在还是首相,我要见证冷战结束的这一伟大时刻,这对我来说更重要。”
结果,第一轮投票中,她只领先对手14.6%,未能达到15%,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撒切尔夫人只得从巴黎赶回伦敦,经党内讨论后,支持者不再,黯然神伤,最后宣布退选,宣读了辞职公告,结束了11年的首相生涯。
有人说,世界上真有那么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我看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我们和撒切尔那样的人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们只是在想,却并没有勇气与信念去践行。她成功地做成了像男人一样的女人,我们却活成了像女人一样的男人。
我们仍然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会在一个个失意难眠的深夜,一遍遍地苦诉:
“脚步追不上灵魂,实力配不上理想。”
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事迹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创造了蝉联三届,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撒切尔夫人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撒切尔的人物生平
1.早期生活
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受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她的父亲——一位从食品杂货商人发家致富成为格兰瑟姆市市长的保守派人士)的影响,对保守派的观点和立场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她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学四年 的拉丁文,1943年进牛津大学她学习化学专业,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到这里不久就参加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的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1947年至1951年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她大学 毕业 后虽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 辩论 ,群众大会等活动。她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后来,在1948年保守党年会上她代表牛津毕业保守党协会发言,影响巨大,她被米勒提名为大特福选区的议员代表。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利特·玛嘉烈·希尔达·罗伯茨,出选一向为工党所占有的达特福德(Dartford)选区,在当时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而她在肯特郡保守党活动中的活跃参与,使她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后来坠入爱河,于1951年结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资助她投考律师公会,而她亦成功于1953年取得讼务律师的资格。同年,夫妇俩又诞下了一对孪生兄妹,分别取名为卡洛儿(Carol)和马克(Mark)。
她在1951年结婚后攻读法律,是因为竞选议员时通晓法律是很重要的。1953年她就取得了当律师的资格。在作为在野党影子内阁人士时,她为了反驳对手,不断的积累大量数据与信息,以无法反驳的语言击败对手。在作为保守党领袖竞选期间,她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早上7点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点才就寝。
2.担任职位
撒切尔夫人在1959年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在伦敦北部的芬奇利服务直到1992年,作为其MP。1961年任年金 和国民 保险 部政务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党前座发言人。她的第一个议会后,她在麦克米伦的政府担任养老金的初级部长。从1964年到1970年,工党在执政时,她曾担任爱德华希思的影子内阁的职位数。希思在1970年就任首相撒切尔夫人被任命为 教育 局局长。1970年她为内阁教育部大臣时,坚决执行自己废除工党政府的综合教育计划,为减少政府经济开支而实行取消对小学生的免费牛奶供应,提高伙食费政策,因为这样她成为英国当时最不受欢迎的女人。
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在1975年她批评西方对苏联的缓和政策,是持批评意见的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上台便抛弃了“共识政治”。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 措施 ,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的胜利和一个四分五裂的反对派帮助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换届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1984年,她侥幸逃生,当爱尔兰共和军 种植 在布莱顿的保守党大会的炸弹。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个人关系,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的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撒切尔夫人被戏称为英国的“铁娘子”。她热烈欢迎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崛起。
在1987年大选,撒切尔夫人在办公室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但争议性的政策,包括人头税和她反对任何与欧洲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保守党内部分裂,从而导致一个 领导力 的挑战。
1990年11月,她同意辞职,继任保守党魁、首相为约翰·梅杰。
1992年,撒切尔夫人被册封为终身贵族。
曾四次访问中国,并于1984年在北京代表联合王国和时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赵紫 阳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下野之后
自1993年自2000年,撒切尔夫人出任美国维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该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
撒切尔夫人写有两部回忆录,名为《通向权力之路》和《唐宁街岁月》,此外她亦有几本关于政治和外交事务的著作。虽然她在公开场合仍对保守党的政策表示支持,但她私底下却对梅杰非常不满,这种不满更透过传媒而被广泛报道。梅杰后来则回忆到,撒切尔夫人这样的态度令他一直“难以容忍”。在1997年保守党下台后,撒切尔夫人公开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出任党魁,而威廉·黑格胜出成为党魁后,梅杰在一次演讲中狡诈地对撒切尔夫人在他任内的举动作出批评:“……威廉·黑格作为前任所钦点的接班人,我将全力支持他成为党魁。”
在1998年,撒切尔夫人在极富争议的情况下,探访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当时他正在萨里被软禁,又面临被起诉刑讯逼供罪、策划刑讯逼供和策划谋杀。但撒切尔夫人仍表示两人是朋友。撒切尔夫人和皮诺切特两人都是扶轮社成员,其中皮诺切特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是撒切尔夫人的盟友。同样在1998年,她又向剑桥大学损赠200万英镑,为一个以她为主席的企业家研究学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档案赠予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
撒切尔的执政理念
1.政治
在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后,她批评西方对苏联的缓和政策,是持批评意见的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1979年保守党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她上台便抛弃了“共识政治”。
2.经济
