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低头弄莲子

时间:2024-02-28 03:45:38 编辑:阿旭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和顶真的修辞手法。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顶真是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顶真有“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讲故事。”另外很多诗词中,也有顶真的出现。比如说“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大概就是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或者词,是下一句的开头,这种的修辞手法就是顶真。 顶真:   1、常见的句子   《愚公移山》有这么一段话,叫做“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这句话算是顶真,表现得是愚公要移山的坚定志向;《三峡大坝》里的“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木兰辞》里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辣妹子》里的“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等。无论是故事、诗词、文章里,都经常出现顶真。它的主要特点是引人入胜,周密、严谨,看起来条理清晰。   2、作用   不同句子里的顶真,具有不同的作用。像是《愚公移山》里,明显是愚公在说理。通过顶真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三峡大坝》、《木兰辞》,主要是状物叙事,通过顶真的描写,让人能够简单的理解;歌曲《辣妹子》,主要是通过顶真缓缓紧扣,突出辣妹子的特点。由此可见,顶真的主要作用是条理清晰、准确严谨的介绍或者说理。跟其他修辞手法一样,可以让人印象深刻。   3、什么是顶真   顶真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中很常见,对联、对子也经常用。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用在乎上下句的字数,也不用在乎平仄的特点。只要上下句的交接处,词是一样的就可以。而现在的影视剧、动漫也会用到,被称为顶真蒙太奇。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了比喻(“清如水”)、谐音(“清”通“情”)、顶真(“莲子”)的修辞手法。【摘要】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提问】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了比喻(“清如水”)、谐音(“清”通“情”)、顶真(“莲子”)的修辞手法。【回答】
这首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象是许多五言绝句联缀而成。但语语相承,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成篇。换韵处往往用“钩句”承接,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尽的情韵。诗中多用重字,如用了四个“门”字,七个“莲”字,以着意渲染缠锦的情思。这首诗也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
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极为热烈。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回答】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日,笾京一片喜气洋洋。红灯高挂,昭示着皇帝新婚。


“恭喜……恭喜陛下……”


一片贺喜声中,一身红色新郎服的柳渝却是面沉如水,未见多少喜色。


“皇上, 朝阳殿起火了。”


贴身侍卫连平低声在他耳边道。


“嗯。”他微抿了双唇,看不出喜怒哀乐,叹了口气,便一言不发地喝着酒,眉宇间藏了几分异样的神色。


赵国皇帝与新后的大婚之夜,朝阳殿大火,烧死了废后。废后身份低微,并未引起多大关注,只以普通嫔妃的规格草草下葬了。


赵国皇帝与皇后举案齐眉 ,安稳度日了十年。直到永定王谋反,攻入笾京。永定王之所以能如此有出息,全因为他身边有一位谋士。谋士名曰“清如水”,数十年来无人见他真面目——


因为他日日戴一银面具。


莲池阁中,莲花未开,只有小小的如翠玉的荷叶,在清风中摇曳。


“先生,人带来了。”


侍卫对那立在栏边的人道。


那人正是清如水。


他转过身,来到房中。抬眸,望那曾是帝王的人如今一身狼狈,被绳子束缚着跪在地上,低低地笑了一声。


柳渝回头,眸中是难以掩饰的傲气与高贵:“放开朕。”

“你已经不是皇帝了。”

清如水拂袖,不屑地嗤笑一声,抬手,沏了一壶茶,一举一动如清风扶析,甚是雅观。

“还请品一品, 这茶如何?”

上好的铁观音。


清如水轻抿了一口茶,挑眉看向柳渝,见他毫无动作,勾唇:“怎的,你还是不屑于我沏的茶?”


还是?什么意思?


柳渝不解地问道:“先生,我们见过面么?”


“十三年前,江南小院,她头一回为你沏茶。粗糙的杯子,下等的茶叶,笨拙的姑娘不小心打翻了茶杯,滚水烫伤了她纤白的手指,有人说,乡下人就是笨拙。不知你可还记得?”


