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coleridge

时间:2024-03-01 01:21:59 编辑:阿旭

求“裘克安”先生翻译的“塞谬尔·泰勒·柯勒律治”做著的“老水手之歌”又名“苦舟子咏”全文。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 百科名片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英国诗人、评论家。1772年10月21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一个乡镇牧师的家庭父亲是教区牧师,在他9岁时去世。被送往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他10岁到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精习形而上学。
19岁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1794年,与骚塞合写《罗伯斯庇尔的失败》一剧。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留学,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1809年创办《朋友》杂志。以后大多写诗及批评文章,也曾在皇家学会讲演。1817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传记》,以文学批评为主, 是他最完整的散文著作。 1818年作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的讲演,后来收集为《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一书。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瑰宝。这些诗显示了柯尔律治创作的原则和特色,即以自然、逼真的形象和环境的描写表现超自然的、神圣的、浪漫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时“自动摒弃其不信任感”,而感到真实可信。其他优秀诗篇如《青春与暮年》、《沮丧》、《寂寞中的恐惧》、《霜夜》、《无希望的工作》等,大多伤感、阴郁,表现了作者不幸的生活遭遇和抑郁的心情。柯尔律治的文学、哲学、神学论文在他全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文学传记》包括他的评论的精华,浸润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得到现代文学批评界的高度赞扬。其中提出了关于批评理论与哲学基础等基本问题,被理查兹称为新批评派的思想源泉。 华兹华斯认为农村人民的通用语言才是诗的真正语言,并说散文和诗的语言是没有根本差别的。柯尔律治在《文学传记》中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语言问题的研究,新批评派看作是对他们所提的内在因素的支持。但柯尔律治忽视诗的思想、概念与意识,即新批评派所谓的外在因素。 柯尔律治在《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里强调莎士比亚的剧作天才,并对他敬若神明。他不赞成把莎士比亚看作错误很多的伟大作家,而是把他看成完美无缺的最崇高的作家,认为他不但有天才,而且具有强大的判断力,而且天才实际上就表现在判断力上。此外,柯尔律治还有一些哲学作品,如《思维之助》。他为反对马尔萨斯、米勒等的英国唯物主义倾向,追随巴克莱,把德国康德、谢林等的唯心主义哲学引进英国。 柯尔律治强调诗的形象思维,即新批评派认为的文学内在因素。但他又认为好诗不只在于意象。不管意象如何美丽,如何忠实于自然,其本身却不能成为好诗;只有意象受主导的激情控制,或有删繁为简、化暂为久的效果,或受诗人智力统率时,这样的意象才能成为好诗。这是柯尔律治用以批评莎士比亚剧作的标准,也成为新批评派如布鲁克斯用以批判莎士比亚剧作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标准。 柯尔律治还认为诗对于诗人与读者来说基本上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向前移动的;作为活动体,诗的美学结构是复杂的、丰富的,诗的含意是多层次的,可以接受不同时代和不同读者的再解释,可以满足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因此,新批评家瓦伦便说弥尔顿有艾迪生和蒲柏的新古典主义的弥尔顿,也有华兹华斯、拜伦等人的浪漫主义的弥尔顿。莎士比亚有柯尔律治的莎士比亚,也有威尔逊、奈特的莎士比亚。每个时代在一部伟大作品中找到了未被发现的因素,发现了新的不足之处,但整个地说来,这部伟大作品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美学上的要求。柯尔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细节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愿暂时不去考虑普通情理而信以为真,并在领略到一种怪异的美的同时获得教益或良知的觉醒。柯尔律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不仅影响过他的同时代人,也影响了包括和他政治态度相左的拜伦、雪莱和济慈,而且,对于时至今日的诗歌艺术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诗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The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苦舟子咏》是柯尔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这部长625行的叙事谣曲是一个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对一个赴结婚宴的客人讲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开,赶快去赴宴,却为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里把这个故事听完了。老水手和同伴们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后遇到了一阵暴风,暴风过后,这位水手却无端地射杀一只了航海者认为好运象征的信天翁。因此,厄运又降临了。船驶进静海中,那里没有风也没有浪;太阳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绿绿地满载着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动,老水手被视为这次厄运的造因者。水手们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驶进救他们却又消失不见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们一个个都死在甲板上,每个死者的眼光都注定在这位杀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没有死。后来,他对于自所做的恶罪觉得悔恨。于是天使们可怜他的悲苦,使死尸们站了起来,仍去做水手们的职务。他们开上了帆。虽然没有风,船却渐渐地移动。于是,这船一直驶到了老水手的故乡。一个领航者离了海岸,出来迎接。但在他到这船之前,它却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与死神挣扎着。他被领航者所救。后来,他一想起那时受的言之不尽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体内烧着,一直到了把这可怕的故事说了出来,方才觉得舒服。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重要规范。“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它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又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在政治上曾经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当人的非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一句话,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们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级主义的枷锁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基督教的万物泛神论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种主张认为:上帝就等于万事万物;任何个别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无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认为是基督教的使徒。老水手无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老水手违反上天的指意,违反自然规律,射死了无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惩罚。于是,灾难来了:风停了,船无法前进,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这时候,有人指责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将神鸟射死!是它引来了南风。”此时,老水手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感到内疚。心理学认为,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毕达哥拉斯要求人们对自己言行进行反省以后,就应该在内心里对卑劣的行为感到羞耻、悲哀和恐惧;对善良行为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认为,道德上的善恶主要取决于感情系统中的羞耻感。他说:“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义恶行和过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并且情感的内容有益于社会,而且还是以有益于社会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动,这就必定在任何行动中构成我们所说的公平和正直。”不义、恶行和过失将引起人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现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中,痛苦和畏惧是主要构成“因子”。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是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可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那么,羞耻感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达不到“有羞知格”的认识。同时,羞耻感要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自尊体现了对自我社会话的切近,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老水手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知耻,惭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于良心发现才深感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惶惶终日,不断自责自己。 事态进一步发展,在他忏悔和祈祷下挂在脖子下的鸟掉下来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为缺水而一个个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着。这似乎是上帝对他的又一个惩罚。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导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条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恐惧。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析,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识、认知、判断、态度、感情、体验、意向、意志、动机等一切心理反应活动。老水手不断对自己惊醒良心谴责。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对需要的体验,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它一方面产生良心的认知因素,推动自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则产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动自己做出改过迁善的选择。在行为过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有影响和评价作用。对于履行了道德义务并产生了好后果的影响和行为,它便于进行自我谴责,使人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这种自我谴责,往往能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老水手虔诚地祈求海蛇破开魔法,他才获救得以回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们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觉醒为将要开始的道德行为提供罗盘。道德反省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自己已作的道德选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体已经体验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过失的情况下,从而进行的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通过反思,要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案,明白来者可追,逝者可补。在今后的行动过程中,要用千倍的补偿替代原有的损失;通过反思,主体对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与社会道德的系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后,老水手回到了家。于是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他极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让他们听他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他想寻找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内心的痛苦——赎罪。尽管老水手已经虔诚忏悔,但还是有种负罪感难以释怀,于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来以排除内心的痛苦。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找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法。 总之,柯尔律治的这首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其中的心理描写可谓是典范!诗歌探讨了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哲学问题,宣传了一切生物皆上帝听造的教义。但诗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艺术的精确性和音乐的流动感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画面:时而风平浪静,沉寂安宁;时而风暴骤起,一片喧嚣。在写作此诗时,柯尔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凭借想象,使真实的情形与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织,把平凡的细节与诗意的象征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瑰丽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诗艺上,长诗将英国民歌的自由与古典文人诗的谨严冶于一炉,炼就出适合表达浪漫主义情绪的活泼自然的诗体,而长诗的音韵与节奏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能让文字进行歌唱的本领。