在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期间,她提议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务开支的人头税,从而增加了保守党的支持度。她同意基思·约瑟夫从男爵(Sir Keith Joseph, Bt)所说,指希思的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当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选中再次落败后,基思·约瑟夫从男爵打算挑战希思作为保守党党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说中失言而放弃角逐。结果,与基思·约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尔夫人决定参与党魁竞选,并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希思,希思为此退出了选举。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实行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国企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1979年,英国政府出售英国石油公司(垄断国企)19%的股份,拉开撒切尔时代私有化的序幕。超过100万的公共住宅以折扣价直接卖给私人。在撒切尔第一届政府时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励私人参与竞争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和地方汽车运输行业必须对私营企业开放,实行自由竞争。
当1984年保守党连续执政,工党发生内部分裂时,撒切尔的私有化则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出卖国企为内容。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被卖给民众,甚至皇家军械公司也被卖给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那些原本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公园维护、垃圾清扫、校园伙食、精神病院、福利医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监狱都可以在政府协助下由企业建造。
1988年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宣布“私有化无禁区”。
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税制(人头税)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错误地处理经济问题(例如把利率调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来自中产、企业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于在保守党党内,又因欧洲统合问题而出现日益严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党派在政治上显得愈益脆弱。
3.外交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个人关系,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的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撒切尔夫人被戏称为英国的“铁娘子”。她热烈欢迎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崛起。
4.教育
为了削减教育开支,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的第一个月,她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结果,所有的幼稚园和小学学生都不再获得免费牛奶。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公众示威,其中《太阳报》更因而戏称撒切尔夫人为“玛姬·撒切尔,牛奶掠夺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 她任内的另一举动,便是接纳建议,关闭更多的文法学校,代之以综合中学。到她任期结束,转向上综合中学的学生数从32%上升到了62%。
对撒切尔的人物评价
1.本国评价
英国媒体:“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遗产——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国。”“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的时间。”把“撒切尔的遗产”归为英国发展中的负面因素源于她保守主义的经济思想,这也是撒切尔最受争议的政策。撒切尔上台前,英国在工党卡拉汉政府领导下,很多地区不断出现罢工而瘫痪。
25年前(本段时间2004年),当“铁娘子”面对这样的一个英国时,她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后英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是用英国《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的话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撒切尔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演员、社会活动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记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英国电视台:2003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
英国干派:认为撒切尔夫人属于保守党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职期间,该派被称为“干派”,以与称为“湿派”的老式和自由主义的托利党人相对。她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业人数增加不快,但在她前两届任期内几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万人增加为300万人,同时人数众多的下等阶级在扩大。而且,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所实行的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虽然保守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但在1987年选举中只以稍稍超过40%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
海外方面:在津巴布韦(前罗得西亚)由少数白人领导非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5年之后,撒切尔夫人于1980年督导其有秩序地建立为独立的国家。1982年福克兰群岛在被阿根廷占领10周之后,英国成功地将它夺回。选民对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时表现的果断领导的技艺,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英国《卫报》:2004年5月在英国人纪念撒切尔上台25周年之时,英国《卫报》在回忆那历史性的一刻中用嘲讽的语气写道:“即使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难举出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她执政11年中给我们带来的‘和谐’。”虽然布莱尔在2000年11月22日,也就是撒切尔下台10周年之际就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要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如今常年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她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
但是,她的评价在英国社会中十分之两极化,其对于英国的贡献也存在了高度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她是个十分自负的独裁者。
军事鹰派:对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不愿妥协的人。他们认为因为英国政府回避与爱尔兰共和军展开对话,导致北爱尔兰大骚动的时期遭到拖长,尽管英国与爱尔兰政府签订了《英爱协议》,但也无济于事。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其逝世当天表示,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
2.他国评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逝世当天表示,美国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独立的捍卫者。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作为一国首相,撒切尔帮助英国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美国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决心,我们可以赢得冷战。”