他如同见了鬼一般,望向清如水。

“十年了,看来渝郎是不记得那位采莲姑娘了。”

他幽幽叹了口气,不知是悲悯还是讥讽。

面具落下,是一张封印了十年的脸,一张满是烧伤的可怖到极致的脸。

“这,便是你送予我的生辰大礼……”

那日,是他,不,应该是她的生辰。她满心绝望地待在清冷的朝阳殿里,听着外面的贺喜之声,本以为,她心心念念喜欢的人对她这样做,已经够绝情的了,不料……

他竟放火想要烧死她。

他不愿让她活着。

还记得……






十三年前,三皇子柳渝到江南微服私访,遭人追杀,一位采莲姑娘救下了他,将他带至家中疗伤。

姑娘生得小家碧玉,有一种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细腻,性子如水一般沉静,说起话来柔柔软软的,那小巧的梨涡让柳渝失了神。


离开江南后,柳渝发现自己忘不了那个姑娘了,于是派人四处寻她,却再也找不着她了。一年后,终于有了她的消息。

姑娘被一位地主老爷看上了,被那地主强娶入门为妾。她为了保住贞洁,跳入莲池自尽。

他将她救了上来,望着那惨白的脸,心中一冷,一刀劈死了那地主。父皇怪罪他,他却求父皇赐婚。皇帝一怒之下,“赏”了他五十杖责,但还是无可奈何地赐了婚。

姑娘嫁入了三皇府,府邸中的女人们一听皇子妃是个粗俗的乡下野丫头,心中很是不甘,一个个变着法整她。

好在,还有柳渝护着她。

可是后来,柳渝竟当上了皇帝,而那姑娘母仪天下,成了皇后。

朝中大臣联合在一起上奏请求皇上废了皇后。

柳渝一开始还护着那姑娘,后来便当真废弃了她,娶了邻国的长公主为妻。

再后来……

新婚大夜,一处鲜艳的红色喜气洋洋,一处赤红的火焰灼烧了她身心。

   

她从回忆中走了出来,端起茶,问道:“你废了我也罢,娶了新后也罢,为何还要将我烧死?”

“因为……”柳渝垂眸。


“因为她是夏国长公主,是夏帝最信任的胞姐。她要求我,六宫无妃。”



夏国国力强盛,他一介弱国之王断无违抗之力。烧死一个身份低下之人,求得一世平安,多划算呵。

她无声地讥笑。

六宫无妃?呵呵,可笑之极。

“若不是我命大,那一夜可是真要死在你手上了。”她冷冷一笑,戴上了银面具。

他声音沙哑,透出一股浓浓的疲惫,叹息了一声,道:“你当真以为我要杀你?”

那一夜,是他算计好的,放火之后,派心腹去救她。因为他知道,他若不动手,一旦那长公主出手,她绝无生还之路。

只是……

他到底还是失算了。她差点被烧死,却被另一个黑衣人救起,往事如烟散,十年了,那黑衣人的身份也无从查询。

“你可怨我?”他问。

“怨。”她答。

“我辅佐永定王十年,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居高临下地对你说,你输了。”

为了权利,你不惜牺牲我,那我便夺走你的全部。

她终究不算个合格的江南女子,她的心思,总还是歹毒的罢。

柳渝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来,却听她说:“我本想杀了你,想想,还是舍不得。我会去求永定王,留你一条性命。”






在清如水的劝告下,永定王高榕留了柳渝一条性命,封他为“丧国侯”,给他封了六里荒蛮之地,将他囚禁于皇宫的一个逼仄的小院中。

小院名曰:“亡国院”。

和柳渝的封号一样,带着浓重的侮辱之意。

高榕是个小鸡肚肠之人,心胸狭窄。因柳渝幼时笑他“长得如此矮小”,便怀恨在心多年。如今柳渝沦为阶下囚,自然受尽欺辱。

昔日的傲骨雄心已然被岁月抹杀,柳渝如今唯一剩下的便是对清如水的一句话:“辞官回乡,尚可保命。”

自古开国功臣,有几个得了善终?况且高榕还是那么一个谨慎狭义之人。

“丞相,陛下邀请您前去沉香亭一品美酒。”

高榕身边的大太监来请她。

她勾了勾唇,踏上了沉香亭。

“微臣,拜见皇上。”她掀起袍子,跪下行礼。

“爱卿平身罢。”高榕淡淡一笑,“前几日西戎送来了一箱美酒,寡人想着今儿天气这般明媚,便请了爱卿前来一同品尝。”

她跪坐于蒲垫上,闻言,低垂了眸子:“多谢皇上。”

高榕轻哼了一声,抬手便倒了一杯酒给她。她接过,眼底闪过寒光。轻抿一口,她咳嗽起来:“这酒,好生浓烈。”

“酒烈了才有滋味。”高榕又给她斟满一杯。

数杯下肚,她依旧面不改色。高榕暗自皱了皱眉,目光多了一份探究:“爱卿感觉如何?”

