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黄河下游

时间:2024-02-29 01:53:12 编辑:阿旭

黄河特点

  黄河共有四个特点:一、水少沙多;二、水和沙分布不均匀;三、地上悬河,形势险峻;四、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的天然年平均流量是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是中国第二长河。由于黄河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因此河流中便夹带了大量的泥沙。黄河每年都会夹带约十六亿吨的泥沙,其中流入海洋的泥沙量约十二亿吨,剩下四亿吨便积滞在黄河的下游,桃花峪至入海口一段。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致使黄河河道每年都在抬高,目前,黄河的河床已经高出地面3到5米。


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特点

黄河上游:山高坡陡,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多沙少、河水较清、流量均匀是该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出青铜峡之后,其地势平坦开阔,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中游:于夏秋季多暴雨,沙源丰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河道淤积与侵蚀河段交互出现,峡谷与宽谷相间。下游:由西向东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两岸几乎全靠大堤为屏障,河道滩面一般高出两岸地面约2—5米,有的高达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扩展资料水文特征1、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2、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3、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有哪些省

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市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其中中上游地区多山地,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丘陵。
黄河并有两个分界点,其中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由的分界点则是位于河南省的桃花峪。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中下游包括哪些地区?

自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为上游托克托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花园口附近为中游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45.7%,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根据中游河道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晋陕峡谷段、汾渭平原段、三门峡至桃花峪河段三部分。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该河段是黄河干流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该河段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此段。山西禹门口至河南三门峡。该河段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谷间,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3%,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该河段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形成“地上悬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黄河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