关于告别唯一的名言

在生活中说“再见”的机会跟说“你好”一样多——这个不幸的事实曾被塞缨尔·泰勒·科尔里奇概括道:“相遇、结识、恋爱——然后又分离,在许多人心中留下忧伤的记忆。”既然已决定要说“再见”,问题在于如何把这句道别的话说得恰如其分。英国大诗人拜伦曾写道:“当永别人世时,所有告别话会一涌而出。”罗伯特·伯恩斯的《向南希告别》是所有辞别诗中最负盛名的,因为它包括了最典型的告别要素——不乞求爱情,失望,希冀,美好的祝愿等等。这首诗的结尾这样说道:“永远别提我们曾缠绵相爱,永远不谈我们曾盲目相爱!要么永不相遇,要么永不分开,我们决不会肝肠寸断……”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卡顿在他上断头台之前,曾说过一番在文学修辞上措词极佳、意味深长的告别话:“我要去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非常非常好的事,我将去享受一次我从未享受过的十分十分安逸的休息……”最令人心碎的道别话要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所说的一段台词:“晚安,再见!分别竟是这样一种甜蜜的悲哀,我要念叨着‘晚安、再见’……,一直到明天。


中国诗歌文学史

论诗歌表现形式与诗歌的发展

诗歌是文学的一个显类。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过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学,无疑以诗歌最具代表性,研究诗歌的发展,可以基本上把握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诗歌作品大抵可以分为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形式指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要素。思想内容通常指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现象,主要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感情等要素。我们的思维定势往往是重内容,轻形式。在此,经过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研究,笔者认为,从成功的具体诗歌作品来说,表现形式和内容应是完美结合的,缺一不可,但对诗歌本身的发展来说,诗歌表现形式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的进步。中国文学是注重表现形式的文学,诗歌的生命正于它的形式美。美国理论家马克·肖勒认为:“现代批评向我们表明,只谈内容本身决不是谈论艺术,而是在谈论经验;只有当我们论及完成的内容,也就是形式,也就是艺术品的本身时,我们才是批评家。内容(或经验)与完成的内容(或艺术)之间的差距便是技巧。”(《技巧的探讨》)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诗歌就特别注重形式美。相传作于黄帝时代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周易》引用的上古民歌民谣,如《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贲·六四》: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屯·上六》: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礼记·郊特性》所载的《伊耆氏蜡辞》: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些都已初具句式整齐、押韵和对偶的形式美,显示出很早以前古人就有了对诗歌形式美进行探索和追求的荫芽。
由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四言诗盛行于世,其基本保存在《诗经》中。《诗经》中收录的大量先秦四言诗歌,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分章的组织结构;重叠复沓的章法句法;押韵;对偶。相对于原始型的二言诗,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这种突破的背后,是先秦人对形式美的欣赏和追求。对形式美的追求,甚至反映在春秋战国的外交场合。当时,外交使节经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进行交谈,句式整齐、音律优美的诗歌成为春秋战国外交的必用辞令。孔子就认为只有“诵《诗》三百”,才能“授之以政”和“使于四方”,并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先秦外交使节和典籍引用的《诗经》诗句,往往是断章取义,并不在乎诗篇的涵义,因为他们要的是诗歌所具有的形式美。外交场合追求形式美,就象是诗歌中用典,不仅能使外交辞令更加华丽,而且可以显示出说者的涵养。
战国后期,“《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1]稍晚于《诗经》,出现在长江流域的骚体,改四言为七言、六言、五言、八言,而以七、六句式居多。骚体是南方楚国特有的诗歌形式,其源头是南方楚地的民间歌谣。骚体的代表作家是大诗人屈原,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忧愤之下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九思》等不朽诗篇。骚体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打破了四言句式整齐的格局,句法灵活多变;二,喜用感叹词“兮”字;三,篇章结构较四言宏大,如《离骚》一章,达2490字;四,出现了诗歌标题;五,地方色彩浓厚。屈原作为当时楚国的上层贵族和高级知识分子,对当时流行于中原的四言诗是相当熟捻的,他的《天问》就是用四言写成的。然而,他却采用楚地的民歌体来抒写情怀,写下了《离骚》、《九歌》等,可见这也是一种对形式美的追求和突破。
到了汉代,出现了乐府诗。乐府诗原指两汉乐府机关所采集的民间诗歌,后来也包括汉以后收集的民间作品,以及文人、乐工创作和仿制的作品。乐府诗受骚体的影响,打破四言体,大量创作杂言体。其往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间出,而基本上以五言为主,七言句式也不少。甚至出现了一部分较为完整的五言诗。乐府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对诗歌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巨大的作用。
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极有滋味的新诗体——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产生是中国诗歌艺术上的一次飞跃。五言古诗音韵优美,句式整齐却富于变化。从节奏上看,其音顿既可以是上二下三的“二三式”,也可以是“二一二式”,还可以是“三二式”,甚至是“一四式”,能有奇有正、奇正相生地形成诗歌节拍,达到了诗歌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效果。从句法上看,五言诗能方便地运用单音词、双音词,乃至三音词,极尽变化之能事。“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焉。”[2]差不多与五言古诗同时,出现了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在五言古诗的前面加上两个音,形成“二二三式”节奏。五七言古诗的出现,是人们对诗歌形式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结果。
中国古代诗歌对形式美一以贯之的追求,有一个由自然声律到人为总结、规定并实施的发展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荣,人为总结的时期到来了,它的标志就是永明体的产生。《南齐书·陆厥传》中记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规定的声韵,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永明体的产生,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的律诗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完善诗歌艺术美方面,在南朝风行一时的宫体诗,也做出了贡献。宫体诗源于流行于市井的民间歌词及文人诗歌,颇多侧艳。由于南朝统治者的喜爱,这些民歌便由市井进入了宫廷,再经宫廷文人的润色、改造和进一步的创作发展,便成了宫体诗。宫体诗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具体题材以咏物与描写女性为多,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失之靡弱。但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梁书·庾肩吾传》就说:“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说明宫体诗在格律化方面比沈约等人的永明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萧纲的《采菱曲》:“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新艇,徘徊莲叶南。”徐摛的《咏笔》:“本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纤端奉积润,弱质散芳烟。直写飞蓬牒,横承落絮篇。一逢提握重,宁忆仲升捐。”已基本合律。诸如此类的诗在宫体中比比皆是。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文学的独立性更加明确,时人对诗歌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诗歌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此时,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论著,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潮。这些论著影响巨大,引导着诗歌创作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仅论述了诗歌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而且总结了许多宝贵的诗歌创作经验,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的奥秘,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论。
到了隋朝,出现了在格律上完全合律的诗歌,如薛道衡的《昔昔盐》: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何如连御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溪满翠华。洞中明月夜,窗下发烟霞。
但在理论上没有提出新的总结,有些问题(如粘附规则)还没有完全解决。
初唐的宫廷诗人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等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起初是重视对偶的修辞技巧,尔后又增加了调声的技术,并且最终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当时这些诗人创作了大量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中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
律诗之后,长短句、元曲,甚至小说等文体的兴起,也同样是因为文学之士对形式美的追求所致。正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体后不如前,余未敢言。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所以可以说,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说,诗歌表现形式比内容更重要。诗歌内容的变化终究有限,如写爱情,古往今来的爱情,大致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表现方式的不同而已。诗歌所含的内容,不外乎是天地宇宙、山水田园、忠君爱国、英雄美人、个人际遇、咏史抒怀等等,有迹可循。但诗歌形式的变化,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变化,从诗歌发展史看,似乎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实际上,诗歌形式的发展,却往往在人们的预想之外。可以明确的是,在诗歌的发展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发展是诗歌的生命,但这种变的基点,却是对诗歌形式美的追求。参考资料:http://blog.szu.edu.cn/user/wordsworth/Article_316


塞谬尔·泰勒·科尔里奇是谁?他说过哪些话?能介绍一下吗?