“陛下,臣近日连连梦到家乡,日夜不安,想辞官回乡,当个潇洒闲人,不知皇上可愿放过微臣?”她低眉,放下酒杯。

她知道酒里下了剧毒。所以,她偷偷地将酒倒在了袖子里,并没有喝。她这么说,也只是期望高榕可以放过她。

“可惜了。”高榕眼中闪过冰冷的杀意,他勾了勾唇,松手。

“砰——”酒杯落下,是暗杀的信号。

数道银光闪过。

杀气,直逼眉心。她绝望地闭上眼,突然,身子一轻,睁开眼,是柳渝抱着她,飞快地向宫外逃去。

“丧国侯?”高榕脸上的笑容逐渐冰冷,“拿下他二人者,重重有赏。”

柳渝在一片箭雨之中穿行,踏上了宫门。身子一斜,肩头便插入了一支短箭,他咬牙拔剑,砍杀了几个追上来的士兵,继续快速奔跑着。

而立在城楼上方的高榕,将金弩缓缓举起,对准了清如水。

松手——

淬有剧毒的箭,飞了出去。

被射到的人是柳渝。

他身子一歪,又中了数箭。口中有鲜血溢出,他有些无力地松开了清如水,对上那含着焦急的目光,轻轻地笑了:“你,可曾爱过我?”

“一直……”她已是泣不成声。

似是释然,他眸中的光一瞬间亮了,抬手,想抚上她 的脸,手却在半空中落了下来。

“柳——渝——!”这一声,喊得撕心裂肺,肝胆俱裂。她只觉得呼吸异常困难,心痛到了极致。

抚上那已没了温度的脸,她的泪水无声地落了下来:“我……从未恨过你……”

她一直都是爱他的,只是不甘心被他放弃,被他背叛。直到今时今日,她才明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几日后,江南烟雨朦胧中,有位白衣姑娘站在新坟边,将那浊酒洒在坟边,轻声道:“渝,我会为你报仇的。”

新选的秀女中有一位名唤“清儿”,天生丽质,落落大方,又会察言观色,深得高榕宠爱。高榕日日歇在为她修建的清泉阁,宠之至深,荒废了朝堂。

她不过月余便被封为贵嫔,地位高贵,无人敢动她分毫。

而高榕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他日日病痛缠身,已经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陛下,该喝药了。”清儿一身清新脱俗的浅绿色宫装,浅笑着将药送上。高榕望了一眼那乌黑的药汁,淡淡地道:“爱妃放着罢。”

“臣妾亲手喂您。这药放凉了效果就不好了。”她勾了勾唇,将那药灌入高榕嘴里。见高榕的痛苦之色又增加了几分,心中暗笑。

高榕捂住头,双目赤红,十分痛苦:“你……你给朕喂了什么……”

眯了眯眸子,她退后一步,扬声吩咐殿外守着的宫女:“来人,去请后宫众妃以及朝中重臣。说是皇上快不行了。”

“你……!”高榕怒目对她呵斥,“你这个……贱人……”

她慢悠悠地戴上一张银面具,笑道:“永定王,好久不见啊。”

辅佐他十年的谋士居然是个女儿身!高榕惊愕,口中却说不出话来,胸口一痛——

“皇上驾崩了!”她探了探他的鼻息,退开几步,甩袖跪拜。

旧帝驾崩,新帝登基,曾经宠冠六宫的太嫔清儿因悲伤过度而殉葬。






又是十年。

江南的莲花又开了,江上有一小舟,舟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正划舟采莲。

大家都叫她“莲婆婆”,却不知,她就是那史书上的废后,就是那丞相清如水。

老妪抬眸,被炫目的阳光照得有些发晕,似乎看到了柳渝正在向她招手。她的手触及冰凉的空气,那人的幻影便消散了。

低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完】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是什么意思

《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 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 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漾空显出一片深绿。 海水像梦一般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 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 【赏析】:《乐府诗集》将本篇列于杂曲,作古辞,原本是长江流域的民歌,字句当已经过文人的修饰,它代表着《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作品。诗歌写一位女子对情郎的执着相思。这位女子住在长江南岸,她的情郎已去江北。在一个梅花开放的春日,他们曾在西洲幽会。当梅花再度盛开的时候,这位女于“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来唤起他的共同回忆。 此诗的显著特点是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最精彩的是采莲一段:女子怀着满腹心事去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再如“忆郎郎不至”以下六句,从“忆梅”到“忆郎”,“忆”而又“忆”;从“望鸿”到“望郎”,“望”而再“望”,写出了女主人公柔情郁结的情态。 这首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象是许多五言绝句联缀而成。但语语相承,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成篇。换韵处往往用“钩句”承接,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尽的情韵。诗中多用重字,如用了四个“门”字,七个“莲”字,以着意渲染缠锦的情思。这首诗也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极为热烈。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