奥巴马还说:“米歇尔和我向撒切尔的家人和所有英国人转达这一信息,那些她毕生奋斗的事业——自由人民团结起来书写自己的命运——也是我们至今所奋斗的目标。”
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真正见到撒切尔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国默克尔:随后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为“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默克尔说,撒切尔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还称,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所作的贡献。默克尔称,人们将铭记撒切尔,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赞撒切尔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将与英国民众分享悲哀。
看了“撒切尔夫人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外国名人励志故事 撒切尔夫人
2.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撒切尔夫人的成长故事
3. 双语励志故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4. 撒切尔夫人经典英文名言
5.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唐宁街岁月撒切尔夫人自传》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唐宁街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19KSfmUyESmmWv10yjlnA 提取码:7fmx书名:唐宁街岁月作者:玛格丽特·撒切尔译者:李宏强豆瓣评分:8.1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09-5页数:798内容简介:《唐宁街岁月(上下)》主要内容:撒切尔夫人是20世纪世界政治领域中最杰出的权力女性。她出身低微,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凭借个人意志和务实精神,踏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政界,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撒切尔夫人初登相位时,大英帝国已丧失了旧日的光荣和梦想,经济衰退,政治孱弱,民心低落,英国被讥讽为“欧洲病夫”。撤切尔夫人以毫不妥协的态度施行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措施,将英国从危机中挽救出来,重归世界实力强国之列。撒切尔夫人采取的新自由经济政策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她大力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推行非国有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对工会和罢工采取铁腕策略,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撒切尔夫人在政治领域也坚持强硬路线。她强化与美国的关系,缔造英美联盟;反对欧洲一体化,捍卫英国固有利益;横跨半个地球对抗阿根廷,赢得福克兰岛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表现出识时务的一面。所有这些激进且争议巨大的措施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作为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本自传,《唐宁街岁月》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以强硬干练著称的政坛“铁娘子”,在入主唐宁街10号、三度蝉联首相的11年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不但为英国的重新崛起奠定基础,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的走向。它还带领我们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讲述“女人统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感受“铁娘子”光芒四射、激动人心的传奇人生。作者简介: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镇一个经营杂货的小商人家庭,年轻时代加入保守党,1975年成为该党领袖。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任女首相,开启三度蝉联首相、连续执政11年(1979~1991年)的传奇经历,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并以其强硬、干练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
《唐宁街岁月撒切尔夫人自传》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唐宁街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OuOO4ke8rnudKtsLE78dw 提取码:fjxc书名:唐宁街岁月作者:玛格丽特·撒切尔译者:李宏强豆瓣评分:8.1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09-5页数:798内容简介:《唐宁街岁月(上下)》主要内容:撒切尔夫人是20世纪世界政治领域中最杰出的权力女性。她出身低微,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凭借个人意志和务实精神,踏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政界,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撒切尔夫人初登相位时,大英帝国已丧失了旧日的光荣和梦想,经济衰退,政治孱弱,民心低落,英国被讥讽为“欧洲病夫”。撤切尔夫人以毫不妥协的态度施行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措施,将英国从危机中挽救出来,重归世界实力强国之列。撒切尔夫人采取的新自由经济政策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她大力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推行非国有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对工会和罢工采取铁腕策略,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撒切尔夫人在政治领域也坚持强硬路线。她强化与美国的关系,缔造英美联盟;反对欧洲一体化,捍卫英国固有利益;横跨半个地球对抗阿根廷,赢得福克兰岛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表现出识时务的一面。所有这些激进且争议巨大的措施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作为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本自传,《唐宁街岁月》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以强硬干练著称的政坛“铁娘子”,在入主唐宁街10号、三度蝉联首相的11年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不但为英国的重新崛起奠定基础,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的走向。它还带领我们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讲述“女人统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感受“铁娘子”光芒四射、激动人心的传奇人生。作者简介: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镇一个经营杂货的小商人家庭,年轻时代加入保守党,1975年成为该党领袖。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任女首相,开启三度蝉联首相、连续执政11年(1979~1991年)的传奇经历,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并以其强硬、干练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
英语高手来帮我看看撒切尔夫人这段话的英语原文是什么
以下是她的原话: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And where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 May 4, 1979, after becoming PM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1979年,首次当选首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