你这个译名有些问题吧。Samuel Tayor Coleridge,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塞绍尔·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一个教区牧师家庭,9岁时丧父,后作为孤儿去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寄读十年。在那里,他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1791——1794年,柯尔律治在去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虽为名校学生,


却是酒、妓、鸦片无一不沾,时常情绪激烈,驶过“一段狂暴的航行”(华兹华斯语)。他涉猎政治与宗教方面的激进著作,深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曾写下《巴士底狱的陷落》等诗篇,并与诗人骚塞计划在美国宾州创建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只是因为旅费无着等原因而未能成行,不过,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他以骑士般的热情娶了破产商人的女儿萨拉——一个贫穷而虔诚的姑娘。1794年7月,法国大资产阶级发动“热月政变”,激进派领袖罗伯斯庇尔被杀,他跟骚塞合写了诗剧《罗伯斯庇尔的失败》,批评罗伯斯庇尔的过激行动,要求革命者多讲仁爱和宽恕。1795年,他结识了华兹华斯,便迁居湖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两人朝夕相处,互相勉励,于1798年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同年与华兹华斯兄妹赴德国留学,深受德国哲学家谢林和浪漫主义作家施莱格尔兄弟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1797至1802年间,柯尔律治写出了他的最著名的三首长诗:《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以及抒情短诗《思乡》、《爱情》等。1817年,他发表了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著作《文学生涯》。 1818年前后,柯尔律治作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创作的演讲,后来编成了《莎士比亚演讲集》。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柯尔律治的创作很少,晚年生活颇为凄凉,穷愁潦倒,1833年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后,第二年的7月25日死于朋友家中。

二、诗歌创作

柯尔律治的代表作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友情诗或他所谓的“交谈诗”,另一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前者大致包括《伊俄勒斯之琴》、《这个菩提树的荫棚》、《霜夜》、《沮丧》和《致威廉·华兹华斯》等。后者主要指《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和《克里斯特贝尔》等。由于后者的斑驳异彩,人们对前类诗的价值稍有忽略,而实际上它们的重要性能比及《丁登寺》和《不朽的征兆》。

所谓交谈诗,主要因心中有固定的听者,如好友兰姆、华兹华斯兄妹、华兹华斯夫人等,诗常像自言自语,节奏松弛,思路舒缓。

最初的交谈诗《伊俄勒斯之琴》(1795)以妻子萨拉为听者,讲自己如何在芳溢的乡间景物中陷入绵绵思绪。该诗是浪漫诗人以风奏琴象征艺术创造力的名作。听风奏琴本是当时时髦的娱乐形式,阵阵轻风触动窗台上的风奏琴琴弦,奏出音乐,但在诗中则象征性地浓缩了精神与实物、自然与灵感、气流与音乐、被动与自发等含意。不仅诗人的敏感性如琴弦等待着天风的触摸,而且整个富有活力的自然正是形状各异的琴身,由同一股浩漫的精神轻风来吹抚。如此泛神的思维达到高潮后,诗人感到萨拉的目光在责备他,让他谦恭些,于是觉得自己的思绪就像哲学的流泉上冒出后又即刻破裂的气泡。

1797年写给兰姆的《这个菩提树的荫棚》更能体现柯尔律治在交谈诗方面的才华,诗人以轻松、明净的笔法将交谈的、抒情的、田园的、沉思的和宗教的文体以及人生、哲学、宗教方面的关怀都融在一起,展示了新鲜的艺术质感。诗人因脚伤不能与友人出游,伤感中开始想像自己与他们同行在山野中,“大自然从不抛弃智慧的和纯朴的人们,”似乎他以缺席的目光看到更生动的景象。学界的新解认为,从这首诗中可梳理出人对自然的鉴赏力的发展过程,即从客观感知到重视画面再到悟见象征和道德力量,当然,交谈诗在哲思上都要让位于《沮丧》,该诗在华兹华斯写《不朽的征兆》一周之后动笔完成,后删去大半涉及个人生活感受的诗行,以突出生命的损失和艺术创造力的钝化等较抽象的内容。他写到自己虽长久盯视着月亮,听着风声,却已体会不到那种以内在的欣悦为特征的感受,因为成年生活的磨难使他失去大自然赐与幼童的才能,即能够“塑形造像的想像力。”他说:“我们所获得的只是我们所给出的,/大自然只生存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如果我们想看到一些更高贵的东西,那么“灵魂本身必须射出光芒、辉焰、/一层裹覆大地的明亮的云霞。”尽管该诗讲的是精神与诗艺的失败,但一系列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诗句却使其成功地超越了一般的好诗。

第二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其特点是奇异,如梦魔,富有哥特式的想像力和跌宕的情绪,具有极高的艺术力度,与华兹华斯推崇自然的成分相比,更具超自然的色彩。

《克利斯托贝尔》只完成两部分,共六百七十七行。十八世纪后半英国出现一种“哥特式”小说,写幽灵出现于古堡之类的故事,柯尔律治此诗用了类似情节:一位名叫克利斯托贝尔的姑娘在月夜林中看见一个极美的女子在哭泣,说是被一群强人所劫半路扔下的,动了怜悯之心,请她进了父亲的古堡,安置在自己睡房里。第二天她父亲老爵士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了她,听她说起家世,发现她的父亲是邻居的一位爵爷,原是自己过去最好的朋友,不过后来两人却吵翻了成为仇敌。现在老爵士早已后悔,看见这位小姐就想重续旧好,忙着布置派人前去把爵爷老友接来同他女儿一起在自己堡里团聚。不料这时自己的爱女克利斯托贝尔却跪在他的脚下,向他央求:“看在我死去的母亲面上,请您把这女人送走!”

为什么姑娘原来救了这个女人,而现在却要把她送走呢?这是因为她昨夜与这女人同寝,感到一阵昏迷,如中魔法,而今天又在她父亲面前,看见那女人侧眼看着自己,显出了一条蛇的原形,忽然间:



这小姐的眼睛在她头上缩小,

缩成两只蛇的眼睛,

带着恶意,更带着恐惧,

侧面瞧着克利斯托贝尔!——

一会儿——这景象就已消失!



而这时倒是老爵士勃然大怒了,怎么女儿会不理解他要与老友重新和好的心愿!于是他不顾她的央求,命令手下人立刻动身上路去接小姐的父亲。

至此第二部分结束。柯尔律治原来还要再写三个部分,但始终没有实现。

此诗写得既有故事,又有气氛,转接处颇为戏剧化,而在格律上又不用通常以音节组成的音步,而用了古英语诗的重音办法,即每行不论音节多少只有四个重音。已成部分作为手稿流传时,受到司各特和拜伦的称赞,柯尔律治才将它发表。实际上,司各特写《末一代行吟诗人之歌》和拜伦写东方叙事诗中的《围攻柯林斯》,都受到柯尔律治此诗的影响,尤其在格律上如此。

另一首来完成的诗是《忽必烈汗》此诗可谓集梦之大成,不仅内容是诗人在读一本游记中间打盹时梦中所见,而且诗句也全是诗人在梦中所写,醒来还记得,于是赶快写下,不料写到五十四行忽然有客来访,等到客走重新执笔,却把下文完全忘了。这是诗人自己在本诗引言中说的写作经过。

从现存五十四行来看,此诗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同忽必烈有点关系。开始几行就提到了他:



忽必烈汗降下旨意,要在上都

修筑游乐之宫,堂皇富丽:

其处圣河阿尔夫

流穿深不可测的山窟,

注向阴暗的海里。

(吕千飞译文,下同)



但是啊,那条裂罅深邃而充满幻想。

斜劈青山,横过雪松林地!

荒野去处,一如既往,

半钩残月,圣洁而魅惑迷惘,

有女留连徘徊,为鬼恋悲泣!



这是一种与《克利斯托贝尔》一致的浪漫情思,属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幻想。然而这样的“鬼恋”气氛却立刻为怒潮轰鸣声所驱逐了,元朝大汗再度出现:



忽必烈在轰响中听见,

祖先在远方预言争战!



但是引起赞叹的却不是军事征服,而是那想象中的游乐之宫:



这设计稀罕,真天开异想,

教山窟冰霜伴殿宇朝阳!



冰雪晶莹而又殿宇朝阳闪耀,这一奇异的对照加强了图景的异域色彩。

第二部分则与忽必烈无关。它一上来就描写另一个梦中所见:



一次梦幻中,我曾见到

一张古琴,女郎怀抱:

那是位阿比西尼亚少女,

唱阿保拉山之曲,

弹琴伴奏歌调。



这是梦中之梦,地点从上都移到了非洲,格律也从轰响变成了古琴伴奏的歌曲,好象是安静下来了。但这歌曲却又突然变成呼喊:



小心!小心!

他目光似电,长发飘风!

莫犯圣威,阖闭眼光,

围成圆圈,绕行三度

因为他已喝过甘露,

又饮过天堂乳浆。



这最后一段中的“他”指的是诗人,所描写的是诗人在灵感激发时犹如神灵附体,如疯如狂的样子。全诗至此倏然而止。

显然,此诗的主角并非蒙古大汗,而是诗人;所渲染、形容的是灵感,是想象力。情景转换的迅捷,形象对照的突兀,格律上多种乐音替换的频繁,都是为了突出想象力的作用,表现出它的不可捉摸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神秘、瑰奇的一面在此集中显现了,而此诗之着重音乐美和意境美而不讲思想或道德意义,则又成了后世纯粹诗、抽象诗的先导。

《古舟子咏》(1797)讲述一位老水手坚持将一段海上经历说给一位应邀参加婚礼的青年听:

他的船曾驶入冰的世界,一只信天翁飞来,如盘旋于空中的十字架,给他们带来轻风和好运,但在一种莫名的冲动下,他举弓将其射杀,信天翁是吉鸟,现在无辜被杀,于是大自然的一系列惩罚降临了。风停了,他的船陷入死寂之中不能动弹:



日复一日,天复一天,

我们困住,风不吹,船也不动,

死呆呆,好象是纸画的船儿,

停留在纸画的海中。

海水,海水,四面是海水,

而船板都在干缩;

海水,海水,四面是海水,

却没有一滴可喝。



水手们极度乾渴,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老人杀死信天翁所带来的,痛恨之下,也惩罚了他:



我看到了老老少少的面孔,

哎呀,脸色多么凶!

他们挂上我脖颈的,不是十字架,

而是那死的信天翁。



死鸟套挂在他的脖颈上,似罪的标记,在极度干渴之中,老水手看见一条船的残骸驶来,上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死亡”,另一个是“死中生”,两人在掷骰子赌输赢,结果“死中生”赢了,她要下了老水手,于是别的水手都死了,唯他独活——但是活也是一种痛苦:


谁看懂了恐怖游轮,求解释

这电影足够的烧脑了,对我来说绝对是了,鄙人天生脑子笨像老妈说的不爱吃鱼,看来要和这类电影绝缘了。此片的口碑很不错,大家的评价都不错,只是太烧脑了,于是把官方解析找出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欢迎再看第2遍第3遍或者更多..

【官方解析,绝对剧透】

此片的评论常常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时空重叠的理论想要理清现实逻辑,一派主张Jess的鬼魂在车祸后进行了一场幻境之旅。其实这两种解释并非互相矛盾的, 即使是幻境也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也是遵循严密的内在逻辑的。

【1】关于官方解释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答?是有的,那就是Jess的确一开始就死于车祸。

导演谈到此片是“that kind of wearied psychological story”(导演还提到他是Memento的超级粉丝,可见此片强调心理分析),当问到他最初的概念是来自何
处时,导演说想拍一部关于:“what would it be like if you go to work and find yourself...already dead”的电影(如果有一天你照常去工作却发现你其实早就死了)
,后来在他构筑剧本时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让整个故事变得非常复杂一环套一环,但是整体基调是不变的。

所以这个故事的全貌大致如下:
周六早上,Jess带着儿子去赴Greg八点半的约一起出海(冰箱上的纸条写着 :Greg,the trangle harbor 8:30,是她提醒自己用的),但是因为儿子弄洒了
颜料耽误了时间,所以Jess为了不迟到开了快车,导致车祸,母子二人当场死去,死亡时间是8:17 分,也就是Jess手表和船上的挂钟永远停止的时间。Jess的灵
魂在弥留之际记得有一个约还没有赴,所以请求死神带她去港口见Greg一面以了牵挂,她承诺死神一定会回来赴死,但是却违背了承诺一去不回,于是有了后面
的降罪。

船上和出租车上的两段对话是理解此片主题的关键:
当船上一行人经过走廊,看到船名Aeolus时,提到Aeolus的儿子Sisyphus被神罚,要无休止的推石头上山,再眼睁睁看着石头滚落山脚。 Victor好奇
Sisyphus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要受此折磨,Sally回答:”He cheated death. No, he made a PROMISE to death that he didn't keep“(他欺骗了死神。不,应该说是他
向死神做出了承诺,却没有遵守诺言)

再看片尾Jess搭乘出租车来到港口,司机(即死神)说:”I'll leave the meter running...you will come back won't you? “(我会把里程表一直开着,你会回来
的对么?潜台词:你只可以去码头看一眼,看完就要回来继续搭乘灵车去冥界,因为你死亡的命运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Jess回答:”Yes,I...I PROMISE.“ 这个
PROMISE是关键,即Jess对死神的承诺,和船上Sally的那段解说惊人的吻合。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而这
一切都注定她将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的循环下去。

【2】此片的两个相关背景

1)是Sisyphus推石头的希腊神话。Sisyphus被打入冥界后请求给予三天时间返回阳世去掩埋自己的尸首,但是当他回到人间却眷恋不肯离去,背弃了自己的承诺,最终被Hermes捉回。

2)是英国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译为《老水手之歌》或《古舟子吟》)讲述了一个老水手带领同伴们出海,因为莽撞的射死了一只信天翁,给帆船带来了噩运,于是风停了世界好像静止了一般,无法靠风力杨帆起航的船被困在大海中央,船员
因为极度饥渴而虚弱不堪,他们为了惩罚老水手,摘掉了他脖子上的十字架挂上了那只死鸟。此时远方驶来一艘荒芜的幽灵船,船上立着一位孤独的女妖,她象征
着恶梦(The Night-Mare),也象征着”活于死中“(LIFE-IN-DEATH was she)。上船后水手的同伴在女妖的诅咒下一个接一个的倒地而亡,他们的尸体都不会腐
烂,还睁着眼睛保持着临终的目光怨毒的盯着老水手,仿佛在谴责他的过失招致了一切灾难。而只有老水手无论如何也无法死去,他在船上度过了恐怖而痛苦的七
天七夜最终深深地忏悔,为那只信天翁祷告,最后老水手终于生还了,却注定一辈子孤独的活在自责和亡灵的怨恨中,他见人就重复讲述着这个故事,劝诫人们要
慎重自己的言行,不要践踏任何生命哪怕它们看起来多么弱小。

《老水手之歌》的主题就是关于基督教的原罪。记得Jess在甲板上看到海鸟啄食Downey的尸体时夺过Victor手里的苹果(Victor在餐厅拿着啃了一口,又抓着它
跑了出去)砸向了海鸟,苹果即原罪,意味着一切的灾难起源于Jess。诗中船员曾把死鸟挂在老水手的脖子上提醒他犯下的罪过,Jess脖子上挂的是她儿子的照片
,暗示Jess的儿子就像那只无辜的信天翁,因为母亲的粗暴和自私受到了伤害(Jess因为单亲抚养孩子压力很大,所以总是打骂儿子),最终还死于母亲造成的车
祸中。而Jess只能永远带着象征自己罪的项链,活在忏悔里。

【3】关于细节

1)船上的时间是静止的,第一次在餐厅看表是8点17,后来在有唱机的房间Jess身后的挂钟还是8点17,当然Jess的手表也一直停止在8点 17(可见车祸那天
早上母子即将迟到)。而其他人的11点30的时间是正常出海后推进的时间。暗示着Jess是静止的船也是静止的(死去的),而其他人是流动的(过客,可累积痕
迹于船上)概念。

2)船上237号房间,和Jess家门牌号码一样,可见大船乃Jess心造的恶梦(我们做梦时,潜意识中把生活中的情景改头换面重现于梦中)。而巧合的是电影
《闪灵》里面也有一个决不可以接近的237号房间,那里是一场谋杀的起点,《闪灵》里Jack在237房间里见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老妇,她们都在腐烂,那是
在那房间里被杀害得同一个女人的鬼魂。这个小彩蛋不也暗示了Jess 看似青春的肉体实则已经死去了吗。当Jess独自一个人时,她面前的水果就呈现出腐烂的样
子也是同一个道理。

3)船上的那架跳针唱片播的音乐和片尾Jess带儿子开车时路边的儿童乐队奏的旋律是一模一样的(要仔细听才能听出来,而且还是三条旋律线按时间差交织
在一起,象征船上三个Jess),这也是Jess死前留在潜意识里的音乐,所以在船上又以另一方式重现了。

4)船上餐厅鼓面上的图案和围观车祸的一个孩子手里的鼓上图案一模一样,也是重现。

5)被枪打中头顶的那个蒙面Jess受伤和流血的部位跟车祸中穿裙子Jess尸体头部的致命伤部位一致,重现。

6)Jess开车撞死海鸟带来厄运同《老水手之歌》射杀海鸟造成厄运相似,Jess家墙上也挂着信天翁的装饰画,并在片子里多次出现海鸟的特写。而且信天翁是著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

【4】Jess忽然“冷血无情”起来的心理转变是怎样的?

有人说Jess有两个,一个善良一个邪恶,我不太同意。所有Jess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她们上船之前的状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到了第三个阶段每一个 Jess都
是很坚定地要杀死全船的人,而她们的出发点都是救全部的人一起回去,因为她相信杀死所有人后死者就会全部复活。

为什么她得出这个结论?关键在那句“It return when they're dead”,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当船上每一批5人组里最后一个死掉后,那艘小帆船又会运来新一
批的5人,这是Jess在目睹了两批人的死亡状态后终于顿悟到的结论。这时候Jess回顾了一眼身后推积如山的Sally尸体,又恍然大悟的说了一句“It return when
everyone's dead”这句的return就不光指小艇回来了,还指复苏一切死去的人,然后大家平安回家。(注意她用的不是I return,而是It return,她关注的不只是自
己)

因为在Jess眼里不存在每一批5人组都是不同个体生活在不同时空这一概念,她认为所有重复出现的人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人包括她自己,所以杀掉船上所有人
包括自己后,大家就都会在小艇上苏醒(复活),船上的一切就只会被当成一场恶梦。


不然以她善良的本性是无法接受有些组的同伴被牺牲,有些组的同伴会生还这种残忍的事,她还不是一个为了一己之私就能杀死朋友的自私女人。证据是Jess
在做出”杀光“决定的前几秒钟还刚刚和奄奄一息的Sally说过绝对不会伤害她,而且在她领悟要“杀光”所有人后,又去安慰受重伤的Vector说:“不要怕,我能救你。
我知道怎么救你”。所以她在开枪打Greg之前才说:“现在这个我不是我,真正的我正在帆船里和你在一起呢。” “等我杀了你,我们就都可以回去了。" (这次她用的
也不是I will return,而是We will return)

Jess 的计划应该是:杀死船上所有的人,然后等在登船口,阻止之后那批人上船,最后自杀。她相信等她醒来就会回到原来那艘小帆船上和大家一起,使一
切恢复到最初的状态。所以Jess才逼迫自己果断干脆的痛下杀手,这是手段上的残忍,但出发点是为了救活所有人。所以那个彪悍的脸上有伤的Jess也是为了这个
理由杀人,她并非内心邪恶,而是武装起自己逼自己坚强起来。

【5】船上的循环逻辑:123123123...

在船上,一共有三种经历的Jess,她们开始登船时的初始状态是一样的,本质也都是善良的。

1型Jess经历(就是我们一路关注的那个Jess):
1)在餐厅被Vector卡脖子Vector死,
2)跑到剧场目睹Sally和Downey被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射杀,
3)被持枪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从剧场一路追出来搏斗后把蒙面人(2型Jess)推落海,
4)把Ve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在剧场射杀Greg后又当场射杀Sally和Downey,
6)从剧场一路持枪追杀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搏斗后被活着推落海。

2型Jess经历:
1)在餐厅遇到另一个自己(往前数一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和Vector,被另一个自己(1型Jess)举枪对着,然后逃跑躲了起来
2)在暗处目睹脸上流血Jess(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将Downey捅死Sally捅伤过程
3)一路跟踪脸上流血Jess(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在甲板砍死3型Jess并将之推落海,
4)把Vi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在剧场射杀Greg后又当场射杀Sally和Downey
6)从剧场一路持枪追杀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搏斗后被活着推落海。

3型Jess经历:
1)在餐厅被Vector卡脖子Vector死
2)跑到剧场目睹Sally和Downey被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射杀
3)被持枪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从剧场一路追出来搏斗后把蒙面人(1型Jess)推落海(*注意 : 此处也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那个Jess
被打落船的时刻),
4)把Vi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想射杀Sally和Downey可是反被Jess(往后数一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打伤头顶脸流血,只能摘了面具扔了枪用刀子捅死Downey捅伤Sally,
6)最后在搜寻受伤Sally时被一路潜伏跟踪自己的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伏击,被砍死推落海。

所以Jess的经历一共有三种也只能有3种,按123123123的顺序无限循环下去。

2型Jess与1型3型Jess在前半段经历的不同之处在于,2型在餐厅有一段被1型Jess拿枪指着的经历,虽然被1型Jess放走了可是有了警戒心并藏了起来,所以
后面根本没在本该出现的剧场现身(1型Jess代替她出现并举枪射伤2楼的3型Jess),所以藏在暗处的2型Jess只目击了受伤的3 型Jess拿刀杀人的一幕,而后2型
Jess尾随3型Jess并在甲板处砍死了3型Jess。而1型3型Jess初期在餐厅并没有2型Jess的这段经 历,所以后来手无寸铁的出现在剧场,遭到蒙面人攻击并被一路
追杀到甲板。

而3型Jess与1型2型Jess在后半段的不同之处在于,3型Jess没枪杀成Sally和Downey反而受了伤,并发现对手已经持有了武器,于是为了诱敌摘了头套扔了枪
,改成在237号房间用刀攻击,而在寻找逃跑的Sally时被尾随的2型Jess拿斧子偷袭,此时3型Jess手里只有把小刀没有抢,打斗时自然落了下风,所以被砍死扔进
了海里。而 1型2型Jess后期在剧场都成功射杀了Sally和Downey,而后追到甲板,搏斗,被活着推落海。

所以虽然Jess 经历有三种,但是结局只有两种:1型2型生还被浪打到岸边开始岸上循环,3型被砍死推落海。3种类型的Jess本质都是善良的,上船时的初始
状态是一样的。那个最后把1型Jess推下海的,看起来和1型Jess曾经反应一模一样的Jess(被很多人误以为是1型),其实是会成长为割喉女的3型Jess,只不过
是初期形态而已。

【6】为什么儿子可以预知车祸

蒙面Jess被推落海后从岸边跑回家,看到了穿裙子的自己打骂儿子的场面,这的确是真实生活中曾发生过的一幕,她砍死自己代表希望惩罚过去犯下错误的自
己,是赎罪和忏悔强烈意念的实像化。

他儿子为什么在车上似乎就预知了车祸?因为他是Jess想象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整个大船和炼狱也是Jess的心自造的),她多么希望结局是儿子没有死自己也
没有死这样就可以重新来过,补偿孩子,做个好母亲。但是死去的结局是唯一的真实,Jess潜意识里也不相信自己构筑出来的和平幻像,儿子的哭喊就象征她精神
世界的动摇,那个幻想乡最终崩塌回了车祸的结局。

注意,便装Jess杀死裙装Jess后把她的尸体装在黑色旅行袋封好,塞在了后备箱。但是车祸后裙装Jess却是直接暴露在马路上,车祸的自然力应该不可能解开
那个黑色袋子还把它脱掉吧,而且裙装Jess曾被钝器砍过那么多次,可马路上尸体看起来只有头上一处致命的撞伤。

同时,Jess的车翻车后,所有的路人立刻围了过来,假设便装 Jess此时从驾驶座爬出来,路人们一定不会放着她不管的吧。可我们见到的情景却是:光线转
暗,便装Jess一个人站在人群外表情呆滞的看着一切,她身上没任何外伤和污迹,而且除了那个一身黑衣的出租司机,其他人似乎也看不到她一样。

所以我们不如说此时Jess所见的景像,是自己的亡灵在车祸后回望人世的最后一幕,而出租司机就是死神(Hermes the Psychopomp),他说自己只是个
“Driver”,即一个亡灵引渡者,而他一再强调Jess无法复活已死去的儿子,说所有尝试都只是徒劳无功。

而此时的Jess,因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死魂,所以头脑又回复到刚死时懵懂混沌的状态,只依稀记得要去港口,所以吩咐了死神一句去港口就在车上睡着了
。醒来后在浑浑噩噩中答应死神会回来就下了车,但当她一步步走近港口时,头脑逐渐清晰了起来。绝望的母亲不甘心就这样和儿子诀别,即使她清楚再出海也无
法改变结局,但就算只是可怜的自欺欺人也是唯一可以支撑她的东西了,所以她坚持要出海,还和Greg说了对不起。

【7】Jess何时失忆,又是为什么失忆?

Jess是在船上睡着的时候将自己催眠失忆的,但是只能清除表层的记忆,深层的潜意识中还是留有过去不断累积的记忆的,所以上了Aeolus号才会有似曾相
识的熟悉感,却无法在意识层面给出理性的解释。为何Jess能让自己失去记忆?因为“人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只愿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情”。 Jess希望忘
记自己与儿子都已死去无法复活的事实,这样等她再一次在帆船上醒来就会又一次徒劳无功的为回家挣扎和努力,即使这个挣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与更深的绝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她拥有了片刻“虚假的希望”,而她最爱的儿子唯一可以存活的国度只有在那虚假的希望之乡。

Jess其实没有选择,因为绝望的母爱即是一场永劫。落入万世无尽轮回之痛苦。


看过恐怖游轮的求解释,我真的这一点看不懂

一楼正解,lz根本没看懂。不要乱发言,下面是官方解释,看一下就知道了:
【1】关于官方解释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答?是有的,那就是Jess的确一开始就死于车祸。

  导演谈到此片是“that kind of wearied psychological story”(导演还提到他是Memento的超级粉丝,可见此片强调心理分析),当问到他最初的概念是来自何处时,导演说想拍一部关于:“what would it be like if you go to work and find yourself...already dead”的电影(如果有一天你照常去工作却发现你其实早就死了),后来在他构筑剧本时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让整个故事变得非常复杂一环套一环,但是整体基调是不变的。
  
  所以这个故事的全貌大致如下:
  周六早上,Jess带着儿子去赴Greg八点半的约一起出海(冰箱上的纸条写着 :Greg,the trangle harbor 8:30,是她提醒自己用的),但是因为儿子弄洒了颜料耽误了时间,所以Jess为了不迟到开了快车,导致车祸,母子二人当场死去,死亡时间是8:17 分,也就是Jess手表和船上的挂钟永远停止的时间。Jess的灵魂在弥留之际记得有一个约还没有赴,所以请求死神带她去港口见Greg一面以了牵挂,她承诺死神一定会回来赴死,但是却违背了承诺一去不回,于是有了后面的降罪。
  
  船上和出租车上的两段对话是理解此片主题的关键:
  当船上一行人经过走廊,看到船名Aeolus时,提到Aeolus的儿子Sisyphus被神罚,要无休止的推石头上山,再眼睁睁看着石头滚落山脚。 Victor好奇Sisyphus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要受此折磨,Sally回答:”He cheated death. No, he made a PROMISE to death that he didn't keep“(他欺骗了死神。不,应该说是他向死神做出了承诺,却没有遵守诺言)
  
  再看片尾Jess搭乘出租车来到港口,司机(即死神)说:”I'll leave the meter running...you will come back won't you? “(我会把里程表一直开着,你会回来的对么?潜台词:你只可以去码头看一眼,看完就要回来继续搭乘灵车去冥界,因为你死亡的命运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Jess回答:”Yes,I...I PROMISE.“ 这个PROMISE是关键,即Jess对死神的承诺,和船上Sally的那段解说惊人的吻合。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注定她将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的循环下去。
【2】此片的两个相关背景
  
  1)是Sisyphus推石头的希腊神话。Sisyphus被打入冥界后请求给予三天时间返回阳世去掩埋自己的尸首,但是当他回到人间却眷恋不肯离去,背弃了自己的承诺,最终被Hermes捉回。
  
  2)是英国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译为《老水手之歌》或《古舟子吟》)讲述了一个老水手带领同伴们出海,因为莽撞的射死了一只信天翁,给帆船带来了噩运,于是风停了世界好像静止了一般,无法靠风力杨帆起航的船被困在大海中央,船员因为极度饥渴而虚弱不堪,他们为了惩罚老水手,摘掉了他脖子上的十字架挂上了那只死鸟。此时远方驶来一艘荒芜的幽灵船,船上立着一位孤独的女妖,她象征着恶梦(The Night-Mare),也象征着”活于死中“(LIFE-IN-DEATH was she)。上船后水手的同伴在女妖的诅咒下一个接一个的倒地而亡,他们的尸体都不会腐烂,还睁着眼睛保持着临终的目光怨毒的盯着老水手,仿佛在谴责他的过

失招致了一切灾难。而只有老水手无论如何也无法死去,他在船上度过了恐怖而痛苦的七天七夜最终深深地忏悔,为那只信天翁祷告,最后老水手终于生还了,却注定一辈子孤独的活在自责和亡灵的怨恨中,他见人就重复讲述着这个故事,劝诫人们要慎重自己的言行,不要践踏任何生命哪怕它们看起来多么弱小。
  
  《老水手之歌》的主题就是关于基督教的原罪。记得Jess在甲板上看到海鸟啄食Downey的尸体时夺过Victor手里的苹果(Victor在餐厅拿着啃了一口,又抓着它跑了出去)砸向了海鸟,苹果即原罪,意味着一切的灾难起源于Jess。诗中船员曾把死鸟挂在老水手的脖子上提醒他犯下的罪过,Jess脖子上挂的是她儿子的照片,暗示Jess的儿子就像那只无辜的信天翁,因为母亲的粗暴和自私受到了伤害(Jess因为单亲抚养孩子压力很大,所以总是打骂儿子),最终还死于母亲造成的车祸中。而Jess只能永远带着象征自己罪的项链,活在忏悔里。
  
  
  【3】关于细节
  
  1)船上的时间是静止的,第一次在餐厅看表是8点17,后来在有唱机的房间Jess身后的挂钟还是8点17,当然Jess的手表也一直停止在8点 17(可见车祸那天早上母子即将迟到)。而其他人的11点30的时间是正常出海后推进的时间。暗示着Jess是静止的船也是静止的(死去的),而其他人是流动的(过客,可累积痕迹于船上)概念。
  
  2)船上237号房间,和Jess家门牌号码一样,可见大船乃Jess心造的恶梦(我们做梦时,潜意识中把生活中的情景改头换面重现于梦中)。而巧合的是电影《闪灵》里面也有一个决不可以接近的237号房间,那里是一场谋杀的起点,《闪灵》里Jack在237房间里见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老妇,她们都在腐烂,那是在那房间里被杀害得同一个女人的鬼魂。这个小彩蛋不也暗示了Jess 看似青春的肉体实则已经死去了吗。当Jess独自一个人时,她面前的水果就呈现出腐烂的样子也是同一个道理。
  
  3)船上的那架跳针唱片播的音乐和片尾Jess带儿子开车时路边的儿童乐队奏的旋律是一模一样的(要仔细听才能听出来,而且还是三条旋律线按时间差交织在一起,象征船上三个Jess),这也是Jess死前留在潜意识里的音乐,所以在船上又以另一方式重现了。
  
  4)船上餐厅鼓面上的图案和围观车祸的一个孩子手里的鼓上图案一模一样,也是重现。
  
  5)被枪打中头顶的那个蒙面Jess受伤和流血的部位跟车祸中穿裙子Jess尸体头部的致命伤部位一致,重现。
  
  6)Jess开车撞死海鸟带来厄运同《老水手之歌》射杀海鸟造成厄运相似,Jess家墙上也挂着信天翁的装饰画,并在片子里多次出现海鸟的特写。而且信天翁是著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
  
  
  
  【4】Jess忽然“冷血无情”起来的心理转变是怎样的?
  
  有人说Jess有两个,一个善良一个邪恶,我不太同意。所有Jess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她们上船之前的状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到了第三个阶段每一个 Jess都是很坚定地要杀死全船的人,而她们的出发点都是救全部的人一起回去,因为她相信杀死所有人后死者就会全部复活。
  
  为什么她得出这个结论?关键在那句“It return when they're dead”,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当船上每一批5人组里最后一个死掉后,那艘小帆船又会运来新一批的5人,这是Jess在目睹了两批人的死亡状态后终于顿悟到的结论。这时候Jess回顾了一眼身后推积如山的Sally尸体,又恍然大悟的说了一句“It return when everyone's dead”这句的return就不光指小艇回来了,还指复苏一切死去的人,然后大家平安回家。(注意她用的不是I return,而是It return,她关注的不只是自己)
  
  因为在Jess眼里不存在每一批5人组都是不同个体生活在不同时空这一概念,她认为所有重复出现的人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人包括她自己,所以杀掉船上所有人包括自己后,大家就都会在小艇上苏醒(复活),船上的一切就只会被当成一场恶梦。

不然以她善良的本性是无法接受有些组的同伴被牺牲,有些组的同伴会生还这种残忍的事,她还不是一个为了一己之私就能杀死朋友的自私女人。证据是Jess 在做出”杀光“决定的前几秒钟还刚刚和奄奄一息的Sally说过绝对不会伤害她,而且在她领悟要“杀光”所有人后,又去安慰受重伤的Vector说:“不要怕,我能救你。我知道怎么救你”。所以她在开枪打Greg之前才说:“现在这个我不是我,真正的我正在帆船里和你在一起呢。” “等我杀了你,我们就都可以回去了。" (这次她用的也不是I will return,而是We will return)
  
  Jess 的计划应该是:杀死船上所有的人,然后等在登船口,阻止之后那批人上船,最后自杀。她相信等她醒来就会回到原来那艘小帆船上和大家一起,使一切恢复到最初的状态。所以Jess才逼迫自己果断干脆的痛下杀手,这是手段上的残忍,但出发点是为了救活所有人。所以那个彪悍的脸上有伤的Jess也是为了这个理由杀人,她并非内心邪恶,而是武装起自己逼自己坚强起来。
  
  
  【5】船上的循环逻辑:123123123...
  
  在船上,一共有三种经历的Jess,她们开始登船时的初始状态是一样的,本质也都是善良的。
  
  1型Jess经历(就是我们一路关注的那个Jess):
  1)在餐厅被Vector卡脖子Vector死,
  2)跑到剧场目睹Sally和Downey被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射杀,
  3)被持枪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从剧场一路追出来搏斗后把蒙面人(2型Jess)推落海,
  4)把Ve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在剧场射杀Greg后又当场射杀Sally和Downey,
  6)从剧场一路持枪追杀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搏斗后被活着推落海。
  
  2型Jess经历:
  1)在餐厅遇到另一个自己(往前数一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和Vector,被另一个自己(1型Jess)举枪对着,然后逃跑躲了起来
  2)在暗处目睹脸上流血Jess(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将Downey捅死Sally捅伤过程
  3)一路跟踪脸上流血Jess(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3型Jess)在甲板砍死3型Jess并将之推落海,
  4)把Vi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在剧场射杀Greg后又当场射杀Sally和Downey
  6)从剧场一路持枪追杀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搏斗后被活着推落海。
  
  3型Jess经历:
  1)在餐厅被Vector卡脖子Vector死
  2)跑到剧场目睹Sally和Downey被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射杀
  3)被持枪蒙面人(往前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从剧场一路追出来搏斗后把蒙面人(1型Jess)推落海(*注意 : 此处也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那个Jess被打落船的时刻),
  4)把Victor推到钩子上
  5)戴面具想射杀Sally和Downey可是反被Jess(往后数一轮的Jess,也就是1型Jess)打伤头顶脸流血,只能摘了面具扔了枪用刀子捅死Downey捅伤Sally,
  6)最后在搜寻受伤Sally时被一路潜伏跟踪自己的Jess(往后数两轮的Jess,也就是2型Jess)伏击,被砍死推落海。
  
  所以Jess的经历一共有三种也只能有3种,按123123123的顺序无限循环下去。
  
  2型Jess与1型3型Jess在前半段经历的不同之处在于,2型在餐厅有一段被1型Jess拿枪指着的经历,虽然被1型Jess放走了可是有了警戒心并藏了起来,所以后面根本没在本该出现的剧场现身(1型Jess代替她出现并举枪射伤2楼的3型Jess),所以藏在暗处的2型Jess只目击了受伤的3 型Jess拿刀杀人的一幕,而后2型Jess尾随3型Jess并在甲板处砍死了3型Jess。而1型3型Jess初期在餐厅并没有2型Jess的这段经

历,所以后来手无寸铁的出现在剧场,遭到蒙面人攻击并被一路追杀到甲板。
  
  而3型Jess与1型2型Jess在后半段的不同之处在于,3型Jess没枪杀成Sally和Downey反而受了伤,并发现对手已经持有了武器,于是为了诱敌摘了头套扔了枪,改成在237号房间用刀攻击,而在寻找逃跑的Sally时被尾随的2型Jess拿斧子偷袭,此时3型Jess手里只有把小刀没有抢,打斗时自然落了下风,所以被砍死扔进了海里。而 1型2型Jess后期在剧场都成功射杀了Sally和Downey,而后追到甲板,搏斗,被活着推落海。
  
  所以虽然Jess 经历有三种,但是结局只有两种:1型2型生还被浪打到岸边开始岸上循环,3型被砍死推落海。3种类型的Jess本质都是善良的,上船时的初始状态是一样的。那个最后把1型Jess推下海的,看起来和1型Jess曾经反应一模一样的Jess(被很多人误以为是1型),其实是会成长为割喉女的3型Jess,只不过是初期形态而已。
  
  
  【6】为什么儿子可以预知车祸
  
  蒙面Jess被推落海后从岸边跑回家,看到了穿裙子的自己打骂儿子的场面,这的确是真实生活中曾发生过的一幕,她砍死自己代表希望惩罚过去犯下错误的自己,是赎罪和忏悔强烈意念的实像化。
  
  他儿子为什么在车上似乎就预知了车祸?因为他是Jess想象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整个大船和炼狱也是Jess的心自造的),她多么希望结局是儿子没有死自己也没有死这样就可以重新来过,补偿孩子,做个好母亲。但是死去的结局是唯一的真实,Jess潜意识里也不相信自己构筑出来的和平幻像,儿子的哭喊就象征她精神世界的动摇,那个幻想乡最终崩塌回了车祸的结局。
  
  注意,便装Jess杀死裙装Jess后把她的尸体装在黑色旅行袋封好,塞在了后备箱。但是车祸后裙装Jess却是直接暴露在马路上,车祸的自然力应该不可能解开那个黑色袋子还把它脱掉吧,而且裙装Jess曾被钝器砍过那么多次,可马路上尸体看起来只有头上一处致命的撞伤。
  
  同时,Jess的车翻车后,所有的路人立刻围了过来,假设便装 Jess此时从驾驶座爬出来,路人们一定不会放着她不管的吧。可我们见到的情景却是:光线转暗,便装Jess一个人站在人群外表情呆滞的看着一切,她身上没任何外伤和污迹,而且除了那个一身黑衣的出租司机,其他人似乎也看不到她一样。
  
  所以我们不如说此时Jess所见的景像,是自己的亡灵在车祸后回望人世的最后一幕,而出租司机就是死神(Hermes the Psychopomp),他说自己只是个“Driver”,即一个亡灵引渡者,而他一再强调Jess无法复活已死去的儿子,说所有尝试都只是徒劳无功。
  
  而此时的Jess,因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死魂,所以头脑又回复到刚死时懵懂混沌的状态,只依稀记得要去港口,所以吩咐了死神一句去港口就在车上睡着了。醒来后在浑浑噩噩中答应死神会回来就下了车,但当她一步步走近港口时,头脑逐渐清晰了起来。绝望的母亲不甘心就这样和儿子诀别,即使她清楚再出海也无法改变结局,但就算只是可怜的自欺欺人也是唯一可以支撑她的东西了,所以她坚持要出海,还和Greg说了对不起。
  
  【7】Jess何时失忆,又是为什么失忆?
  
  Jess是在船上睡着的时候将自己催眠失忆的,但是只能清除表层的记忆,深层的潜意识中还是留有过去不断累积的记忆的,所以上了Aeolus号才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却无法在意识层面给出理性的解释。为何Jess能让自己失去记忆?因为“人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只愿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情”。 Jess希望忘记自己与儿子都已死去无法复活的事实,这样等她再一次在帆船上醒来就会又一次徒劳无功的为回家挣扎和努力,即使这个挣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与更深的绝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她拥有了片刻“虚假的希望”,而她最爱的儿子唯一可以存活的国度只有在那虚假的希望之乡。
  
  Jess其实没有选择,因为绝望的母爱即是一场永劫。落入万世无尽轮回之痛苦。


英文姓氏有那些

1、英国姓氏根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对3200万英国用户的调查结果,英国最流行的姓氏及其分布状况为:十大姓氏排名依次为史密斯(Smith)、琼斯(Jones)、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泰勒(Taylor)、戴维斯(Davis)、威尔逊(Wilson)、埃文斯(Evans)、托马斯(Thomas)和约翰逊(Johnson)。2、美国姓氏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CB)统计结果,美国十大姓氏排名依次为:史密斯(Smith)、约翰逊(Johnson)、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琼斯(Jones)、米勒(Miller)、戴维斯(Davis)、加西亚(Garcia)、罗德里格斯(Rodriguez)和威尔逊(Wilson)。扩展资料英语姓的来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有些姓来自某些身份或职业,如:Baker 贝克 (面包师) / Hunter 享特 (猎人)/ Smith 史密斯 (铁匠)Cook 库克 (厨师) / Miller 米勒 (磨房主)Turner 特纳 (车工)2、有些姓来自某些地名或建筑名称,如:London 伦敦 (英国首都) / Hall 霍尔 (礼堂)Kent 肯特 (英格兰东南部之一) / Mill 米尔 (磨房)3、某些姓与地理、地貌或环境特征有关,如:Brook 布鲁克 (小溪) / Churchill 邱吉尔 (山丘)Hill 希尔 (山) /Green 格林 (草地、草坪)Wood 伍德 (森林) / Well 韦尔 (水井、泉)4、有些姓反映个人的特征(肤色、高矮、长相或品德),如:Brown 布朗 (棕色的) / White 怀特(白色的)Longman 朗曼 (高个子) / Sharp 夏普 (精明的) / Yonng 扬 (年轻的)5、有些姓来自人体部位名称,如:Back 巴克 (背) / Hand 汉德 (手)Finger 芬格 (手指) / Brain 布雷恩 (头脑)6、有些姓来自动植物名称,如:Bird 伯德 (鸟) / Bull 布尔 (公牛)Fox 福克斯 (狐狸) / Hawk 霍克 (鹰) / Stock 斯托克 (紫罗兰)Cotton 克顿 (棉花) / Reed 里德 (芦苇)7、有些姓来自教名或教名附加适当词缀,如:George 乔治 Henry 亨利 / David 大卫 Clinton 克林顿/Macadam 麦克亚当 St.Leger 圣 ·里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语姓

求:英文名字和英文姓氏大全,谢谢!

Aaron亚伦
Abel亚伯 (Abelard的昵称)
Abraham亚伯拉罕
Adam亚当
Adrian艾德里安
Alva阿尔瓦
Alex亚历克斯 (Alexander的昵称)
Alexander亚历山大
Alan艾伦 (常变形为Eilian、Allan、Ailin)
Albert艾伯特
Alfred阿尔弗雷德
Andrew安德鲁
Andy安迪 (Andrew的昵称)
Angus安格斯
Anthony安东尼
Arthur亚瑟
Austin奥斯汀
Ben本 (所有Ben开头名字的昵称)
Benson本森
Bill比尔
Bob鲍伯
Brandon布兰登
Brant布兰特
Brent布伦特
Brian布莱恩
Bruce布鲁斯
Carl卡尔
Cary凯里
Caspar卡斯帕
Charles查尔斯
Cheney采尼
Chris克里斯 (Christian,Christopher的昵称)
Christian克里斯蒂安
Christopher克里斯多夫
Colin科林
Cosmo科兹莫
Daniel丹尼尔
Dennis丹尼斯
Derek德里克
Donald唐纳德
Douglas道格拉斯
David大卫
Denny丹尼
Edgar埃德加
Edward爱德华
Edwin艾德文
Elliott艾略特
Elvis埃尔维斯
Eric埃里克 (Frederick的昵称)
Evan埃文
Francis弗朗西斯
Frank弗兰克 (Francis,Franklin的昵称)
Franklin富兰克林
Fred弗瑞德
Gabriel加百利
Gaby加比 (Gabriel的昵称)
Garfield加菲尔德
Gary加里
Gavin加文
George乔治
Gino基诺
Glen格林
Glendon格林顿
Harrison哈里森
Hugo雨果
Hunk汉克
Howard霍华德
Henry亨利
Ignativs伊格纳缇伍兹 (其变形为Ignace伊格纳茨、Ignatz伊格纳兹)
Ivan伊凡
Isaac艾萨克
Jack杰克
Jackson杰克逊
Jacob雅各布
James詹姆士 (Jacob的英文形式)
Jason詹森
Jeffery杰弗瑞
Jerome杰罗姆
Jerry杰瑞 (Gerald,Jeremiah,Jerome的昵称)
Jesse杰西
Jim吉姆 (James的昵称)
Jimmy吉米 (James的昵称)
Joe乔 (Joseph的昵称)
John约翰
Johnny约翰尼(亦译为:乔尼)
Joseph约瑟夫
Joshua约书亚
Justin贾斯汀
Keith凯斯
Ken肯 (Ken结尾名字的昵称)
Kenneth肯尼斯
Kenny肯尼 (Kenneth的昵称)
Kevin凯文
Lance兰斯
Larry拉里 (Lawrence的昵称)
Laurent劳伦特
Lawrence劳伦斯
Leander利安德尔
Lee李
Leo雷欧 (Leander,Leonard,Leopold的昵称)
Leonard雷纳德
Leopold利奥波特
Loren劳伦 (同Lauren)
Lori劳瑞 (同Lorry)
Lorin劳瑞恩
Luke卢克 (亦译为:路加)
Marcus马库斯
Marcy马西
Mark马克
Marks马科斯
Mars马尔斯
Martin马丁
Matthew马修
Michael迈克尔
Mike麦克
Neil尼尔
Nicholas尼古拉斯
Oliver奥利弗
Oscar奥斯卡
Paul保罗
Patrick帕特里克 (亦译为:派翠克)
Peter彼得
Philip菲利普
Phoebe菲比
Quentin昆廷
Randall兰德尔(同Randal)
Randolph伦道夫
Randy兰迪 (Randall,Randolph的昵称)
Reed列得
Rex雷克斯
Richard理查德
Richie里奇 (同Rick、Ricky、Ritchie。)
Robert罗伯特
Robin罗宾 (Robert、Robinson的昵称)
Robinson罗宾逊(亦译为:鲁宾逊)
Rock洛